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之所以不容易找到價值感,因為你的產出物是一個「會自我生長的」孩子,是一個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的人。

你的工作可能包括兩方面,即孩子的學習成就和飲食起居。

飲食起居很難衡量成果,畢竟大多數人都會健康長大,所以咱們先從學習成就上來分析。

如果孩子很優秀,必然有你的功勞,但很難衡量你的功勞有多大。因為除了你,還有家庭、學校、自身、經濟助力、運氣等太多因素。

如果孩子沒有很優秀,那你壓力就更大了,即使外人不會說什麼,在夜深人靜時你可能也會「自責」,畢竟你沒有別的事業,這是你唯一的工作成果。

當一個人的工作成果很大程度依賴另外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容易失去控制感,為了加強「控制感」,你還容易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已及可能的家庭衝突,因為他是一個越來越獨立的人。

所以從事業產出上來說,你一定要有一個自己能夠完全控制的事業,能給孩子做榜樣,能有獨立的精神空間,能加強對工作對象的「控制感」,有個完全獨立可權衡的社會價值。

當然我非常理解全職媽媽不易,所以我的分析建立在可以外出工作的情況下。


我想跟你談談我的一個親戚。

60年代的農村婦女,跟老公一起,兩個人通過種地,把兩個兒子送出了農村,都變成了她最期待的「城裡人」。她一度以此為傲,舉手投足間在親戚里都很有面子。說實話,在那個偏遠的農村,一個家裡出了兩個大學生,的確是值得驕傲的事。

為了兒子她能做到什麼地步呢?就是兒子只要張口跟她要錢,她即使借也要借來給兒子;家裡的好喫的,全部留給兒子,比如家裡喫雞肉,老父親想喫雞腿,她會制止說留給兒子喫,不讓他喫,而是讓他喫上一頓剩下來的飯菜。兩個出身農村家庭的兒子,也因此都被培養出一種貴族氣息,大兒子連韭菜和蒜苗也分不清,小兒子更是王子氣息嚴重,一度埋怨他們為什麼這麼窮。後來孩子們分別成家了,大孫女出生時她去帶孩子,怕吵到小孩睡覺都是無聲看電視,孩子所有的衣服都是手搓,孩子生病了更是整夜睡不著。後來小孫女出生了,她又去帶小孫女。小孫女一生下來就挨著她睡,每晚哭鬧,一年多的時間,她從100多斤瘦到不到90斤。然而即使這樣,小兒子每天都兇她,說她不會帶娃。

說實話,我真的覺得自己不如她,因為孩子生病了我依然能睡著,我也不會為了讓孩子喫口好喫的就自己不喫。但就是這樣一個一輩子為了兒子奉獻一生的女人,得到了什麼呢?

大兒子在大城市安家,工作夠體面,但是幾乎不會主動打電話回家,也不會主動想起來給父母買點什麼。他媳婦提醒他,他說不用。媳婦自作主張買了,她打電話來說,不要亂花錢。而且是真的責怪的語氣,不是客套。

小兒子在本地城裡安家,工作夠穩定,但是開車40分鐘就能到家,一年幾乎不回家。大兒子一家假期回家了,他就回一下。呆的時間,比大兒子還短。

如果說他們只是冷漠也就算了,這位媽媽並不會埋怨,還會安慰自己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並且仍然會為這兩個兒子驕傲。

可惜有一天,她的這份驕傲被擊得一地粉碎。

大兒子網上撩妹三次,被大兒媳抓住,鬧得一個不可開交。大兒媳把這件事第一時間告訴兩個老人,希望他們管管。結果公公說30多歲的人了,自己管自己,完全無動於衷。這個媽媽還是明事理,打電話給大兒子想要教訓他,但大兒子根本不聽,認為自己沒啥毛病,又沒真的發生關係。最後大兒媳打了大兒子一頓,罰跪積木板兩小時,寫了離婚協議,自己帶孩子出去玩了一週。從此大兒子聽話了。

