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要去相信的東西,而是要去實證推演的東西。主席對國家功德多大?救了多少受苦受難人?他兒子死在朝鮮,這又怎麼算?是父親指揮戰爭殺生報么?是救苦救難反不得善果么?你信哪個都有理。但你去實證推演,他是主席之子,主席子是人,是人上戰場就有犧牲可能,所以生還合理,犧牲也合理,此事無關善惡。把現象與善惡簡單掛鉤,就把眾緣合和的綜合性抹煞了。把複雜事情兒戲化了。等於用一個充滿個人傾向的、情緒化的論斷把事實扭曲成了你想要的樣子。這註定要與事實相背離,偶爾准了一次也只是充滿僥倖的隨機。道門講修真,佛門講乘實,真實二字,就是摒棄人的想像,遠離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觀點碰撞,讓人回到爭論原點,紮實地把因果關係綁定回事實上,把相信和願意相信的偏糾回來。糾了這個偏,才能再下一層,去糾善惡的偏--生死涅槃等空花,又哪來的善惡?不過是為這一層人設的方便。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人是最愛是非,設善惡即為是非懸繩勒法,知何有為,方明何為無為。有信,去信,觀照,去觀,從主觀判斷到感知事實再去覺擗知,至心不逐物,內不見外,歷歷在目,了了分明,即呂祖謂「無事更尋誰」境,乃知確然世上本無事,更無是與非,善惡皆自縛,信疑俱可悲,妄說因與果,樹下野狐肥。

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好了。

法律不用學了,法學系學僧終於不用禿頭了,歐耶!!!!!!!

這天,張三仙子和李四天使吵架來了,原因是因為發生了洞穴奇案,張三:「這些人殺死了人,該給惡報」。李四:「這些人迫不得已,無罪!」王五小仙在一旁搖一搖頭,又得請示玉帝姥爺了。

玉帝和上帝一看就吵架了,都說我的是正義,你這樣判,你要遭受惡報。

抗日戰爭也不用太大的反抗,反正他們惡有惡報。

這天趙六一口氣吃了好多小魚。這趙六一下子破壞了這麼多生命該給個惡報。

這趙六身體里殺死了細菌,站在細菌角度,趙六罪大惡極!

趙六還吃素,對植物也不友好!

後天天庭覺得有殺生的都太不正義了,所有動物都殺過生,,那麼…所有動物細菌全滅了多省事,再等植物死了,好!全宇宙再也沒有殺生了,都正義了!


善惡乃是業,無明者易作惡,明心者為善去惡,為惡者只因執迷不悟,人之初性本善,棄惡從善是根本,人生於世只是一場歷煉,各正性命,成惡成善不離一心,自己掂量。

僅供參考。


我相信一


不信,雖然我相信壞人會有報應,但是不相信善良的人會有好報。

姐姐跟姐夫離婚了。但是姐姐沒有任何過錯,只是有時候做事不會顧及別人感受,但不是總是出口傷人的人,只是有的事情沒有順前姐夫和前公婆的意。舉個很小的例子,孩子感冒了,但是我姐基本上每個周末都會帶孩子回姥姥家,感冒了也一樣,婆婆覺得孩子感冒了就別回去了。其實在我的角度,婆婆沒錯,但姐姐不理解。類似的還有吧,只是我不知道。平時前姐夫就會抱怨姐姐做家務不利落之類的。這種姐姐跟我抱怨過的小矛盾很多。但是我姐仍然每天早起做早飯,送孩子上學然後順道買菜,每天晚上陪孩子讀書,用自己大部分積蓄給孩子報班。

最後離婚的時候全家一起擠兌我姐,她的前婆婆竟然說我姐一卷手紙都沒給家裡買過。

這個前姐夫呢,婚內被發現的出軌就有兩次,甚至動手打過姐姐,為了逼我姐離婚使用冷暴力,去哪不跟我姐說,倆月不回家住。最後在我姐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把我姐的東西包括枕巾全部打包送到了我姐娘家,完全不顧我姐的感受。最後姐姐受不了答應離婚,前姐夫的條件是如果我姐要孩子,給80萬,不要給20萬,後來因為房子還有貸款作罷。我姐不想鬧得大家臉上難看也沒有打官司,說好的20萬現在也沒給,我姐說因為孩子在他那,我姐還得給他錢,不過給沒給我沒問。

