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

「從古羅馬賀拉斯的《詩藝》到17世紀法國布瓦洛的《詩的藝術》都偏重理性,強調模仿,推崇清晰和諧的秩序,浪漫主義開始打破這些東西,注重情感,高揚個性,追求創造性的想像,而到了現代主義又對浪漫主義進行反撥,像瓦雷里、艾略特這些大師重新回到了古典主義講究精確的效果對等的路子上,等到理性得太過分,來了超現實主義的一個反轉,又是純任激情的歌唱,所以說西方文學的主流觀念一直在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的著意安排和浪漫主義或超現實主義的隨機感發之間,呈波浪或鐘擺一樣運動。」

———江弱水《詩的八堂課》

浪漫主義研究寫什麼內容,而後期的象徵主義開始研究怎麼寫,所以象徵主義的詩歌都偏晦澀複雜,陌生化的語言帶來語言美感,為我們熟悉的事物提供其他解讀可能,當然就容易出現病態寫作,而浪漫主義的美學也容易達到一種滿值後的空洞,但這種朦朧的歧義美學(風景推著風車轉)也很有價值。

目前來說確實是象徵主義佔了上風,但我確實受夠了小孩們詩語的病態矯情,相信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之間的波浪或鐘擺也在不停運動。


出於懶,我長話短說簡而言之。

詩歌要隱晦艱澀還是要直接開放,這兩種表達潮流基本上10年循環一次,現在看來是前者佔上風。

先說隱晦艱澀,在這裡我大致分兩種情形。

一是讀者理解力的讀者因素。每個人的閱讀量和文學素養等不同,客觀地造就了主體理解差異的不同。比如我們社團常討論的詩歌,他們覺得看不懂啥意思和內涵,我覺得還好(不是吹牛,咱就實話實說,何況這玩意也沒啥好吹牛的)。再比如,我詩歌啟蒙之初讀洛夫先生的長詩《石室之死亡》那種漢語的超現實主義我一個詩歌小白根本完全看不懂,幾個常見的辭彙拼在一起我咋就不認識了呢,現在讀來還是能理解一部分的,所以說,(xxxxxx你總結)

二是,詩人本人就要這種的表達效果,含蓄婉轉是中國文學的大大滴特徵,碰上法國象徵主義,那化學反應,嘎嘎滴。

再說直接開放,這是有讀者市場的一種寫詩效果,你想有大大滴受眾,你就來。這種表達效果,主要看你非技能的東西,如感情的真切,苦難的傷悲,思想的高度等等……(ps,不要以為直接開放就是寫的不好,看看人家俄國黃金時代的詩人寫的,大白話都很nb)

再談談何為詩的上乘。隱晦艱澀也好,直接開放也罷,總歸要表達一個感情內核或哲思內核,不是說現在詩壇都奉隱晦艱澀的詩,而是寫這樣的詩人的詩目前來說,從質上的表現比直接開放的要好,(大致嗷,別噴我),看看今年諾文獎得主路易斯格麗克的詩,懂得都懂(狗頭)

最後題外話。上述描述中我刻意不談那些故弄玄虛故意玄之又玄故意寫的看起來高大上的那種病態寫作,這種寫作除了逗自己一樂,還剩啥了?

罷了!散會!


被嫌棄和有沒有尊嚴沒有直接關係。

嫌棄是別人的看法,有沒有尊嚴是自我的認為,這本身就是兩個概念。

當然,我也極其不喜歡象徵和意象類的詩歌,也搞不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但這和我寫抒情詩並沒有關係,還是相信功到自然成,繼續前行吧。


百花爭鳴是最好狀態。

在那些高點上,千篇一律似乎大於萬花盛開。

奇怪的圈子。

核心么,讀者似乎進不去。

作品也進不到廣大讀者心裡。

外圍寫詩歌的,只敢自稱愛好。

那些堅持下來的,我認為他們是詩歌未來。

最外圍么,詩人遍地。

核心似乎不心疼讀者讀者,最外圍把詩歌玩壞。

當下節奏那麼快,還不想方設法把讀者留下,詩歌似乎沒得救了。

尊嚴只有核心裡才有。

外圍,最外圍只有被嫌棄了。

以上可能是瞎說。

最後,個人一般看到那種玄之又玄的,直接略過。

那種白雲真白的,第一個勇敢,第二個就是白痴!

我是愛好者,這就是尊嚴。


有句話怎麼說的,「時尚是個圈」,我媽二十年前的衣服是今年流行的款式。過氣款還會有翻紅的機會。

詩歌同樣也試用,信我吧,用不了幾年,浪漫主義又會火起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詩歌基本上每過個幾十年,風格就會換一次


晦澀難懂,生僻字詞。。唯有作者本人才能理解,無法流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