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舉例子說明,比如你初學,是如何從初階到高階的?有什麼習慣的觀察角度、經驗總結、理解內核的思路等等。

好奇這個是因為,一個關注的intp,曾經寫過打籃球核心要點、初階到高階的思路等等,他近期學了某項新運動並參加了競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所以就蠻好奇,想學習一下「學習」的技術。

(′ . .? . `)感謝您的回復!


作為任何事情都上手極快的intj, 這個我必須來答一下

首先就是搞清楚本質和原理 這個東西是怎麼運作的,有哪些關鍵點,俗稱「入門」。不同的事物所需求的理解能力不同 入門難度也就不同。中國傳統的東西 入門就很難 一般需要「師父領進門」。領進門之後 掌握了本質 剩下的其實就是花時間持續練習 ——「修行靠個人」

但是要自學怎麼辦呢 如何快速摸清本質?可以從問問題開始:這是什麼 有什麼用 原理是什麼 影響這件事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是最基礎的東西 最後理清整個流程。自己不知道可以知乎一下 當然 最靠譜的還是自己多學知識 懂得多了 就可以迅速類比出本質。學物理(不在公式定理本身 要能在腦中模擬)、以及數學的哲學思想尤為高效 這兩個可以讓你開啟上帝視角 對新事物進行降維打擊 見到沒見過的事物時 你會瞬間發現:這不就是XXX么 然後直接上手實踐。

搞清楚所有影響因素之後,分清哪些是基礎 哪些是技巧 要按邏輯順序進行學習。基礎的東西一般比較簡單(對於同種事物來說)。摸清本質屬於理論 實踐就要從基礎開始練習。實踐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復盤,思考每次練習的效果 對照理論中的影響因素 想想怎樣能提高,這樣才能總結成經驗。

我下面這篇文章 包含更專業、更具普適性的步驟(文章中的圖二,步驟7—12)。以後會逐步將中西方思維結合,從理論上進行完善

Winston:STEM教育應該包括什麼?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以下是我學新東西的案例:

學超寫實風格繪畫:當時我腦子裡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怎麼能畫的像照片一樣?於是我想搜一下 但在這之前 我需要知道這種風格的專業名稱,所以我首先搜的是 "像照片一樣的畫",就可以找到這種風格的專業名詞,然後用專業名詞再搜索 就能得到更多精準的信息(搜索也是一種能力 多嘗試就知道如何搜索更高效)。基本信息掌握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要確定通過什麼方式去學,在網上看視頻、教程 還是買書?最後決定買書 這樣臨摹起來比較方便。我當時用的下面這本J.D. Hillbery的書,步驟有邏輯。每嘗試完一種畫法就思考總結 比如高光的處理 如何畫皮質、如何畫金屬、玻璃的紋理 要用哪些工具等等

鉛筆素描肌理 J.D. Hillbery京東¥ 72.00去購買?

這兩幅就是成果了 右邊那幅就是書的封面 大概用了一星期 總時長20小時左右

學photoshop: 首先明確 這是個軟體 軟體就是工具 學工具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踐。那麼直接來一本帶有很多案例的書就可以了,我照著書把案例做完 所有的工具也就會用了。

學書法:先問問題,什麼樣的字算好字 有什麼評判標準?這個不像其他的東西 原理不是那麼顯而易見 甚至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看法。中國很多傳統技藝都類似於書法 很虛 一開始會覺得很茫然。學這類東西 可以先不管頂層原理 直接想最基礎的東西是什麼,對於書法來說 就是筆畫,那就從一筆一划開始 挑本字帖先寫把筆畫寫標準 寫的時候要復盤 也就是每寫一次要跟字帖比較 找出差距。之後臨摹整字 這時候就要注意結構了。一邊練一邊思考 慢慢就知道什麼是好字了

