事情是這樣,剛上大一,在班裡做了個心理委員。前兩天開會,學校放了通知下來說要在兩個星期內,每個班級舉辦兩次關於心理健康的團建活動。因為考慮到不少同學平時參加社團還上課會很忙,就將活動策劃在周末晚上,也只有周末晚班主任輔導員有空,才能一起玩。

這樣就有部分同學(6個,我們班47人)說,周末他們沒空,能不能別佔用周末時間讓大家好好過個周末。我說是考慮到很多才選這個時間,他們就嘲諷說只是滿足了某個班干自己的私心吧,還冠冕堂皇的要點臉行嗎。

當時很難過沒回嘴,也沒人幫我說話。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去,我也認為這種活動毫無意義,可是學校交代下來必須舉辦,要有照片、方案、總結上交,我也是無可奈何。

高中的時候也做過班長,但從來沒遇見過這種,同學直接在班群裡面給我難堪的情況,現在很迷茫,我是不是真的哪裡做得不夠好?


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不再只是需要好好學習就OK了,需要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多了利益相爭(補貼、獎勵、評選)。

回到主題:怎樣提高班級團建的參與度?

組織任何活動,想讓所有人都滿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每個人對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等等,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所謂的眾口難調。讓多數人覺得OK,就可以了。

既然已經被人罵了,為什麼不想辦法這讓頓罵變的更有價值?

建議將這次活動,假設為你未來工作後的第一次會議組織,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

學校強制要求的活動,沒有推脫的可能,不如轉變自己的想法,化被動為主動,還能鍛煉自己。

提供幾點想法,供你參考:

一,不要和大家分割開。

學校的通知可以是強制性,但「心理委員」可沒有這樣的強勢地位。

在籌備階段要注意:不要自己一個人做方案,不要有官架子。

大家是一個班集,活動需要共同參與。如果把自己和同學們分割開,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人在做,別人只在一幫看著,那種辛苦、委屈,會滅掉你所有的熱情。

二,調動大家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可以先擬一個框架,再用頭腦風暴、詢問調查、向前輩們請教等方法,收集多數人感興趣的內容,提高大家願意參加團建的意願,並且影響那些不太積極的班級成員。

三,求助老師協調解決難搞的部分。

每一個老師,都是一座寶藏,就看你怎麼去發掘。

僅從班級團建來說,老師們有多少經驗?可能大家都意識不到。簡單的給大家估算一下:一所綜合性大學 ,一般來說有三四十個專業,每個專業少則一二個班,多則七八個班;按二十個專業,每個專業2個班計算,假設心理團建每年每班舉辦一次,大一所有班級加起來就是40次,會有40篇方案總結報告交到老師手上。五年、十年呢?老師手上有大量的資料,為班級活動提供參考。

所以,當你自己努力過後,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吧!

想辦法抓住每一個機會,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為了畢業後有更大的就業優勢!

小撮的不同意見,無視既可!


其實沒錯,周末才有精力去玩這些,平時上課不累嗎,罵你的人很大一部分不是特別合群的人,或者是不善於交際的人(悶騷)

你想要所有人都配合你其實並不現實,你只能讓百分之80的人就好了,剩下的百分之20會慢慢的也加進來的,不要想著一開始就十全十美,你設置一些有趣的團建項目,如果大家反響都很不錯,那自然會越來越多人配合你

你可以考慮下趣味團建,別搞那些農家樂,唱歌吃飯之類的了,有點落伍

趣味團建是啥?其實就是和跑男一樣,有劇本,按劇情來進行遊戲,遊戲勝利會收到大獎碎片

搜集完所有大獎碎片便可以獲得終極大獎。遊戲最好設置一些需要合作的,可以快速破冰的

這樣團建的目的基本都達到了。好好加油,現在能鍛煉自己好過以後出社會被人教育,你可以的。

趣味團建元老,溢樂團建


直接嘲諷回去啊,爹媽送你來上大學叫你來休息的不?享受雙修周末還在寢室打遊戲。敢問周末他們要幹啥,行程是隱私可以不透露,但不來參加後果自負。


與罵的人好好談談,知道被罵的原因,再根據情況調整。畢竟因素太多,人與人之間的視角不同,考慮問題方向也不同,多進行這類活動,被罵也是成長,請將罵的人哪方與自己的行動都放在一條線上,公平公正公開……


只要不是太爛,下次讓大多數人滿意,問那個罵的人有什麼不滿,下次改進


不必理會


看他罵啥


謝邀,2011級本科,當了4年班長.

11.21我們本科的幾個好哥們帶者各自的女朋友小聚了一波,期間有談到類似的話題。我們一致的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比我們那時候在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的天平上更左了一些。我個人的觀點是這些大學生比我們當時更「自我」了。

本科的時候,班級30人,僅三人為北京本地人,其他同學來自五湖四海(黑吉遼冀晉魯寧陝甘新浙川皖閩贛湘桂雲瓊粵),第一年除了組織一些能加德育分的志願活動外,北京周邊的春秋遊也組織過(香山、虎峪溝),偶爾懶了就在學校組織組織素拓玩玩遊戲,這些都是自願參與,但也少有缺席。很慶幸有一幫團結的同班同學,4年過的很愉快。至於政治任務類的活動,我的做法就是對同班同學和盤托出,畢竟是類任務,希望大家能夠協助完成,進行也的算順利。除了少數講座需要湊人數(極其反感)比較拉跨,一般沒有完不成上級任務的情況。如果非要說我們當時和現在大學生的區別的話,可能就是我們那是終端互聯網還沒有那麼發達,宅在宿舍玩遊戲/刷劇/看直播這類人還是少數,周六日除了逛街、自習、睡懶覺可選擇的事情真的不多。

然後說說心理健康團建這個事,如果是正規的有益處的心理健康活動我是非常贊同的,畢竟大學生本身學業壓力不小(尤其是期末)外加學生活動以及可能家庭的原因,很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舉行活動,一是為了幫助篩查及時發現心理出現問題的同學,二是希望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這類同學。但是,國內大部分高校很可能就是在走形式,至少目前我沒有參加過什麼有意義的心理健康類型活動。關於這點,只能希望國內的高校越做越好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