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强谁弱不是靠谁说,而是应该看客观大数据和战绩。

另外,凭什么就中国跤没人黑?

有些事情答案就在眼前,但有些人不愿相信。古拳种确实不如现代搏击。

古泰拳出名吗?缅甸拳出名吗?合气道不也有人质疑?相扑那更不用说,有人说他不是格斗术。他上过擂台啊!空手道也有流派向现代化转型。

有句话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传武但凡要是像其练习者所说,起源于战场,用来杀人,在古代江湖搏命。那传武应该是主修兵器,搏斗有也是辅助。就好比解放军单挑一般打不过搏击运动员,术业有专攻嘛!这谁强谁弱不一目了然?

下面引用一位拳击大的话:其实安全性的提升是现代搏击与古武术拉开距离的立足之本。实战强度频率得以直线上升。曾经空手道寸止(点到为止)的竞技模式得以改变。全接触强对抗成为可能。抵触训练护具就像提倡比赛签生死状一样,完全是逆时代的陈旧思维。

下面是原答案,先改到这里。

曾经有个传武大v说,两者相比传武最大的特点是攻守兼备,有攻就有防。当时我还想笑,因为搏击时刻讲究护头有多种防守和躲闪技术。

后来我结识了一个练查拳的朋友(可不是学散打兼练点传武就出来得瑟的人),并跟他师父学习一段时间。才明白什么叫攻守兼备。

在徒手方面,我没研究过兵击,传武与其说是杀人技,不如叫防身技。(巴西柔术才是杀人技,愚蠢的传武粉们记住,巴西柔术才是杀人技。)

很多人吐槽传武抱架不护头,但其实是有深刻道理的。在传武看来,躯干上的部位都需要保护起来,毕竟有人会击裆,还会有人拿刀捅腹部。因此腹部正面也要保护好。为了能快速兼顾所有部位,抱架的手臂放到胸部或躯干中央。这样手臂防守到各个部位的距离是一样的,就都能保护到了。

另外我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打一个人的脸你会怎么攻击?一般人回用直拳,但传武打脸的攻击可以有日字冲拳,钻拳,劈拳,栽拳。以上,都不是直线拳,要么打击轨迹是弯的,要么收回轨迹是弯的。为什么?因为传武的一些拳是有很多功能的,除了打人的功能,还可以格挡或者控制别人的手臂。而现代搏击的拳一般只能打人。因此传武在防守方面很有造诣。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不是强者生存,传承下来的才是成功者。传武之所以沦落如此,是因为对于这个格斗技来说胜负规则变了。街头规则胜负不严谨:1.我学了传武,一个大块头找茬,我打不过,但我把他摔倒。趁他起身功夫我逃跑了。没被打死,对于我来说就是胜利。

2.我打架吃了点亏,但是凭传武我护住了要害,也是胜利。3.对方有刀,我被杀死只是时间问题,不过招架了一会成功等到了救兵。虽然败了,到活下来了就能传承。千万别跟我说古代战场,从古到今都是远程兵种为主,输出也是远程为主。一场战役下来,死亡原因主要是远程伤害,伤口感染,天气疾病饥饿。砍伤的多砍死的少。近战更是严格遵守阵型,人挨著人讲究的是团队高效配合,不是让你自己施展武艺。但是擂台规则很严谨,想胜利要么ko对手,要么回合打完点数获胜,要么降服对手。擂台规则有时候也很残酷,虽然不能定生死,但是如果一个格斗术战绩不佳,就不会有运动员学习,就传承不下来了。

不信你上网查ufc运动员的格斗术出身,各重量级聪排名第一看到后面。没有传武。蜘蛛是学咏春,但人家是受伤后再加上高龄因素,企图用冷门(热门的大家都研究很容易找到对策)技术弥补身体不足。但即使如此,咏春也没能拯救他。

现代搏击为强大而生,更加高效率,技术更加先进。传武因攻守兼备的特点生存能力比较强,思路清奇但技术落后。

所谓传武杀人技,无非是提档插眼头槌打咽喉打后脑。不就是打野架吗?我小学时候大家都这么打,不要给自己强加逼格了。巴西柔术折颈,窒息,血绞,肌肉切,关节技笑而不语。

很多人说看人不看术。既然资质好那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格斗术?


哈哈哈哈,这问题本身就是个死循环,根本没法证明啊。

你比如说我们先假设它失传了,那么对于一个已经消失的东西,你无法去证明其功能性是好是坏。你只能从它消失的原因中去推测它好坏的可能性。注意,这只是可能性,毕竟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很难从史料中去推测细节。更何况,消失的原因,真的是你以为的那个原因吗?

那我们再假设它本来就不实用。这个就更搞笑了,因为这东西是传承性的,且不说「传统武术定义于什么时期」这种模棱两可的点,就算只传个两三代,那东西也得有价值。没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在乎,不管是技术还是物品。那么一个「本来就不实用」的东西怎么会传下来,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单独再开一贴。

一个东西,或者一个技术,你觉得不好用,那你先找一下自己的原因,自己没问题,再看看使用环境,实在不行把说明书拿来读读也行啊。上来先甩锅算怎么回事??


