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在汉语字典里解释和力量差不多一个意思,我最早看到关于劲力解释最合理的是

《武术初学二十六讲》作者:马振邦国家体委授予「中华武术百杰」荣誉称号,他的解释就是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在一个点上,打击出去,它是在肌肉、神经、气息配合下的高度协调的力量,这种解释我认为是很合理的。从他的学生赵长军的演练上来看,赵的功力确定体现了"劲」他的动作爆发力很强,虽然是套路的演练,但已经把全身的「劲」充分体现。

相比李连杰,他的教练吴彬原来并不是练武术,从小是喜欢足球和体操,后来练的是举重,最后才是武术,所以在「劲」的这个字上体现和赵长军有所不同。

我看有些楼主的回答,有些往玄学方向引导,如果要讲「气」或是其它的经络之气,等等,这种理论我认为不能成为主流,动动脑子想想,应用现代解剖学的原理解释,运动系统肌肉占人体的60%,你不好好研究肌肉,却死命研究「气」这太唯心理了。

按我的解释;

劲力就是现代体育学的动力链;动力链,人体的各个部分联在一起,组成一个类似于链条联接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个环节,即身体的一部分产生的能量或力,能够被有效地传至下一个环节。这种运动能量/力的传递,就是动力链。

如果按中医的解释,所谓的内家拳只会越走越窄,因为中医的气,是复杂的概念。即可以是功能的,也可以是物质,它非常讲究感悟,类似哲学一样,每个人认知理解不同最后的结果境界也是不同。

还有就是这种太极拳所谓的抖劲,其实没什么用的,全世界都有各种比赛,有看到过抖劲吗,拿一个厚厚的脚靶测试就明白,这种『劲只能是表演用。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有: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内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粗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质含量增加,肌肉毛细胞血管网增多,肌肉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增加等,并伴随脂肪减少。(这类似马步,穿铁鞋,负重训练)

②神经调节的改善:神经调节的改善包括。

Ⅰ动员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这是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传统的更多是打骂,现代教育学更倾向激励法)

Ⅱ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应协调关系,对抗肌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Ⅲ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杠杆(骨)的机械效率(略)。(这是各种招式技巧训练手段)

④肌纤维的组成: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组成高,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这是天赋,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


周身整劲就是全身一起干活。

用科学的话说就是协调发力。其时你看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起脚,网球运动员的挥拍,篮球运动员和著运球的节奏对抗,都是周身整劲。

四肢主干配合,一起把一个动作完成好而已。

从生理学角度看,就是运动单位的募集,一个动作募集的运动单位越多,协同运动的肌肉越多,这个动作就越「整」。


内家拳的周身整劲,就是指周身整体(内外)的五脏六腑、肌肉、筋骨皮毛都要以统一的动作蓄发出身体的巨大的弹性势能,以获得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

我们先看一下肌肉紧张发力。肌肉紧张发力的实质就是浑身的每块肌肉在其与骨骼的连接处之间通过紧张收缩的方式蓄发弹性势能,但是浑身却没有任何二块肌肉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了浑身每块肌肉蓄发的能量方向是不一致的,即肌肉紧张发力是无法同时在同一个方向上发出人体的极致能量和力量的。

更有甚者,如果浑身每块肌肉同时紧张收缩,不但不能蓄发出巨大的能量,反而会相互影响抵消。

以上就是说,肌肉紧张发力时每块肌肉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的,无法发出周身整劲。

外家拳与格斗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强调放松,即只让腿腰胯部位的大肌肉群发力而尽量避免小肌肉群发力。在这种放松的发力发生中,腿脚压缩生成脚蹬地的下行能量,以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然后再用腰胯的旋转把上行能量发出。

即在肌肉紧张发力中,是利用身体部分肌肉的压缩旋转蓄发能量的。技击能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身体获得上行能量的大小---------或者说取决于身体生成下行能量的大小。

这时我们就看出了肌肉紧张发力的另一个弊端,即只能用腿部的压缩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而整个上半身无法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

而内家拳的周身整劲,就是要求周身整体--------包括上下半身------都要蓄发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样,用周身整体生成的下行能量肯定要比肌肉紧张发力生成的下行能量巨大,所以内家拳获得的上行技击能量就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这就是内家拳被发明出来的原因。

用周身整体蓄发下行能量的标志就是内家拳的外三合。

外三合不是简单地要求外形动作整齐划一,走正步、体操、舞蹈都能够达到外形动作整齐划一的程度,但是这不是功夫。

外三合要求上半身的手肘肩要与下半身的脚膝胯共同地以统一方式运动,共同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个统一的运动方式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不在这里介绍,感兴趣的可以看我主页文章)。这样,内家拳的外三合就将肌肉紧张发力中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能量蓄发方式改变为在体内只是上下运行的能量传簇方式--------此为内家拳的根基:一气之起落!