因為離婚了,姐姐也不想回娘家,現在一直在外面租房住。

我姐很善良,說白了就是心軟,但是現實中,心軟的人都沒什麼好報的。

好不好報的,我就希望我那個前姐夫以後過的豬狗不如。


我相信這句話。也許你的一次善不會產生既得利益,一次惡不會馬上受到懲罰。但你積累下去,無論是善,還是惡都會有回報的那一天。這些善惡的因果報應,應該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中;而不是行善之後的深入天堂,行惡之後的墮入地獄;更不是行善積德卻天不假年,為惡一方卻壽終正寢。這些報應或是心靈慰藉或是偶然概率。而真正的因果報應,許是在道德崇高的驅使下,我們遵循著內心最真誠的呼喚去待人,最真誠的方式去踐行。


我的觀測只知道一個人做了好事和這個人得了好處 。至於這二者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抱歉,我不知道。而且,什麼是善惡呢?有絕對的嗎?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嗎?你做的所謂的好事是對於誰而言的呢?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好心做了壞事又怎麼算呢?等等。

如果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我難以接受「善惡有報理論」


相信,可以參考了凡四訓和安土全書,關注24史因果錄微信公眾號


  人生在世,不管你行善,還是作惡必會有果。這亦是佛所宣講的「因果」如行善,亦結善果,作惡結惡果。但當下行善之人卻寥寥無幾,為什麼?因為大家更相信「好人沒好報,壞人活千年。」但這亦是一個誤區,也就是說是錯誤的。俗話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果業力的成熟,並非說成熟就成熟,亦不是說報,就能馬上給你報。在佛教之中,報有三種,現世報、來世報、他世報! 萬物皆空,因果不空,你種下什麼樣的因,那麼就能所獲相對應的果。但果的成熟,是需要時間。其並非不報,只是因緣沒成熟。


善-惡、業-報,是兩對互釋的概念,無論從何點「業」出發,都會回歸出發點的「報」,那麼善惡報應是肯定的;

反之善惡與業報並不絕對相關(因為都各自互釋),當善惡仍保留為善惡,報應就毫無意義,那麼善惡報應就是一種形而上學、一種愚民思想。

問題很膚淺,但未必人人知。不要簡單否定肯定佛義和傳統,而已。


從我極少的佛教知識來講,善惡有報是業報,不是大眾所理解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來讀讀《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與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


我以前信,現在不信。

可能是和經歷有關吧!學生時代沒經歷太多,會覺得善惡終有報,總覺得人就應該做自己,那些惡人總會有報應。

但往往你會發現,惡人最後總是過的舒舒服服,好人過得豬狗不如。當然世上總是需要有人守護那些善良,不然這個社會就不是現在這樣子了。

但對於我來說,我已經不信好人有好報了。惡人有沒有惡人報我不知道!


信這個的前提,是要相信有前世今生與來世。

因為有的報是現世報,今生行善今生受益;但有的又是來世報,今生行善來世才能受益。

為什麼有的人行善今生就能有善報,但有的人行善今生反而越來越不好了?

這應該跟前世有關。

有的人在前世本身就沒造什麼惡業,自然沒有什麼惡報來找。但有的人可能前世或者前前世等造作了很多惡因,這跟惡因所得的惡報到今世都還沒有報完。

當我們今世做了很多善事,惡報越來越多的時候,可能是冥冥中有一種能量驅動,讓我們儘快將惡報度盡,然後盡享福報。

再舉個例子,我們經常看到某個電影當下票房很低,但是等再過個幾年或者十幾年,大家發現那部電影是真正的經典。

所以,我們要把過去,今生,未來,當成一個整體。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則更能清楚地明白,善行必有善報,惡行,惡報必來!


我不管別人怎麼生活態度。我只會跟自己說凡事儘力而為往好的方向做吧。對孩子肯定教育不能做壞事,更不能違背道德,但是也不好特意去做善事。可能自身能力和修養有限吧,做人做事但求問心無愧就行。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大家一定要相信這句話,世間惡人最後沒有一個好報應。舉個例子吧!比如小偷,走街串巷偷東西,他看別人的眼神都是不一樣的。別人只要稍微凝視他,他心裡就有打顫,他心裡有鬼。

那些犯罪人員,疫情時候無家可歸,看見交警都害怕。最後還是好好的自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所以還是做點好事!為自己為國家而奮鬥!