传武的实用性我简单说一下。有些人认为只有擂台才是真正的实战,用擂台比赛的环境和规则去衡量两种技术,这是本质的错误。传武的诞生和发展从来都不是以擂台为目的的。简单对比一下。传武应用环境:野外、崎岖山路或简陋硬地、无拳套、全身著装或著甲、无规则、无裁判、无时间限制、多有器械、基本是多人对打,而现代技击的应用场景则完全相反。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一.场地:现代技击大部分的步法,适用于平坦的软面的有一定弹性的和范围的场地,就是说,把环境因素对打斗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野外山地树林崎岖不平的硬地环境根本是不能用!谁能在树林里、戈壁滩、半山腰、庄稼地里走个拳击步?只看对手不看地?摔不死你。对手正面攻击,你敢往后跳?摔不死你,战场或群殴,你跳来跳去试试?死得不够快吗?反观传武的马步,著力锻炼下盘稳固,就是全面考虑到实战的地形问题和应用场景,特地去锻炼的,而趟泥步的形式则完全为了适应运动野战,你们看有些传武表演双脚踢的满场尘土飞扬,说那是为了效果好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趟地走能把地形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完全是野外实战需求。二..拳套:古代科技水平所限,生产不出不影响野外战斗的手套,最多就是护腕和护手背,而且对使用器械有极大的影响,瞬间伤害没有裸拳大,但是裸拳对自己的伤害也很大,所以传武有很多指法和抓法、掌法,而现代技击基本没有。事实上,缠抱中,指法和爪法要比拳法伤害大的多。参看一指禅,点穴术、鹰抓功。三.全身著装:除了擂台赛,没人会穿短裤赤裸上身打斗,所以,无器械时在穿著衣服甚至穿著厚衣服的情况下,除非一击起效,否则揪住衣服缠抱会是大概率发生的,而且很难摆脱,拿住衣服摔打的方式能发挥更大作用,参看太极摔法、中国跤、柔道。四.无规则:就是说传武的发展思路和现代技击的发展思路是有极大区别的。首先现代技击规则的基本理念是:在保证搏击手生命安全的基础下最大程度的靠近实战。比如可以投降,自己投降、教练投降、裁判裁定,这是保证搏击手能活著。比如说不允许长时间缠抱,这是保证比赛质量,就是说要打的好看。比如说不允许击档部,咽喉,那么现代技击对裆部和咽喉基本是没有防护要求的,所以大多数都是双手抱头的拳架,但是这种拳架针对有拳套、不允许打击咽喉的规则是最好的,但是没拳套呢?可以打击咽喉呢?裸手垂直指尖插你咽喉呢?这个拳架就不好用。而传武基本拳架都有一手上一手下的姿态,上手在前中线防护面部和咽喉,下手在后,这就是为了护裆。比如降服技,在无规则可以挠眼睛捏档的情况下,有用吗?你断头台,捏爆你的卵卵!你十字固,捏爆你卵卵。你当传武里的正反撩阴腿、蝎子摆尾、叶下摘桃都是白脸练的?五.时间限制。擂台搏击,有回合间休息,可以针对回合时间做输出体能安排。而实战中,在野战、没有回合时间限制、对方人数不定的情况下,没有人敢全力输出1分钟或3分钟,那是自杀。六.器械。这个就不多说了,现代搏击貌似基本不玩,而器械其实是传武的重头戏。十八般兵刃,从大到小,从轻到重、明刀暗箭,哪个不要命?七.对抗人数问题。现代搏击研究的是一对一的打斗,不用考虑其他因素。而传统武术则不然。传武应用场景基本是团斗、混战。要考虑周边的对手和攻击。传武里有很多什么缠头裹脑、回头望月、声东击西的招数,为什么?好看吗?不是的,那是对付混战用的,不明白的人觉得这招数太弱智了:打空气吗?对手在你前面啊?看,这就是用一对一的擂台赛理念去审看传武招法,自然会觉得无法理解。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就是:现代搏击和传武的应用场景以及原则完全不同。用专门针对比赛而发展出来的搏击理念去评价从野外实战发展出来的传武的实用性是耍流氓。


即有已经失传也有本就不实用。

这种问题不阅读武术的历史以及认真训练就没有办法懂,因为武是真实的击打,只有打过了,再结合理论才能搞懂。

书籍作者;温力,1976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已在武汉体育学院任教26年。父亲温敬铭是我国最早的武术教授,母亲刘玉华为最早的九段高手,大儿子温力是第一届武术研究生,小儿子温庄曾担任湖北省武术散手队总教练,所以他写的这本书对武术的概论很全面。

