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斯洛自我實現理論的不斷完善,在後來發表的《自我實現及其超越》一文中,他對自我實現的原理進行了一定的擴展和補充。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並不是一種「老天要下雨誰也擋不住」的被動接受的狀態,而是主觀努力的過程。他提出了通向自我實現的健康人格的八條途徑。

1.「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無我地體驗生活,全神貫注,忘懷一切。」也就是說,通往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往往是逐漸地減少自我意識、自我關注的成分,完完全全地獻身到一項事業中去。因此,個體應該經常全身心地專註於某一件事情、某一項使命,徹底忘記自己的偽裝、拘謹和畏縮,進而達到一種「無我」的狀態,或者儘可能從「小我」走向「大我」的境界。

2.當我們面臨選擇時,要作出成長的選擇,而不是畏縮的選擇。馬斯洛曾經這樣說道:「讓我們把生活設想為一系列選擇過程,一次接著一次地選擇。」其實我們的人生也不過是一系列自由選擇行為的總和。只不過,這些選擇可以是成長的、前進的,也可以是畏縮的、倒退的,我們在面對每一次選擇時,努力地作出成長的選擇而不是畏縮的選擇,那麼就將不斷地趨近自我實現。

3.「要傾聽自己內在的衝動的呼喚。」在馬斯洛看來,每一個生命都不是一團任人隨意捏造的陶土,我們擁有一些本能的東西,一個有些不甚清晰的自我。我們要善於傾聽自我的聲音,讓我們的自我得到完整展現。然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不計其數的「權威」,童年時候的「家長」,學齡期的「老師」,成年之後的「公司領導」、教會牧師等,我們必須勇於挑戰傳統與權威,進而達到自我實現。譬如,當我們品嘗一瓶紅酒時,要相信自己的主觀感覺,用自己的舌頭去品嘗,而不是看酒瓶上的商標或附庸名門貴族人士的品位。

4.要誠實,不要隱瞞。當有懷疑的時候,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勇敢而毫不欺瞞地去做。這意味著在生活中不裝模作樣,用真誠的心態時時反躬自問,理解責任的含義,承擔責任。每一次的承擔責任都是向自我實現邁出了一大步。

5.要從小事做起,傾聽自己興趣和愛好的呼喚,有勇氣面對和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要把以上四點結合起來,不帶自我意識的全神貫注、勇敢的成長、傾聽自我的聲音、誠實和承擔責任,從而在每一個步驟上都作出在素質上對自己的健康發展來說正確的選擇。同時,傾聽自己的志趣與心聲,敢於與眾不同,做事情不要畏首畏尾,相信自己的使命,堅定行事。

6.「自我實現不只是一種結局狀態,而是在任何時刻在任何程度上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也就是說自我實現並不存在終點,需要我們不斷地經歷勤奮的、付出精力的準備階段。但這並不是說自我實現只存在於高雅與遙不可及的世界裡,一流的木匠比二流的雕刻師都值得稱讚。只有力求使自己成為一流的,纔是通向自我實現的正確途徑,並竭盡所能,不懈地勤奮與努力。「自我實現在一生中是自始至終進行著的。」

7.高峯體驗是自我實現的短暫時刻。雖然高峯體驗大多是一種突如其來的被動體驗,但我們同樣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利的條件促使高峯體驗更頻繁地出現。高峯體驗是一種瞬間展示我們人性真實圖像的時刻,這樣體驗的更多出現有助於我們用人性更高的境界去度過生活的每一時刻,更加清晰地去認識自己、實現自我。

8.對防禦心理進行識別,並有勇氣放棄這種防禦機制。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使命,那種自己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使命。擺脫約拿情結的影響,接受自己的命運,履行應盡的職責,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馬斯洛反對當下流行的「去聖化」,即對一切持無所謂的態度,玩世不恭和犬儒主義。彷彿「看破紅塵」,將一切美好高尚的事物歪曲化和庸俗化,毫無詩意可言。他強調,必須放棄「去聖化」的防禦機制並學會「再聖化」。再次將人或事物賦予神聖的、永恆的詩意和美感,這是幫助人們趨向自我實現的最重要的途徑。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馬斯洛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其區別只不過是多一點或少一點罷了。如若提供良好的條件和途徑,自我實現終將實現。然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實現並不是某個偉大的超越性的時刻,即在某一時刻就永遠地步入自我實現的神殿,而是一個不懈努力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自我實現是一個程度問題,由不斷的累積形成的,是從每一次對理想人性的微小的進展發展而來的。