如果事情截止到這裡,這個媽媽也還能比較欣慰地過完這一生。

但小兒子又出事了,甚至更嚴重。

原來在她給小兒子帶娃的那兩年,想著給孩子減輕負擔,但被減輕負擔的兒子,卻有了空閑時間去網上賭博。借高利貸賭,輸了16W。因為以貸養貸還不上了,才說出來。兩個老人瞬間傻眼,16W,怎麼還。大兒媳提醒兩個老人,不要替他還,要讓他自己承擔,不然他還是不知道後果,以後還會犯。但是這個媽媽認為大兒媳是外人,不會為他兒子考慮。她連夜找親戚借錢,都是農村親戚,擔保去貸款,好不容易,先把這個窟窿補上了。然後她來到了大兒子家,每天幫忙接送大孫女,自己又去找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為小兒子還錢。

一切原以為風平浪靜了。不幸的是,大兒媳擔心的事終究發生了。小兒子賭癮再犯,一個月時間,又輸了18W。這個媽媽知道的那天,整個人都失魂了。她不知道她引以為傲的兒子,為何成為了這樣的人。

大兒媳和大兒子知道這次再犯意味著什麼,告訴他們,這一次,如果還要替小兒子還錢,那以後的事他們都不會再管了。然而這個媽媽,就覺得這是她前世欠小兒子的,他這一世來討債來了。甚至她還想,自己去出車禍撞死了,把賠款用來給小兒子還錢。

大兒媳跟她說:你作為一個母親,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該做的不該做的你都做了。苦了那麼多年,該讓他們自己長大了,自己承擔自己的錯了。

但是對於一輩子都把自我價值放在兒子身上的她來說,是根本聽不進,也不明白的。

我就是那個大兒媳,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好像有點不對題,但是就很想藉此機會告訴大家,永遠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依附於孩子。孩子只是我們的一個階段的陪伴,他們有他們的人生,你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你在該教育孩子的階段,盡好教育他們的本分,告訴他們何為善良、何為孝順、何為夢想、何為正義,告誡他們遠離黃、賭、毒,你就已經完成了你作為媽媽的義務。

就像有一天我問我5歲女兒,她最愛誰,她說最愛媽媽。然後她問我我最愛誰,我說我最愛自己,然後纔是你。她有點失望,我告訴她:因為我只有先做好我自己,有穩定的收入,有良好的情緒,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愛你。

我希望她能明白這個道理。


很多全職媽媽都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家人理所應當地指揮自己幹活,沒有事業,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家庭的經濟全靠丈夫,於是自己彷彿喫人嘴短、拿人手軟,越來越卑微,無法從家人那裡得到認同和尊重。可是自己也很委屈,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每天操勞於家庭內務,帶孩子也累的腰痠背痛。

選擇了自己帶孩子難道有錯嗎,還是說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想罷工從這種生活裏解放出來,但是孩子還小又不放心。

那麼作為媽媽們,怎麼從作為家庭主婦,如何從這種困擾中自我解脫出來。

首先你要問自己,選擇自己帶孩子有錯嗎?失去了什麼?得到了什麼?這種付出與收穫是否值得。對於你自己來講,和每個全職帶過孩子的媽媽/爸爸來講,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始終是最珍貴的,而且自己帶孩子也會比請保姆要放心的多。

如果覺得只有丈夫一人上班而減少了家庭經濟來源,那麼媽媽們也可以自己算算賬,如果請保姆一年的消費比自己的年薪要高,那不如放棄這個工作自己來帶孩子。那些屬於你陪著孩子一點點成長的美好瞬間都很有價值。

全職媽媽們覺得自己在家帶孩子沒有家庭地位、沒有價值。這不是你們的錯,這是價值觀的誤區。可能你對於自己的價值認可度也不高,而且並不堅定,然後在建立起足夠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之前,就埋頭扎進了「普通而又艱巨的」家庭責任中,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

你想罷工從這種生活裏解放出來,但是孩子還小,自己又不好放手。也許他人的觀念我們無法改變,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首先,你要學會認可自己、愛自己,充分的相信「我沒有做錯什麼,我不是無足輕重的人,你要認可家庭主婦這項工作是在創造價值的。