简单说吧,回顾历史,想想多少名人在文革是被批判,最高的领导者,最有名气文化人都有在那个年代被批评。武术家们的格斗技艺90%只能偷偷的练习,这种失传是必然的结果。

武术是研究人的,人,最基本的几个学科,医学,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训练学,等,这些是中国体育最薄弱的环节,运动不是你在那里苦练,站桩,意念就可以学会的,你得知道吃什么有营养,肌肉的承受力,肌肉的恢复力,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肌肉;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练速度,冬天我把空调开到30度,你是不是很爽呀,然后先让你在温泉里泡一会,然后开始你练拳的速度,舒服吗,肯定舒服对吧。夏天,要练耐力,长跑,我把空调调到冷十度,较冷,你可以穿上稍厚的衣服,舒服吗,为什么这样,让你的身体少消耗能量,尽量节约热量的散发。

再举个例子,专业队有钱,平时训练在温度适合的地方,福建,海南,冬天去高原,西藏,你觉得人体的训练,心理,肯定有很多不同。


中国的传统武术严格滴说不是失传,而是失练。百年来国人以套路表演为能事,尤其本朝以来更甚,直接把套路表演定义为武术,定性是全民健身体育项目,省市乃至国家举办的各种所谓武术比赛其实只是套路表演大赛,产生了李连杰等一大批套路表演艺术家。老一辈懂得点实战的都在建国后各种政治运动中学会了隐匿,为了自家安全放弃了习武。那时候就算是教套路都要选夜深人静无人的地方偷偷教,每天教完偷偷回家,第二天继续革命。还有的干脆响应国家号召,帮著国家整理编撰各种竞赛套路来满足健身需要,去书店买一本套路书,编委组那页的若干人就是这种人,跟著大趋势走的这些人都被评为武术名家。

国家在八十年代复苏后,武术事业重新发展,但这个发展的完全是套路表演,侥幸活下来的老一代推广的就是套路表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八十年代正好是十八九,二十多岁的好年纪,这就是李连杰那一批人。一直到中国整理出散打这个项目以前,所谓中华武术根本就不是按照武术需要的去练,技术上只追求套路动作标准,优美,高难度。功力上只练套路表演需要的协调性,力量,耐力等等,根本不练搏斗需要的力量,速度,抗击打能力等等。更没有实战对抗训练,只有双人或多人的对打表演。所以说为什么套路运动员去拍功夫片那么如鱼得水,因为学的就是表演配合。

中国武术套路其实传承的就是各种攻防技术,除去国家各省市体育院校后编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套路,真正的古典老传统套路还是比较朴实的攻防动作。但是大势所趋,没几个人按照攻防去认识武术了,更谈不上按照攻防去练习。假到真时真亦假,当一个伪武术全民普及,深入民心时,套路表演就取代了武术的位置,要说老谁家小谁是练武术的,练的什么拳,耍一套来看看,这就是百姓的认识。所以说乱拳能打死老师傅,因为老师傅只会套路。

随著散打的推广,管理者们玩文字游戏,说武术包括套路竞技和散打实战。于是该玩套路的继续玩套路,年头到了,年纪大了也是武术家,也评为武术八段九段的,只不过是不会实战的「武术家」。现在大家认识到踢拳比赛,认识了综合格斗,涌现出不少好拳手,这些才是真正的习武之人,但是套路大师们说自己也是德高望重的武术大家,说自己练得是武术正统,那么切磋一下试试吧,结果上了擂台练连防守都不会,几秒就被击溃。按说套路里都是拳脚肘膝摔拿的格斗技术呀,不是没有实战功能呀,怎么就不能打赢呢?这就要问问这些所谓武术大师平时在练什么,什么样的训练强度让他们一个个大腹便便,全身赘肉。

综上,中华传统武术不是失传,就是失练。武术有实用性,但是不按照实用去练,什么实用的武技也是白费。现在探讨武术有没有实战能力,是不是落后的问题,首先提问者要明确你是要问武术本身能不能打,还是要问习武的人能不能打。如果要问传武本身,那就去分析它的技术构成,是不是攻防技术组成。要是问习武的人,那就去分析他们的功力训练怎么做的,实战对抗训练怎么做的,战术经验有没有,总结没总结。特质养成到底养没养成。现在网路上很多人就是质疑传武,张嘴就说传武如何无用落后,一让他们具体说说传武如何落后,结果说的都是因循守旧,没有科学训练,没有实战对抗等等。这些说的没错,但这都是人的问题。

有些人比较喜欢现代搏击,看到了现代搏击的技术如何细腻,什么攻防互换连贯,移动灵活等等,而他们认为传武就是雷雷展示的那样,仿佛什么都没有。谁如果跟他说传武一样有这些,他们因为确实对传武不了解也就不回答了,马上就会把话题变为你说都有那你就去和谁谁打给我看。这样聊天实在没意思,他们分不清擂台比的是拳手的水平,而不是拳种的水平。他们非要看套路招式拿出来击败对手,不然就算你打赢了也有话等著你,你用的不是传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