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寫景抒情的,有傳記類的,當時高中時。

文3首 ①《哭花賦》

序:自春華之生,方草木之萌,融融然有悅態。佳美之景莫不經東風而現,可愛之色莫不隨春雨而著,溫柔之麗莫不受遲日而舒。夫生機之發,欣欣然,茸茸然,渺緲然。何物不思,何德不用?

而摧華銷香者,盡物之享,一榮皆虧,金池玉液不能潤之,萌芽花胎不可存兮,乃至馨辱臭並,芳及穢裏,妙麗轉而惡俗,雅趣

前度路郎,今歸何處!

②胭脂記

丙申春正月二十六,餘以既約之由,往合肥學院訪四文友。

午後便茶,日蔽其光,指東而去,凈土薰香。風煙花醉,嫩綠鵝黃。瞑意少留,樓宇幢幢。過居道野,轉折行長。朱輪飛度,未足一刻而止。

既達,不知何向,乃以手機聯繫……

惆悵西風記舊遊

繁華空許玉龍愁

挽得流蘇掩明眸

南園記取春卿樹

路家公子詩酒籌

側夜嗚嗚鬼哭秋

③記乙未事

序:乙未年高考多事之秋

既明月之淡淡,而薰風之剖乳

燕飛飛而集翔,蟲啱啱而葬土

揮劍不克,決雲難卒

迷離惝恍,神魂變怒

炊煙塵香,沼澤水淥

不曾放得一羞苞

癡笑嘆嘆花滿樹

因筆生情,堆紙有詩酒

年華無度,落寞也風流

天錫嘉明,或可忖奪?

我亦何事,瘦影自飄零

白髮一尺,鬚眉皓然

醉皆有意,莫要瘋癲

矚目當樓,天下無雙

清光未減,紫府神方

舊者夢與身通,仙並靈犀

多悠然意而少渾然

某謂之自然涵明也

故某之一詩稿集曰:涵明集

嘆嘆,思往事不禁潸然

桌角壓紙稿數層,得一舊歲為友所記小傳,今讀之恍如夢寐,錄之吟吟耳

《諸君小傳》

孫君小偉,去年初識,面之笑態可掬,溫爾恭和,遂喜而相結為友。小偉言語不甚厲,內向怯怯有女郎之態,然其性也豪爽,博志多學,同餘交論,不減辭速,未嘗見其語塞。聞其好古詩文,況餘亦拙計於此,自薦為師,教之詩詞律法,進則益速。言語則優麗,謂之奇才。或言之曰「詞人當有詞號,以雅稱耳,餘先號兀元山人,得佳詩又號清冰閣主人,君若何?」思反輾轉,睿以『紫雲英』雅稱,以為絕妙。

木子一凡者,名婁雪麗,餘小學之同學也。一日訪孫君晚至,其教室洞明瑩瑩,夜學者數人,餘進擾之,數人遂問我名姓,一一答之。又言之學習之拙法,及言之受學之心得,數君益問餘學習之道,俱不辭誠然邀而答之,忽而一女郎詰問餘小學之所及小學同學,答之,女郎笑呼曰「我小學之同學也」訪其名姓,一一對之,皆是。蓋餘初進擾之,觀一女郎面善,疑是某故人哉,果如是。喜而問及他事,詳論不知時之不早,而巡夜者催之甚急,遂匆匆而去。

道上婁君呼伴而訴事委,知其悅者至此也。及問之學習之現況,憂而曰「自此三年來,雖勤學苦心,而志不達事不濟,憂慮未來不可知,愁懣如今……嘆嘆,自以為無奈何也」餘遂而言曰「憂之早矣,嘆之未然也。夫學者當承學道,不倦於求,亦不厭於乏,不憂於時亦不嘆於後,今當徹索學道之不適,困艱之所在,顧餘不才,亦可助君矣:君但可礪新圖強,莫憂莫嘆」婁君笑謝,不覺分道而各歸其宿。

明日乃考試之期,國文考後出室望遠,以待故人之來。頃之未刻,二女郎結伴過室外察考試名錄,知其我故人也。喜出寒暄,又嘉其守時,此二女郎,其一為餘故人,其二時不知其名姓,後方知名李秀娟。初,昨晚進擾,餘論學法正酣時,察數君誠然傾聽,一女郎溫婉靜淑者,嘉之,知其必好學耐苦之人,其二果此女郎也。故人婁君與小學同學相問答,餘則因問李君曰「方考之試何如」對之不佳,餘恐其沮喪,乃步之窗几旁,李君亦至,從室內外觀野外,桃木正值夭夭,其花本丹美,被風損寒,色漸殷紅,而非丹麗……

蓋餘喜為人名號,稱婁君木子一凡,竟喜允承之,今不惜文筆,小記諸君,期後世察者以此而知,此化麗之時光,不可拂忘也,故記之。

〈諸君小傳續記〉

木子禾雋者,不詳何許人,但觀神采奕奕,容姿昳麗,又察其冰雪聰明,翩翩可愛,知禾雋非常之女郎也。

初識禾雋君,亦木子一凡君同日。餘亦考試前夕尋孫君至其教室,諸女君夜讀勤學,待詳我何人,紛紛討餘以學法,餘不辭誠意,獻拙計於彼日,餘論正酣時忽口燥暫廢,仰目觀諸女郎俱傾耳致聽,其一尤入神專心者,嘉之,時不知名姓。

