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在漢語字典里解釋和力量差不多一個意思,我最早看到關於勁力解釋最合理的是

《武術初學二十六講》作者:馬振邦國家體委授予「中華武術百傑」榮譽稱號,他的解釋就是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在一個點上,打擊出去,它是在肌肉、神經、氣息配合下的高度協調的力量,這種解釋我認為是很合理的。從他的學生趙長軍的演練上來看,趙的功力確定體現了"勁」他的動作爆發力很強,雖然是套路的演練,但已經把全身的「勁」充分體現。

相比李連杰,他的教練吳彬原來並不是練武術,從小是喜歡足球和體操,後來練的是舉重,最後才是武術,所以在「勁」的這個字上體現和趙長軍有所不同。

我看有些樓主的回答,有些往玄學方向引導,如果要講「氣」或是其它的經絡之氣,等等,這種理論我認為不能成為主流,動動腦子想想,應用現代解剖學的原理解釋,運動系統肌肉占人體的60%,你不好好研究肌肉,卻死命研究「氣」這太唯心理了。

按我的解釋;

勁力就是現代體育學的動力鏈;動力鏈,人體的各個部分聯在一起,組成一個類似於鏈條聯接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一個環節,即身體的一部分產生的能量或力,能夠被有效地傳至下一個環節。這種運動能量/力的傳遞,就是動力鏈。

如果按中醫的解釋,所謂的內家拳只會越走越窄,因為中醫的氣,是複雜的概念。即可以是功能的,也可以是物質,它非常講究感悟,類似哲學一樣,每個人認知理解不同最後的結果境界也是不同。

還有就是這種太極拳所謂的抖勁,其實沒什麼用的,全世界都有各種比賽,有看到過抖勁嗎,拿一個厚厚的腳靶測試就明白,這種『勁只能是表演用。

決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有:

①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增大:肌內生理橫斷面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粗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質含量增加,肌肉毛細胞血管網增多,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糖元增加等,並伴隨脂肪減少。(這類似馬步,穿鐵鞋,負重訓練)

②神經調節的改善:神經調節的改善包括。

Ⅰ動員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多。(這是運動心理學,教育學,傳統的更多是打罵,現代教育學更傾向激勵法)

Ⅱ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係,對抗肌放鬆能力是影響力量的重要因素。Ⅲ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槓桿(骨)的機械效率(略)。(這是各種招式技巧訓練手段)

④肌纖維的組成:肌肉中快肌纖維百分組成高,肌肉收縮力量也大。

(這是天賦,飲食、環境、遺傳等因素)


周身整勁就是全身一起幹活。

用科學的話說就是協調發力。其時你看足球運動員射門的起腳,網球運動員的揮拍,籃球運動員和著運球的節奏對抗,都是周身整勁。

四肢主幹配合,一起把一個動作完成好而已。

從生理學角度看,就是運動單位的募集,一個動作募集的運動單位越多,協同運動的肌肉越多,這個動作就越「整」。


內家拳的周身整勁,就是指周身整體(內外)的五臟六腑、肌肉、筋骨皮毛都要以統一的動作蓄髮出身體的巨大的彈性勢能,以獲得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能量和力量。

我們先看一下肌肉緊張發力。肌肉緊張發力的實質就是渾身的每塊肌肉在其與骨骼的連接處之間通過緊張收縮的方式蓄髮彈性勢能,但是渾身卻沒有任何二塊肌肉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這就導致了渾身每塊肌肉蓄髮的能量方向是不一致的,即肌肉緊張發力是無法同時在同一個方向上發出人體的極致能量和力量的。

更有甚者,如果渾身每塊肌肉同時緊張收縮,不但不能蓄髮出巨大的能量,反而會相互影響抵消。

以上就是說,肌肉緊張發力時每塊肌肉可以說是在各自為戰的,無法發出周身整勁。

外家拳與格鬥術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強調放鬆,即只讓腿腰胯部位的大肌肉群發力而盡量避免小肌肉群發力。在這种放松的發力發生中,腿腳壓縮生成腳蹬地的下行能量,以獲得地面給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然後再用腰胯的旋轉把上行能量發出。

即在肌肉緊張發力中,是利用身體部分肌肉的壓縮旋轉蓄髮能量的。技擊能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身體獲得上行能量的大小---------或者說取決於身體生成下行能量的大小。

這時我們就看出了肌肉緊張發力的另一個弊端,即只能用腿部的壓縮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而整個上半身無法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

而內家拳的周身整勁,就是要求周身整體--------包括上下半身------都要蓄髮出下行腳蹬地的能量,這樣,用周身整體生成的下行能量肯定要比肌肉緊張發力生成的下行能量巨大,所以內家拳獲得的上行技擊能量就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這就是內家拳被發明出來的原因。

用周身整體蓄髮下行能量的標誌就是內家拳的外三合。

外三合不是簡單地要求外形動作整齊劃一,走正步、體操、舞蹈都能夠達到外形動作整齊劃一的程度,但是這不是功夫。

外三合要求上半身的手肘肩要與下半身的腳膝胯共同地以統一方式運動,共同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這個統一的運動方式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不在這裡介紹,感興趣的可以看我主頁文章)。這樣,內家拳的外三合就將肌肉緊張發力中每塊肌肉各自為戰的能量蓄髮方式改變為在體內只是上下運行的能量傳簇方式--------此為內家拳的根基:一氣之起落!