这一气之起落形成的能量蓄发,就是周身整劲。一气之起落是由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生成的周身整体统一的能量蓄发,将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能量流统一归聚成为一种上下相随的整体能量蓄发,因此能够蓄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

因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是一个周身整体的动作,不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有棱有角」,所以从外形动作来看是松的-----------内家拳就是在外表松沉的状态下蓄发出巨大的技击力量的。这就是武禹襄先生说的「外表极松柔,内里极刚强」。

而不明白内家拳原理的,就不懂怎么用松沉生成巨大能量,就幻想用松懈去技击。大家切记,外表的松沉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蓄发的功夫结果,而不是习练过程。将松当作习练过程的,练出来的就必定是花架子!

用上半身生成下行能量,大家唯一能够感觉到的方式就是坐著打秋千,这时上半身会通过压缩旋转的方式去尽量生成下行能量来使秋千运动。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是不能应用到实战的。

内家拳是利用人体心肝脾肺肾这五脏的五行能量来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不要怀疑五脏的能量,五脏能够运行并且实现生理机能,都是依靠能量来完成的,这个能量在肌肉紧张发力中不能感觉到,而内家拳就是要习练出这个内里的五行能量---------这就是内家拳强调返璞归真的原因-------而这种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方式就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以心行气习练到一定程度,能量在经络中传簇,就会形成一根能量筋,人体好像木偶一样在这根能量筋的驱动下运动,这个过程就叫易筋换力;能量筋中的能量会内敛入骨,外涨入皮毛之下,此为涨筋腾膜,抽筋拔骨,就是易髓。

心肝脾肺肾的五行能量中最主要的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力。心力习练强大后,能够实现心肝脾肺肾相抱,是为中定,而外部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是为收身,这就是杨露蝉先生说的内中定外收身。

最后用陈长兴先生的话结尾: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筋骨皮毛,合一而为太极!

补充一下,许多人不明白内家拳之间的联系,在此说一下:形意拳是内家拳的始祖,其能量蓄发方式为一气之起落,即一次性生成、发出上下运行的能量,发出的劲力是不连续的。而太极拳在形意拳的蓄发中加入了阴阳转换,形成一气之循环起落,能够生成连绵不断的劲力以进行沾连粘随--------换句话说,太极拳牺牲了一部分形意拳巨大的能量用于阴阳转换,即太极拳是由无数个形意拳的能量蓄发组成的。所以在能量蓄发上太极拳没有形意拳巨大,但是在劲力的连续上太极拳则是形意拳无法达到的,太极拳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技击方式,即用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进行阴阳转换,太极拳正是利用连续的能量流来进行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但也正是因为蓄发能量大小的区别,太极拳无法取代形意拳,所以有了李洛能、杨露禅、董海川三大内家拳巨人的鼎立。

想习练真正的太极拳的,请看我主页文章。也欢迎大家来沈阳验证我所说的。


谢邀。

这是一种肌体协调的状态,比如说弓步直拳,这个就用到了腿部,肋侧和手臂的肌肉。

同时它也强调了对重心的掌握,这是内家拳用来弥补摔跤技术训练的缺乏的(相对於单一摔跤来说)


挂个人。

知乎用户 厉子卿 先生。

我在他的回答下只是友好评论了一句,

他却反过来讥讽了一句,并故意屏蔽我的回复。

倘若所谓中医黑/武术黑 都是这种货色,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反正又不是他来打。


说白了,就是手打人的时候脚也使劲。整劲顾名思义,是把身体当成一个整体,各个部位相互配合地发力。这个不唯传武,拳击里面也讲,不过是叫「动力链」,细分出了过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