其次,你需要改變,讓自己的關注點從「家人對我的態度」轉變到「我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把生活的重心從「圍繞孩子和家務″轉到「做自己想做的,可以做的事情」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1、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想想自己曾經學習工作生活時的狀態,想想曾經對自己有什麼設想和目標。是否有一些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夢想。2、你有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有沒有什麼計較報酬也很樂意做的事情,或者是假如你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3、將1和2放在一起,找到重合的部分,去想有沒有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的可能。

4、去制定一個1年目標,然後分解成一個季度一個季度的小目標。5、堅持下去,你會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寫在最後全職媽媽創造的價值被所有人,包括自己,給日常化、普通化了。但是全職媽媽創造的價值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這個價值並不低。而作為一個全職媽媽,與家人的相處可能佔據社交的60%以上比重,家人的態度對她來講,影響真的很大。我們可以試著和家人溝通這些問題,宣佈自己 的位置。除此以外,全職媽媽能做的就是跳出這種限制,找到你人生的最主要問題:關於你自己。

關注我,申申說財商,一起學習更多理財知識吧。


我不是全職媽媽,但是我老婆是。

最近在播的令人自卑的offer中觀察團們也聊到了這個問題。

楊天真和撒貝南分別討論了自己觀點,都非常精彩。

借用其中的一句話(忘了是誰說的):當你覺得你在家裡全職是種犧牲的時候,就很難找到自我的價值。(大意如此)。

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對,作為曾經的鋼鐵直接男,我一直反對我老婆在家全職,也不止一次提到過希望她之後可以恢復工作。理由也是老生常談的那些,什麼與社會脫節啊…無法體現自我價值啊吧啦吧啦的…

但是我老婆不願意。

她說,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帶,我的價值就是把她照顧好。此後,我老婆就開始了她全職媽媽的工作。

現在孩子快一週歲了,在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了很重要的一點,任何只要跟孩子相關的事情,對我老婆來說都是樂在其中的,或者說她從來都不覺得照顧孩子對她來說是種被置換的價值。在她那裡,這是她所認知的作為一個母親應該做的,在她的價值觀裏,因為生活而失去了陪伴孩子機會的母親纔是一種犧牲。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不是一個「找」自我價值的事,這是一個自我認知的事。

在你的認知裏,如果做全職(不論男女)這事是一種犧牲,那無論你怎麼去找自我自我價值,都找不到的,那無非是當下你的自我安慰而已。

從源頭上來說,這就是在孕前,甚至婚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溝通,是否全職,或者說如何撫養孩子,這些都是要很理性地去溝通的。

對於那些已經被全職的人來說,不論怎樣,先對自己的孩子盡責,做好自我認知,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去「找」自我價值。


1.自我價值不是別人給的,需要明確,不是別人說你在家帶娃就沒價值,那你就沒價值的,永遠記住,自我價值是自己給自己的

2.媽媽不是一個職業,是一個角色,一個家庭最重要的角色,很多幸福的家庭都是媽媽在其中處理好的關係,不管每天24小時帶娃,還是下班後帶娃,都是一個角色,沒有誰比誰偉大

3.自我價值可以自己定義,你每天看著小孩長大,內心滿足,覺得幸福,你內心幸福,家庭就會幸福,你出去賺錢還不是為了更幸福,所以,不管是不是全職,只要你樂意,都是有價值的

4.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有留守兒童的存在,如果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小孩,那就不要生,小孩前三年和父母待一起是身心最健康的,我希望全天下的小孩在上幼兒園前都是父母全職帶,當然,我們的社會還沒這條件,但是要意識到,全職媽媽並不是犧牲,而是就應該這麼做的

5.永遠不要覺得付出自己的時間=犧牲,你帶來一個生命,這個生命由你負責,負責就不是犧牲,永遠不要覺得帶小孩是一種自我價值的犧牲,那些覺得結了婚就沒自由,生了娃就沒價值的,建議不婚不育一輩子

7.上班摸魚也不一定有價值,在家玩手機也沒價值,但是,一條生命被你撫養長大,成為這個社會健康的一個角色,就是很有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