學簫類似於書法了:這個好壞就比較容易區分了 一聽就會知道,原理也簡單 網上都搜得到。然後就是找最基礎的東西,也就是長音,其他所有技巧都建立在長音基礎上

學股票外匯:先問問題,能不能賺錢,原理是什麼?然後我去搜了什麼是股票 運作原理、影響價格的因素等基本問題 在腦中建了個極簡模型進行模擬 加深理解。之後讀了公司理財、證券分析、宏觀經濟這幾本書(大概花了3個月時間 本來應該兩周一次性搞通 這樣效果最好,因為上班的原因 每天只有一點時間看)這樣就了解了整個經濟是如何運作的,然後細分到原材料、生產、消費這三大塊,每塊裡面又有不同行業,進而總結出:必須了解每個行業的盈利模式以及風險所在。然後是實操方面的理論(經驗被總結起來之後 也可以形成理論——應用性理論),我又去研究了各種技術指標 以及市場行為。當這些理解的差不多之後,就可以開始實踐了,先開個模擬賬戶熟悉一番 然後根據理論選股票吧(理論能讓你在實踐的時候,站的起點比較高)。接下來就是無限的復盤總結、再實踐再對比理論總結∞

最後概括一下方法:先搞清楚本質、運作程序及原理,有什麼用途,搜集這些信息之後找出關鍵因素並理清邏輯順序,然後從簡單的開始實踐+復盤。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復盤,因為即便不理解本質,只要思考不足之處進行復盤改進,也能慢慢摸到本質。

對於知識積累較少無法快速理解原理的人,可以直接實踐,但一定要歸納總結,這樣才有積累,再遇到新事物才有東西可以類比,否則速度永遠無法提高。但先實踐這種方法 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瓶頸」,這時候還是得回到理論上來。舉個例子,女生一定都有化妝的經驗,我老婆經常看別人化妝的視頻學技術,相信很多女生也是一樣。當你化妝技術本身很嫻熟了之後,想有個質的提高要怎麼辦,回到理論的學習就是——美術,學透視、光影構造、色彩搭配、平衡、對比度,這樣來提高審美,因為化妝就是要變得好看,也就是彌補自身不足,這是需要審美的(這就回到了我講的本質問題——化妝的用途及原理)然後研究哪種技術可以實現你想要的美學效果(即應用理論)之後利用審美能力,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臉型和自身缺陷,創造性地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妝。畢竟別人的妝是掩蓋他們的缺陷,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以上,希望有幫助,若有疑問可繼續探討


intp

兔子洞+間隔複習法

以前就比較隨心所欲,跳到累為止,但這樣效率不高,而且有的新知識真的很有趣以至於研究到想吐才會停下來……

那就間隔之後難以再繼續了,海量時間投入也容易造成其他事物被忽略,直到火燒眉毛才驚醒……

現在就是邊跳邊記錄,但加上了時間提醒,每1.5小時停下來總結一下,再決定是否繼續進行,畢竟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活動( ̄? ̄)

然後要注意的是,學了立刻用/關掉材料總結。當然有時真的看完頭很痛,就去進行必要的生命活動,5分鐘內回來寫下腦子記得的要點,直接寫不要看材料。

上面說了執行層面,在決定具體搞哪個方面我參考了Ali Abdaal的方法。

以上是我學習新東西的大概流程,思考的話差不多,剛好今早總結了腦子很亂的思考。

一般np思考腦子裡都有無數個腦洞相連,就很混亂,我是先在筆記本上隨便畫幾個圈:

瞎畫,感覺差不多就停下來填東西,覺得該填哪就填哪。

填完之後會發現相鄰的圈有關聯,位置也有不同的意義。把有關聯的連起來。

然後就可以很直觀地發現核心和部分了。

手機碼字,就懶得詳解了哈。上圖就是今早的成果,分了序號因為我後面會就點(看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大概就這樣,僅供參考???


有個ted talk 說據研究,學會任何東西(入門級)事實上只需要20個小時。而達到頂尖水平至少要1萬小時。

這裡我認為有幾個前提條件:

學習的人要有最基本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我覺得我國普通大學生應該就能滿足這個條件。

手上有比較權威的學習資料。自學時,選對材料其實很關鍵。

這是s形學習曲線,該曲線是學者對所有人學習進度觀察得出的普遍規律。可以看到有三個階段:

1 緩慢的進入狀況階段

一般來說對完全不了解的領域,有個摸索階段。

大部分人進入未知領域時會有恐懼心理/畏難心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打擊自信心,降低動力。這個要注意克服。