這一氣之起落形成的能量蓄髮,就是周身整勁。一氣之起落是由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生成的周身整體統一的能量蓄髮,將每塊肌肉各自為戰的能量流統一歸聚成為一種上下相隨的整體能量蓄髮,因此能夠蓄髮出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能量和力量。

因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是一個周身整體的動作,不像肌肉緊張發力那樣「有稜有角」,所以從外形動作來看是松的-----------內家拳就是在外表松沉的狀態下蓄髮出巨大的技擊力量的。這就是武禹襄先生說的「外表極鬆柔,內里極剛強」。

而不明白內家拳原理的,就不懂怎麼用松沉生成巨大能量,就幻想用鬆懈去技擊。大家切記,外表的松沉是一種巨大的能量蓄髮的功夫結果,而不是習練過程。將松當作習練過程的,練出來的就必定是花架子!

用上半身生成下行能量,大家唯一能夠感覺到的方式就是坐著打鞦韆,這時上半身會通過壓縮旋轉的方式去盡量生成下行能量來使鞦韆運動。但是這種方式顯然是不能應用到實戰的。

內家拳是利用人體心肝脾肺腎這五髒的五行能量來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不要懷疑五髒的能量,五臟能夠運行並且實現生理機能,都是依靠能量來完成的,這個能量在肌肉緊張發力中不能感覺到,而內家拳就是要習練出這個內里的五行能量---------這就是內家拳強調返璞歸真的原因-------而這種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五行能量控制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蓄髮方式就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以心行氣習練到一定程度,能量在經絡中傳簇,就會形成一根能量筋,人體好像木偶一樣在這根能量筋的驅動下運動,這個過程就叫易筋換力;能量筋中的能量會內斂入骨,外漲入皮毛之下,此為漲筋騰膜,抽筋拔骨,就是易髓。

心肝脾肺腎的五行能量中最主要的就是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能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力。心力習練強大後,能夠實現心肝脾肺腎相抱,是為中定,而外部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是為收身,這就是楊露蟬先生說的內中定外收身。

最後用陳長興先生的話結尾:人體內有五臟六腑,外有筋骨皮毛,合一而為太極!

補充一下,許多人不明白內家拳之間的聯繫,在此說一下:形意拳是內家拳的始祖,其能量蓄髮方式為一氣之起落,即一次性生成、發出上下運行的能量,發出的勁力是不連續的。而太極拳在形意拳的蓄髮中加入了陰陽轉換,形成一氣之循環起落,能夠生成連綿不斷的勁力以進行沾連粘隨--------換句話說,太極拳犧牲了一部分形意拳巨大的能量用於陰陽轉換,即太極拳是由無數個形意拳的能量蓄髮組成的。所以在能量蓄髮上太極拳沒有形意拳巨大,但是在勁力的連續上太極拳則是形意拳無法達到的,太極拳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技擊方式,即用自身能量與對手能量進行陰陽轉換,太極拳正是利用連續的能量流來進行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但也正是因為蓄髮能量大小的區別,太極拳無法取代形意拳,所以有了李洛能、楊露禪、董海川三大內家拳巨人的鼎立。

想習練真正的太極拳的,請看我主頁文章。也歡迎大家來瀋陽驗證我所說的。


謝邀。

這是一種肌體協調的狀態,比如說弓步直拳,這個就用到了腿部,肋側和手臂的肌肉。

同時它也強調了對重心的掌握,這是內家拳用來彌補摔跤技術訓練的缺乏的(相對於單一摔跤來說)


掛個人。

知乎用戶 厲子卿 先生。

我在他的回答下只是友好評論了一句,

他卻反過來譏諷了一句,並故意屏蔽我的回復。

倘若所謂中醫黑/武術黑 都是這種貨色,

我也沒什麼好說的,

反正又不是他來打。


說白了,就是手打人的時候腳也使勁。整勁顧名思義,是把身體當成一個整體,各個部位相互配合地發力。這個不唯傳武,拳擊裡面也講,不過是叫「動力鏈」,細分出了過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