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那本書是不是用了敘述性詭計還是有爭議的。

其次,總不會有人不知道推理小說尤其是本格推理本來就是以欺騙讀者作為己任的嘛……我覺得本格推理確實是作者和讀者的遊戲,不過是比試作者能不能騙到讀者以及讀者是否被騙得心服口服的遊戲。所以我不知道你強調「欺騙讀者」是為何。也許其實想說的是「公平性」?

最後,敘述性詭計屬於說出來就泄底一部分的詭計類型,所以希望有人別總是把某些書是敘詭掛在嘴邊。至於為什麼提到敘詭就等於泄底一部分,理由很簡單,因為你直接說出了詭計原理。就比如一個利用時間差達成的密室詭計,你說這個詭計是「密室詭計」,這並不會泄底,因為「密室」只是一個「現象」;而如果你說的是「時間差詭計」,那肯定就是泄底了。儘管這兩者在這種情況下說的是同一個詭計。


我認為沒有。

這裡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首先,阿婆該作(懂得都懂是哪本書,不懂的也不好告訴你)屬不屬於敘詭?這是存在爭論的,論壇上的一些前輩則認為該書並非敘詭。該書會被認為是敘詭,無非兩個原因∶在某些地方玩弄了一些文字把戲;兇手的設置是破天荒的。

但如果我們將之與後世的一些敘詭作品相比較,還是很容易看出區別的∶靠敘詭吃飯的作品,往往案件本身的推理性並不高,看點在於行文選字的「精妙」。但阿婆該作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本作的邏輯性和推理水平很高,線索設置是公平的,波洛的解答合情合理,讀者完全有可能推理出真相。書里的人跟讀者起點其實是一樣的,不過讀者往往先入為主罷了。而主打敘詭的作品並非如此,受騙的一般都是讀者。

再說到本書中的所謂「文字遊戲」。在我看來,這並非什麼問題,只是偵探小說的寫作手法罷了。事實上,阿婆已經把一切足夠推理出真相的線索都給出了。

第二個問題,敘詭是否是「欺騙讀者」。這個問題確實也一直有爭論,討厭敘詭的讀者會直斥其為文字遊戲。但這其實不是個大問題,「敘詭」不過是眾多流派中的一個,有人喜歡有人排斥,都是正常現象。

最後補充一下,「敘詭」作品往往只要你看破了其中的敘述陷阱,案件(有些書的劇情甚至連案件都不算,就是用一個「文字點子」寫出一個故事)甚至都變得不重要了,一切都將被破解。而阿婆該作,你可以根據線索推理出案件真相,是非常純粹的推理解謎小說,文字只是誤導,而誤導並非欺騙。

「 當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況,剩下的,不管多難以置信,那都是事實。」


推理小說本來就是欺騙的藝術。

就像建築師構造建築一樣,本格派在建築里挖了一堆的密道;新本格派先挖好了密道,然後又建了房子;變格派在房子里畫了一堆的傳送門。

而敘述性詭計給我的感覺就像你來到一個房子做客以後,出來以後,主人告訴你,不好意思,你其實要去的是隔壁。

敘述性詭計對我來說,可能是主流小說里,我最不喜歡的的一類,因為一定程度上,敘詭往往就隔著一層窗戶紙,一層破千層破。

不喜歡敘詭也正常,了解清楚不去看就好了。


沒有。怎麼說呢,讀推理小說本來就很容易被先入為主的觀念帶著走,但其實作者在細節設計和證據陳列上是把違和感告訴你了的,只不過能不能發現,能察覺到哪種地步,可能就要看每個人閱讀的習慣了。


沒有,阿婆只是創造了一種和讀者玩智力遊戲的玩法,而且已經是偵探小說里最公平的玩法了,所有線索都明晃晃擺到你鼻子底下,然後小小的耍一些錯誤引導的花招,如果把所有線索都記住,組合分析,就會發現真相確實只有一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