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在《我是唱作人》的節目中,有人喜歡曾軼可因為高級,也有人喜歡高進因為接地氣。不同的人對音樂都各有審美標準,大家對這件事雖然沒有對錯之音,卻不乏「高低」之語。那你是如何看待《我是唱作人》節目中所呈現的音樂審美碰撞?


我看完第二期以後久久不能平靜,思考了一晚上。我本身是周杰倫的十五年陳釀粉,近兩年開始喜歡曾軼可的歌(等不到周的專輯啊~)

以前一度很鄙夷高進的歌,其實高進的歌還好,雖然有點「土」,但是歌詞都還很正面,歌頌男人間的情誼啊,感嘆生活的滄桑啊什麼的還好。我最討厭的是那些口水歌,其實我覺得高進的幾首成名曲肯定是不在口水歌範疇的。

很多答主說要承認審美有高低,我也這麼認為。

但是溫情的社會裡,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音樂里也一樣,只有審美高低,但是具體的還是要看音樂傳達了什麼。

有的歌曲編曲製作都很高級,但是傳達的確是暴力與毒品,有的歌曲旋律跟口水,但是表達的感情讓廣大勞動人民共情。

這些旋律簡單,編曲粗暴的,歌詞直白得歌曲,有他的感情抒發,依然會有人共情,你鄙視這種歌曲,和鄙視地鐵里的農民工一樣,是不對的。

有這麼一群人,而且是非常大非常大的人群,他們對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勞動力,又像是隱形的一樣,以前他們沒得選,因為沒有適合他們聽得歌,陽春白雪他們欣賞不來,所以他們不聽歌曲,現在有了高進的歌,他們也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宣洩的方式,他們開始有歌聽了,這不也挺好嗎?

高進的歌,在歌詞里加入一些積極的東西,編曲里添加一些高級的東西,提升的國民欣賞水平,遠比其他歌曲來的更快。

我反對的是在大眾流行的東西里(不止歌曲),故意加入低俗,甚至是暴力毒品什麼的東西,你做地下音樂想怎麼作死沒人管,但是到了地面上就要有基本的責任心,所以鞭屍一下pgone

我承認審美有高低,就像承認顏色有黑白一樣,沒有什麼好與壞,好與壞看的是表達的感情與內容,與形式和審美無關。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很正常,真實力派應該是相對通吃的,比如梁博毛不易,即便是不好這口的,也頂多覺得不戳自己,不至於覺得不好聽或者什麼。

沒覺得曾軼可多麼高級,只能說很有個性,如果有個性=高級,那我覺得京劇比這些流行音樂都有個性,推薦大家去聽京劇

我是唱作人這個形式蠻好的,可以開闊下大家的眼界。大數據時代大家的自主選擇權太強,平台推送信息偏好性也太強,人們一般都只聽自己喜歡的類型,很難接觸與自己日常喜歡的類型不同的東西。公共媒體給大家這樣一個接觸不同音樂的機會,很好

下半季看了一期沒再看,很抱歉,感覺下半季缺少一個像梁博薩頂頂那樣能讓人在音樂創作方面大開眼界的人。而且不得不承認,從個人魅力上來講,上半季的人更吸引我


永遠有人正年輕著,所以關於音樂審美的碰撞也是永遠存在的。

看到這個問題就毫不猶豫地趕來回答了,首先我覺得這就跟時間是一個概念,只會永遠向前,音樂人也是如此,所以無論在哪一個時間節點,都是「年輕」選擇了這些音樂。

無論是關於音樂代溝的討論,還是關於先鋒和經典的碰撞,它都讓人看到了,我們沒有麻木,我們沒有放棄,無論浪潮以何種方式奔流向前,我們依舊需要音樂。所以無論是經典還是先鋒,放置在音樂產生的時代,都有著共性:突破常規、精神領袖意義、反叛內省的精神釋放等等,在這個縱向視角的唱作人生態中,任何一個節點的光芒都是重要的,本質上是「年輕」本身選擇了音樂。而這份任何時代都需要的「發聲表態方式」,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經典也好,先鋒也罷。重點還是音樂中的小細節。

一直都在關注這個節目,也很喜歡這個節目里所有的唱作人。我不在乎什麼經典什麼先鋒,我喜歡只是因為歌曲的感情打動了我。所以我一直都認為做經典也好,做先鋒也好,無關高下,重點還是在於是否有關注到音樂打動人心的那一個個小細節。

我心中最理想的狀態,還是二者彼此融會貫通:先鋒派吸取經典派字斟句酌的歌詞與旋律,在伴隨性的節奏音樂之外也能樹立起人文關懷的豐碑。而經典派則不必停留在固有曲風之下,而是也能藉助前衛元素裝點自己,使感動更為長久。

希望唱作人們的屢次「交鋒」,最終能成為彼此學習、成就的契機。


無所謂先鋒還是經典,音樂帶來的真實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謝樓主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很巧最近也一直都在關注《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所以就把自己的一些看法說出來。

其實從節目中可以看出,先鋒派更注重於自身情感的表達、情緒的完全釋放,對於編曲的精巧不做過分的苛求,追求自由真我的態度,而節目里的「經典派」則更執著於豐富有層次精緻的編曲,在此基礎上去融入故事與共鳴。不管怎樣看得出這檔審視華語音樂人唱作功力的節目是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用音樂交流溝通的節目。


音樂應該沒有所謂高級低級之分吧

喜歡就是好聽 不喜歡就是不好聽

各有各好也各有所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