摘自李強、汪洋《馬斯洛》

公號:82年的


自我實現者,往往具備這16鍾共同特徵,大家可以對比一下,也可以將其作為目標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

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共同特徵:

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

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

3、他們單純、自然而無偽。他們對名利沒有強烈的需求,因而不會戴上面具,企圖討好別人。有一句話說:「偉大的人永遠是單純的。」我相信,偉人的腦子裡滿有智慧,但常保一顆單純善良的心。

4、他們對人生懷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來解決與眾人有關的問題。他們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單顧自己的事。

5、他們享受獨居的喜悅,也能享受羣居的快樂。他們喜歡有獨處的時間來面對自己、充實自己。

6、他們不依靠別人滿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們像是個滿溢的福杯,喜樂有餘,常常願意與人分享自己,卻不太需要向別人收取什麼。

7、他們懂得欣賞簡單的事物,能從一粒細砂看見天堂,他們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斷地從最平常的生活經驗中找到新的樂趣,從平凡之中領略人生的美。

8、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曾經歷過「天人合一」的宗教經驗。

9、雖然看到人類有很多醜陋的劣根性,他們卻仍滿有悲天憫人之心,能從醜陋之中看到別人善良可愛的一面。

10、他們的朋友或許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關係,卻比常人深入。他們可能有許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謀面,卻彼此心儀,靈犀相通。

11、他們比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愛心相待。

12、他們有智慧明辨是非,不會像一般人用絕對二分法(「不是好就是壞」或「黑人都是懶惰鬼」)分類判斷。

13、他們說話含有哲理,也常有詼而不謔的幽默。

14、他們心思單純,像天真的小孩,極具創造性。他們真情流露,歡樂時高歌,悲傷時落淚,與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權術」、「控制」、「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截然不同。

15、他們的衣著、生活習慣、處世為人的態度,看起來比較傳統、保守,然而,他們的心態開明,在必要時能超越文化與傳統的束縛。

16、他們也會犯一些天真的錯誤,當他們對真善美執著起來時,會對其他瑣事心不在焉。例如愛迪生有一次做研究太過專心,竟然忘了自己是否喫過飯,朋友戲弄他,說他喫過了,他信以為真,拍拍肚皮,滿足地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據馬斯洛的估計,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後能成長到上述這種「不惑」、「知天命」、「耳順」、「隨心所欲而不逾距」、圓融逍遙、充滿智慧的人生境界。我不敢期望每個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然而我相信,當我們愈趨近這種境界時,我們的人生會愈有喜樂、愈有意義成長是必須付代價的,因為成長永遠包含著冒險、面對未知、嘗試新經驗、擴展個人的極限與改變。若不必成長,我們就不用改變自己,不用面對未知的危險,更不用花心神面對生活的挑戰,從各種選擇中做出新的決定。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南七道清華大學研究院C610(從2號電梯上6樓),1號線深大地鐵站C出口

發佈於 03-2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但為良醫但為良醫?

安徽中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臨牀碩士

馬斯洛通過對社會知名人士和一些大學生的調查,指出自我實現的人具有15種特徵,主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思想高度集中、有創造性、不受環境偶然因素的影響、具有超然於世,較一般人能夠享受私人生活。對人類具有很深的認同感和超然的愛,批判現實文化的特點。等等。但馬斯洛也承認,在現實中這種人極少,他們在各種領域都是傑出優秀的個體。多數人不能達到自我實現人的水平,原因是由於社會環境束縛,沒有為人們自 我實現創造適當的條件。

以是從網上摘的,希望對你有點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很難保證所有的都能做到,畢竟受現實客觀條件限制及個人自身資質和修為影響,但可以不斷趨於完美,當越接近目標時,則自我實現越明顯,如果做到莊子虛無的狀態,則可實現超我,不受上述16條的侷限,這也只是理想狀態,佛家禪定、冥想等明心見性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開悟,但具體修行還靠自身,這也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日積月累。如果很簡單,其他人都會輕易達到,那也不會存在偉人了。上面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朝聞道,夕死可矣。有些深層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馬斯洛通過對社會知名人士和一些大學生的調查,指出自我實現的人具有15種特徵,主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思想高度集中、有創造性、不受環境偶然因素的影響、具有超然於世,較一般人能夠享受私人生活。對人類具有很深的認同感和超然的愛,批判現實文化的特點。等等。但馬斯洛也承認,在現實中這種人極少,他們在各種領域都是傑出優秀的個體。多數人不能達到自我實現人的水平,原因是由於社會環境束縛,沒有為人們自 我實現創造適當的條件。

