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思辨的基礎,但只有邏輯是不夠的,因為對事物的判斷,是以自己所持立場為基礎進行選擇性接受的!

沒有經過深度思考選擇持有的立場,會導致看到的事是片面的。

如果要具有獨立思辨思維,首先對一件事儘可能多的客觀的從各個方面去看待它,拋棄自己的個人偏好,思考抽象這個觀點背後的立場是什麼,由具體往宏觀層面抽象。

建立這個認知體系,面對各種事,就能理解每個人做決策的原因,同時也能確定自己要站的立場,這樣當自己在做事或分析事件時就會很清晰,不會被別人的觀點牽著走。

所有的爭論,都是價值觀不同的體現。

要建立這樣的認知體系,邏輯思維是基礎,但抽象等思維也很重要,同時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加上不斷的思考才能完成。


直言:可以

邏輯學將人的思維過程語言話,給出了一套擁有足夠說服力的語言體系。在這個體系下,任何一個論點都是可辯論的。

離開了這個語言體系,任何辯論都是胡扯。

實踐上講,學習邏輯學不僅可以提高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發現了一個藝術品,它讓人看到理性的偉大。


如果僅僅淺淺的學習一下邏輯學,並不會提高。你還會在短短几個月內忘掉學習的內容。因為邏輯學就像數學,是需要大量練習的。

但如果深入學習,相信你會達到自己提高思辨能力的目的


當然,謝邀。邏輯學,是比較適合除了學術圈外喜愛推理愛動腦人士的不二之選。題主要是想好好鑽研,什麼大到偵探破案,法理論證,判斷行業前景,小到對象出軌、識別綠茶婊,懟人辯論完全不算事。因為邏輯學是研究有效推理形式的出結論的過程。即:從已知條件(前提)得出結論的過程。但小的才疏學淺,只能從理論上給你舉例。比如,邏輯學通用的一般指一個大前提,一個小前提得出結論,具體格式是:所有a是b c是a 所以c是b 即所有金屬是導體 銅是導體 所以銅是金屬。這段例子說明只要前提是真的,那麼結論一定真。但還有一種形式,即所有a是b c是b 所以c是a。即所有的鳥都是會飛的,企鵝是鳥,所以企鵝會飛。但很明顯,企鵝不會飛,說明前提錯了,結論也一定會錯,重點在於大前提中所有鳥都會飛是錯誤的。具體的題主可以自己領會,畢竟思辨能力是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實操,再應用到實處。預祝題主邏輯思維開掛無敵,走向巔峯人生。


老早聽說了邏輯這個學科,覺得應該很有趣,不久前去圖書館借了本邏輯基礎 ,看了幾十頁在講什麼也忘了,記得有用亂七八糟(生活常見)的句子講與或非,其他的忘了在講什麼 後來就放在那喫灰然後到期還書了。

充滿了學科的共有特色。

直說了,感覺在看國外文學,名字特別多的那種,從入門到放棄的真人演繹。

學一門學科需要時間與耐性等消耗品

自學一門學科需要超強的自律與興趣。

如果只是想提高思辨能力,還不如做數學題,研究辯論會等更有趣的事。當然如果你對邏輯有超強的興趣………………節約點時間,不用往下看了,我寫的都是廢話,我不清楚邏輯學是個啥子玩意兒,但是下面這句還是發自內心的建議,要看的: 找學校教材類的邏輯書或者B站的網課,不要看通俗流行的讀物,不要看打著科普流行名頭的暢銷書,不要看

不是不能看,只是看的時候你拿著在學邏輯的噱頭,但可能只是你在騙自己: 我對邏輯很感興趣……邏輯大致就是講的…

而且你不知道學到的是不是對的

偏了,邏輯學對思辨能力有沒有提高?

?這,過下腦子,是有的。

我就瞎看了書還就看了一點有什麼可信度?

?我查了百科

元宵都過了,不能再熬假期夜了,太頹廢了


不比其他學科幫助大


學習邏輯學後你會不自覺的對句子的前後關係及其中的內容含義進行邏輯思考,我認為邏輯是一門非常理性的學科,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都能學明白,但它有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如果你覺得有意思,能懂,那對思辨能力確實是有幫助的。


不知道啊。


我覺得吧,除非你是特別聰明學啥都是掃一眼就能學得好的,不然就不要帶著功利目的來學邏輯了……這個水挺深的,需要真正不計較的熱愛和持之以恆的練習。我就是興趣入坑的,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假如你真的有興趣請堅持下去哦,在你眼中整個世界都會有所不同,妙趣橫生。


理工科方面有用。社科方面用處有限。因為理工科方面有大量的公理定理,社科還沒有。在中國思辨能力要靠傳統的四大論證方法(舉例道理對比比喻)及辯證唯物主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