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反方混淆了引起行為的原因,引起有目的的「善行」的心,本身就不是純粹的善心,而是有條件的功利心。

引起無目的的行為的原因纔是真正的善心,這種由真善心引起的行為,甚至在有善心人的頭腦裏都沒有「我在做善事「這個概念,與目的性功利心引發的善行截然不同。

反方把帶有目的的功利心說成是善心,是明顯的倒果為因。


正方辯友告訴他,首先,行為由心決定,並非完全絕對。否則身不由己這個詞怎麼來的?身既然有由不得自己心的時候,就說明行為不僅僅只是由心決定。實際生活中,想做的善事,因為能力不足而做不了,或者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時候,不能因為做不到就否認善心的真假。生活中也有很多表面慈善家,他們的行為看著很善,但是內心卻很邪惡,背地裡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作著違法的勾當,這也說明,做出來的行為,也可能作偽,並不能把行為完全等同於心地。之所以說善心是真善,也正是由於行為是流於外在的,是可以觀察,可以偽裝的,而心是內在的,只能揣測,推論,一個受過訓練或者心理素質頭腦特別精明的人,完全有可能偽裝內心的善惡,而通過行為來迷惑人。所以,心善才是真善,因為善心是內在是根本,而善行是外在是形式。


還是天天想…那天出門,可能實踐…


起心動念,就有了方向,有了目的,就是行善的方向,相比光想不做,向前多走了一步,當然為善,也是知行合一的真善。


真亦假時假亦真!


別管目的,能行善就好


心代表情感,行代表動作,心情好是情感的隱形的目的。動作是顯性的目的性。就像交朋友,有的為了物質,有的為了精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