以是從網上摘的,希望對你有點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很難保證所有的都能做到,畢竟受現實客觀條件限制及個人自身資質和修為影響,但可以不斷趨於完美,當越接近目標時,則自我實現越明顯,如果做到莊子虛無的狀態,則可實現超我,不受上述16條的侷限,這也只是理想狀態,佛家禪定、冥想等明心見性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開悟,但具體修行還靠自身,這也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日積月累。如果很簡單,其他人都會輕易達到,那也不會存在偉人了。上面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朝聞道,夕死可矣。有些深層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確實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理論。但是老實說,在現代複雜的生活中,卻很難去應用。

比如說,「你怎麼判斷他人是處於社會需求的滿足狀態呢?如果是的話,下一個是要滿足他的尊重需求嗎?」

「一個已經到了自我實現需求的人,為什麼還要去追求食物、住房這些基本需求呢? 一個基本生理需求都滿足不了的人難道就沒有自尊方面的需求嗎?」

我比較推薦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克雷頓(Clayton)的「ERG理論」,他把人的需求分為三種,而這三種是同時共存的:

1、生存需求: 生活所需的物質。

2、關係需求: 擁有好的人際關係並獲得認同的需求。

3、成長需求: 讓自己變的具有創造力或生產力。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在ERG理論中其實比較接近成長需求,也就是指我們需要持續的獲得各方面的成長並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官方的回答可能太晦澀難懂,樸素一點來說,就是你能夠發自內心的做事和思考。專註也好,高效也罷,都是當你發自內心去做事的時候纔可以獲得的。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基礎,在此基礎上能夠有較大的利益產出,取得一定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時候,就是自我實現了吧。

自我實現者的特徵(來自馬斯洛的個案研究)

自我實現者身上一些特質。

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他們不會讓期望和慾望矇蔽了自己的知覺。因此,他們能夠識別出虛假和麼.

2.接受自己、他人、天性或命運。他們認識到,包括自己在內,人們都會犯錯誤和都有弱點,並股騙接耍這一事實。他們接受自然事件,甚至是災難,並把它們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3.自發性。他們的行為單純和自然。他們不需要裝腔作勢或者儘力地去營造出某種效應。他們相信自己內心的衝動。

4,以問題為中心。他們對所處時代的宏大的哲學問題和道德問題頗感興趣。他們對小問題不怎麼有興趣。

5.喜歡獨處。他們獨處時感到很舒服。

6.獨立於文化和環境。他們不隨波逐流。他們更喜歡追隨自我決定的興趣。

7.對新奇有持續的欣賞力。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初學者的心態」,不管事件是多麼平常,都如同第一次體驗那樣。他們欣賞一般的事物,能在世俗中發現快樂和敬畏。

8.頻繁的高峯體驗。高峯體驗是一種極其奇妙的、令人敬畏的和夢幻般的瞬間感受,有時也被稱為「萬能感」。它們是個體擁有的充滿意義的特殊經歷。

9.真正地幫助人類的意願。所有自我實現的人都發自內心地真誠地關心人類。

10.與極少的幾個人保持深厚的聯繫。雖然他們非常關心其他的人,但他們擁有相對較少的親密朋友。他們傾向於喜歡獨處,僅讓少數的幾個人真正地瞭解他們。

11.民主價值觀。他們尊重所有的人,並認為他們都具有價值,不會因為人們所具有的表面特徵(如種族、宗教、性別和年齡)而對他們持有偏見。他們視他人為個體,而不是羣體中的成員。

12區別目的和手段的能力。他們喜歡做一些事情,是由於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地為了完成活動目標。

13.富於哲理的幽默感。許多幽默是為了取笑人們眼中低等的人或羣體;自我實現者並不認為這樣的笑話是可笑的。相反,他們發現人類所共有的愚蠢是多麼地可笑。

14,創造力。創造力是發現事物之間聯繫的能力,這些聯繫正是前人所沒有發現的。

15.對文化適應的抵制。文化告訴我們如何行動,如何著裝,甚至如何與他人互動。自我實現者對造性,因為他們對每一件普通的事情都保持新鮮感。文化規則持一種審視和批判的態度,他們經常表現得與大眾格格不人。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基於自我自由的基礎之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