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歌曲收聽量,你會發現他們不是大眾的「大眾」評審。

裡面充斥著鄙視鏈,還有現場的氛圍會干擾他們。

播放量前四一般是王毛梁汪

所以不大眾,但是由於專業人士只佔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詞曲質量方面也並不是那麼講究。

再加上期望值這一點,所以不同的人標準也不一樣。(這一點其實身為大眾的我們也會自動代入)

看得齣節目組再試圖組建一個小的「大眾組成」但是由於是現場,再加上大眾評審一直都不變,所以導致除了第一期看著還算不錯,後面越來越多的缺陷顯現出來了。

順便再聊一聊關於大眾評審經常說的,突破自己的風格這一點。

非常可笑,這些唱作人大多數都是在比賽前就把參賽的歌準備好了,比賽就是拿出他們準備好的作品來比,你說讓人突破就突破啊?

而且為什麼要突破啊?

傻了,一個成熟的原創音樂人必然是形成自己獨有風格的。

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一番成績這就是優秀的原創音樂人。

能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讓人一聽就是他,多少音樂人在追求的事,在這舞台上卻成了最大的劣勢。

究其原因,大眾評審長期不換,一般人連續幾場都在現場,他們會需要刺激。

某些專業人士大多也是編曲和其他幕後的,他們的作品大多是針對於不同的歌手,所以他們需要不停的轉換風格,而作為歌手本身,作為唱作人本身,他們需要的是不斷強化自己的風格,穩固自己的風格,這本就是相斥的。

你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他們立場不同。

還有雙標尤其嚴重,大多數人都是風格非常強,並且一直都是同一種風格,結果卻只是說毛梁風格單一……

從這一點來看,風格單一會讓他們疲勞,但是熱狗,曾軼可的單一併不會讓他們疲勞,原因是因為他們平常不太聽那些風格的,所以新鮮再加上這兩種風格都是比較能帶動現場氛圍的。

所以有些唱作人風格在這個舞台上天然就被壓制,被欺負。

除此之外,鄙視鏈高進,陳意涵,為他們默哀,從開始被鄙視土,還有女團之類的,到現在都沒能洗脫。


比賽有輸贏,音樂無高下

所以101個大眾評審合不合理其實是個偽命題,怎麼理解都行。


對於節目而言,合理!因為他們叫大眾評審,而不叫音樂評審或者專業評審,

況且節目只強調了101位大眾評審的「實名制」,而不是多麼多麼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

————

對於音樂而言,它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音樂本來就不能拿來比拼,更不能用來競技。

這個東西就好比,你的親朋好友不見得喜歡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然後你媽你爸幫你又選了一個,可是你卻覺得你認準的他/她哪裡都好,明明知道沒有任何優點和優勢,你仍然喜歡得死去活來。


他們只喜歡又燃又炸的音樂,不會去享受安靜的音樂,我覺得他們並不能代表眾人吧!

但比賽只是一時的,說明問題的同時,也並不能代表什麼實質性的問題,受現場的影響很大,不能說某個人音樂就不好。


當然不能


我是歌手蒙面歌王這樣的節目,評委也不能代表大眾。唱歌節目現場投票要麼你會營造氛圍,要麼你咖位大可以提分


代表的僅僅是個人的品味。你看節目那些大眾評審的拜訪就知道了。感覺……裝……作……非要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你看節目那些人點評就會發現

他們不是網紅也都有點知名度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