作為intp,我倒是很喜歡這個階段,算是天生好奇心重的一個優勢。

這階段也是找學習方法的階段。每個事物每門學科和技能,學習方法都因人而異。

我一般是從總到分。

首先深刻理解重要概念,定義,意義,目的等基本信息。有了這些基本概念,我基本上就可以「以一當十」,可以自稱略知一二了。同時決定是否有繼續學的必要。

如果想繼續學,第二步開始拆分結構。這時候我比較喜歡畫個思維導圖,大腦中形成全局圖。

以上是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是爬坡學習階段,是最難也最高效的階段。這個階段之後可以說對這個主題達到足夠了解的程度。

我這時不喜歡從頭到尾學,不會從第一章看起。我會先學自己感興趣的點(哪怕是歷史這種有時間順序的東西)。看權威材料,同時找相關文章,案例之類的東西來理解。

這樣,興趣能讓我保持動力通過最初的爬坡期。對這個主題也能理解大概邏輯並調整完善學習方法。

然後觸類旁通的學其他的點。或決定點到為止。

這階段要注意學習和練習相結合。並不斷調整學習策略。比如我學MBTI, 學了基本理論,特別感興趣,就來知乎看大家討論,參與討論。有的初學者的問題,我覺得我組織一下知識就可以回答,這種輸出也是一種「練習」。但是需要輸入知識的時候,我會回去看書,權威網站和權威學者的博客。

3. 第三階段是一個平台,投入時間精力,進步變緩。只適用於學那些值得作為事業的主題。


謝邀,說到射擊,如果是槍械射擊,我感覺我天生就是高階,幾歲的時候就可以贏打靶老闆的錢。

從我自身的話,首先就有收集信息的慾望,感覺是一直處於一個搜集信息的狀態,對知識的可求,從小就很明顯。事實上大多數基於常理的新事物,在掌握相當量基礎知識的情況下,一看就能推斷出原理了。

至於更複雜的情況,如果是喜歡的東西,就像黑洞一樣吸住了我的時間,哪怕是通宵達旦的也會去研究,在智力的基礎上,還是興趣和精力,但真的很快就是了,常導致三分鐘熱度,因為參透了就沒了探索的樂趣,尋找下一個吸引我的東西去了


刪除了原先冗長無聊的體系介紹,現在直接給出實踐性和效果更強的路徑。對於思考體系,人皆不同,我並不需要搬出一整個大樹,我只需從我的果實中給出一些種子。

問題中,可以看到他達成了三項認知優勢:

「參加新運動 」 —廣度

「新運動取得成績」—速度

「初階到高階」 —深度

所以問題可以看作,如何提升這三項屬性,形成認知優勢?

我們拆解開看,進行針對這三項的訓練即可;合在一起,這三項又有著相互促進然後螺旋升天的屬性。

———————————————

詳細的方法在此贅述不完,我並不是要寫書。所以我給出我個人認知成長中的比較重要的兩個概念,在小白階段去研究,將會發現一片天:

1、臨界知識。這個概念來源自《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經濟指南》。可以簡單理解為知識中的瑞士軍刀——用途廣泛且效果顯著,掌握即可突破認識的「臨界點」。

舉個例子,為什麼我會從題目中解讀出三個方面的「認知優勢」?因為這三個概念幾乎在任何具有認知優勢的地方適用,也是提升認知能力的基本方向。你在其它回答的方法中,也多少能看到構建這三個方面優勢的影子。

在鍛煉初期,如果能更多的收集這方面知識,無疑大大加速認知成長。

2、元認知。這個概念和臨界知識來源於同一本書。意為「我們自身思考問題的過程」,不同的人有會有不同的過程。因為思維慣性,想升級這個過程會比較困難。

當遇見問題,我們究竟依靠什麼迴路在思考?很常見的是情緒反應、過去經驗、直覺等,也可以是邏輯、問題實質、臨界知識等。

我之所以把臨界知識放在前面,因為它也是升級元認知的重要一環。沒有足夠的臨界知識,元認知也就難以升級。(可以看作是廣度與深度的結合)

———————————————

我只舉這兩個例子,想實際提升建議去閱讀來源。如何觀察和思考,網路可以給你「種子」,而書里往往有你想要的詳盡體系,吸收效果遠比只網上隻言片語高效很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