待重逢木子一凡君,約明日考後,一凡君攜一女伴稍至,且小學同學俱在,一凡君遂拉同學談說寒暄,餘則閑踱步室中,而此女郎亦無可語者。餘因曰『此日考試何如』對曰不佳,餘不便追問,便步於東之窗扉。女郎亦至,窗外原野盡值桃木,此時口吐秀麗,華彩夭夭。禾雋君遂曰『桃木丹妍,花海佳美也』餘亦和之,又轉見道邊粉黃之油菜花卉,言之曰『桃花固丹色可羨,而今者東風肅肅,花冷凝紫,又道上揚塵,桃花顏色非流丹之色,而以殷紅之色可飾矣,不如菜花嫩黃可愛,生意盎然且溫適也』禾雋君亦稱是。

晚,餘於清涼處飲詩茶,同班同學問餘解題,攪擾半刻,未得清閑。又拉明月君及孫君同談。杯水空,返而取水,論中知時不早,同下樓待回。途遇禾雋君,遂辭明月至禾雋處。禾雋問餘『卒待爾暇,以約踐行』餘乃想起中午應總結化學學法之事,餘言之曰『自習後暇多,何不問餘?』對曰『已登四樓,見爾為諸人講解題,故去之』餘又問及一凡君,對曰『一凡得風寒,早休息,回舍矣』餘默然哀傷,言之諸多學法,意晚以歸。

歸舍,問於孫君『此女郎誰也?觀其不凡之相,必刻苦鑽研之人』孫君言『爾言果如是,其即李秀娟也,學習之苦弗人能及』餘默記之,……自為其號之『木子禾雋』此憶恐日後不存,特為之記(時乙未年春)


我不會寫文學性文言,但是看了點,意見僅供參考:

感覺和國人寫英文作文一樣,語法和習語用法有較強的翻譯味道,我感覺我能對著您的「文言」翻譯出白話散文出來。

序:自春華之生,方草木之萌,融融然有悅態。佳美之景莫不經東風而現,可愛之色莫不隨春雨而著,溫柔之麗莫不受遲日而舒。夫生機之發,欣欣然,茸茸然,渺緲然。何物不思,何德不用?

而摧華銷香者,盡物之享,一榮皆虧,金池玉液不能潤之,萌芽花胎不可存兮,乃至馨辱臭並,芳及穢裏,妙麗轉而惡俗,雅趣

前度路郎,今歸何處!

以第一篇為例,可以發現:

1、虛詞只用了之、而,感覺有些「幹」;,這是無論現代文還是古文的作文大忌;

2、因為辭彙量不足,所以自己造了一些,這是無論現代文還是古文的作文大忌;

3、言之無物,不知所云,為作文而作文,這是無論現代文還是古文的作文大忌;

【我試著修改幾篇,發現實在做不到】


  既然給文言文加了引號,那便不能用《古文觀止》《文心雕龍》等標準來看了,就當是個文白相雜的獨特文風吧。

  總體上看,高中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是具備了大量的文言文閱讀積累,字裡行間也充滿了對這種文風的喜愛和欣賞,還是難能可貴的。

  行文裏可以看出點漢魏晉賦的工整對仗,也有點明清聊齋之類的敘事痕跡,多華彩之語,少質樸之言。

  文中也有大量不常用,甚至個人感覺中美好的辭彙,如剖乳、難卒、優麗、丹美等等,有的也是自己的活用生造,總體而言偏於婉約,或者說有點年輕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如你所寫,但見「優麗」,不見崢嶸。

  時值今日,想來有了更多的積澱,文字應當更有進步,希望能形成自己相對成熟,讀者又能接受的風格,畢竟時下喜愛傳統文化的人依然不多,有這樣想法的年輕人還是值得讚賞的。

  惆悵西風記舊遊

  繁華空許玉龍愁

  挽得流蘇掩明眸

  小令不錯,但這個「玉龍愁」又是何意?


自春華之生,方草木之萌——駢句忌同字——自春華而生,方草木之萌


謝邀,水平是不錯的,我覺得所謂「文言夾白」不應該成為批評的點,畢竟起碼從史記開始,文言文就有朝平直易懂寫的發展方向,雜點白不是要緊事。

我覺得你的文風近明代小品文,你可以多去讀袁宏道、歸有光、張岱這些人的文章多發揮一下你的天賦。

當然以韓愈為首的古文也是要學學的,學他們幹練清爽的文氣,明代小品文有厚重不是的缺點。


厲害厲害,雖然我沒咋看的下去(絕不是隻對你這樣,實際上所有文言文我都懶得看),不過能寫出來就很厲害。幸好中間夾雜點白話文,不然我可能一個字都看不懂。


很明顯,是有古文字詞而無古文句法!如「面之笑態可掬」????這啥啊?如果說「可掬之面」欸,有內味了。此女郎誰也?啥啊?


厲害,能運用到如此境界,實屬不易,幾乎隨心所欲,揮灑自如了,贊贊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