不是信不信,而是服不服。知乎上有很多人說過自己的經歷,去慢慢看吧:

是什麼讓你相信了因果報應?

是什麼經歷讓你相信因果報應?

真的有因果報應嗎~?

我們死後真的會有輪迴轉世嗎?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信鬼神的?

你相信鬼神的存在嘛?

爺爺奶奶都給你們講過哪些稀奇古怪的民間故事?

為什麼地藏經被傳得很神?

世間有佛嗎?


博弈論已闡述清楚了。


不是相信不相信,而是事實就是這樣。這句話值得細細推敲,從生活中一點一滴都能有,至於後半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理解是量變還沒到質變。


這個問題,天台宗的性具善惡說,在1000年前就回答了。

天台宗 性善惡論 性之為理 本非善惡 本具佛界為性善 本具九界為性惡 修成佛界為修善 修成九界為修惡

- 知乎 無心道人無恥之徒:天台宗 性善惡論 性之為理 本非善惡 本具佛界為性善 本具九界為性惡 修成佛界為修善 修成九界為修惡

性惡。外典所諱也。而台宗。揭真性之所具。而神用之專用。是為家珍。苟非習於其教者。雖老宿沙門。聞而掩耳走矣。余讀

有門大師性善惡論。而歎四依菩薩。慈悲良深重焉。何則。我輩眾生與三毒如惡叉聚。歷生浩劫住修惡中。反而之善艱謬良多。制伏強。則醉靜慮之酒。厭離極。則墮無為之穽。所謂謬也。懸觀清淨。初心絕分。歷別修證。積劫難成。所謂艱也。揆厥所由。良以惡異善故。

不有性具法門。雙融善惡。何由知十界之同如。悟眾生之即佛。一切現成。至圓至頓豈有過此者乎。故談佛性者。不難言善而難言具也。故曰台衡二師慈悲深重也。武津性染。翻起信惟淨之旨。智者理毒。闡維摩二即之談。雖復以具立宗。而意主於觀惡融通。任運攝善。妙宗建立。揭惡緣了。謂勝他宗。此秘始顯。海寶之如意。眾願之德瓶。山外諸師不得與焉。

故談台宗者。不難言具而難言惡也。故曰四明以來諸師慈悲深重也。西來一宗。指屎尿為法身。示薦取於聲色。印合山家。寧盡鳥唧。然言前句外專待上根。至如天台一家文字總持。如雨普潤。婆心婆舌。若惟恐其說之不詳。與其解之不晰。大師此論更旁引曲證。原始要終。設之以辨。贅之以說。示之以事。繫之以圖。雖以余轂之不敏向於君子。皆能蛣 究竟之旨。茫若望洋。卒業此憬然有入焉。

故談性惡者。不難於言惡。而難於言之。言之必使人洞胸澈髓。如開戶見其家藏而後已也。故曰師之慈悲深重也。論成。而冠儒者。頗用非孟以相徵詰。余曰。唯唯否否。三教聖賢。言性皆同。而異孟甞言備物矣。備善而遺惡。詎可言皆。修多羅處處。稱本來成佛。佛弟子何必不言性善。顧世教嚴於防惡。出世間教妙於融善。適時逗機。各有攸當也

即儒者言性。寧渠皆善相近。不移不隱。然一性具耶。宣尼言具。騶孟言善。然騶孟言善。姚江又言無善無惡。而聖學愈明。如來言善。台衡言具。然台衡言具。四明諸祖以及大師。又具言善惡而佛心彌暢。姚江一派。儒宗至今研味不休。師論既出。後五百歲中。稱見性津梁者。非此其誰也。三教聖賢。皆貴有賢子孫哉。貴有賢子孫哉。

[0374b17] 天台門弟子香光居士王立轂合十書於圓伊室


我從來不相信世間有福報的說法。自然也不相信這句話。但是這句話所引出的答案意義是一樣的。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也是跟這件事所關聯的事物人打交道,善事只會跟善事善物善人打交道,惡事只會跟惡事惡物惡人打交道。所以你做善事那你就不會跟惡的事物人打交道,所得出得報自然也不會是惡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