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學速寫的時候有個體驗,就是臨摹了一張然後馬上自己畫一張,把上一張覺得畫的好的方法用下來。臨摹的時候不只是看到什麼,而是邊思考為什麼這樣畫可以有這種感覺,以及如何畫出來,學著別人的作畫思路,多多積累,自己畫的時候腦中就有現成的素材了。


那說明你對知識還沒有成體系的認識。

你問問自己從臨摹裡面有什麼收穫嗎?你臨摹僅僅是照著畫下來還是會認真讀圖呢?

在我學畫畫的時候我似乎沒有意識到貨這個問題,因為我學畫畫一直都在寫生,臨摹往往是穿插其中,你的「從臨摹轉到寫生」的說法似乎將臨摹和寫生劃分成了兩個遞進的階段,至少對於我的經驗來說是不太贊同的。所以第一點你要習慣去寫生,而不是把臨摹當作寫生前的準備。

臨摹很好說明你有觀察能力和手頭功夫,但是你缺少畫面的意識,臨摹是別人已經把構圖、光影、明暗、系列都給你歸納好了,再抄一遍而已,當你自己去寫生的時候會主動去意識到這些構成畫面的要素麼?寫生是一直在鍛煉你自己的繪畫知識、繪畫意識,而臨摹只是一個參考答案,在寫生中總結,在臨摹中學習。所以第二點是學會在寫生中總結歸納自己的知識,自己處理不好的疑難問題,在臨摹中參考他人的處理方式。

相信你會進步很快。


這個問題很奇怪,我居然都沒想過。

為什麼我一直就喜歡寫生,討厭臨摹?

腦子空白很正常,因為還沒建立起完整的思路和方法。這個思路和方法其實是很個人的,它來自於你的個人實踐,你之前臨摹的再多,聽老師講的再多,自己動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就是理論實踐相結合。寫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臨摹和理論告訴你應該怎麼摸,石頭可能在哪裡……但是你得自己去摸,去感受河水的溫度,去試探石頭的大小和鬆動程度,去踏踏實實摸到一塊塊石頭,或者一腳踩空掉在水裡……你需要親身體驗的因素太多了,這些感覺是身體和情緒的真實體驗,臨摹和理論再好也無法體會。重點是去做,而不是去想。

你可以按照你臨摹過的構圖去擺靜物或者模特兒,儘力去開始畫。只要畫面上有了東西。就會和之前的白紙截然不同。不管你腦子是不是空白,多多少少你都能產生自己的判斷,哪裡不太好?哪裡很滿意?修改、保留、繼續畫,循環往複,直到完成。自己有了一定數量能讓自己還算滿意的作品時,去找老師指點,被鼓勵或者批評,找到自信和缺點,再繼續臨摹和寫生,循環往複,循序漸進,這應該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這和學習思想有關,我小時老師不輕易讓我們臨摹,因為有些不咋樣的畫法會坑害孩子們,而大師的畫法太高端,容易理解的片面簡單。至於寫生那是科學的觀察,理解物象,學會歸納總結視覺現象。至於其他好的畫作那應該是指導方向,模仿感覺。現在學素描一上來就臨摹,覺得有些不容易接受。但好處明顯,上手快。臨摹喫的是別人理解的世界,寫生需要自己理解世界。當然不一樣。至於如何度過去,方法簡單,就是要自己獨立思考。


我也是

有一句話很形象

臨摹像大師,創作像狗屎

最近由於疫情就在家上色彩課,老師在羣裏發風景照片讓我們畫照片,第一張真是慘不忍睹,把自己給醜哭了,之後在網上找了很多類似的圖片,看看大師是怎麼畫的,思考學習加上自己的理解,現在算是稍微好一點了


因為臨摹很可能你只會抄調子,當你對結構掌握後,寫生就遊刃有餘了。


臨摹大多時候就是個抄,為啥這麼畫根本不知道。你可以先把臨摹過的默寫一下,至少心理有個底不看也動得了手。

寫生的時候不太好抄,因為大多人就會抄個結構,生硬的要死。抄可以抄,抄也能抄好,大師很多都是抄出來的。但是在抄結構的同時更要觀察虛實和氛圍,這也是真是存在的要素,注意這個就不會生硬。


那就是不會畫唄,寫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畫完整,讓老師改,這樣能讓你更明確的認識自己的哪裡需要改,也能讓你聯想你之前臨摹的時候是怎麼表現的。畫畫需要理解和訓練。我覺得臨摹和寫生不存在過度,臨摹只不過是寫生過程中補充學習。


多畫,畫多了就有門路了,經驗多少的問題


留個坑,等更多答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