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一個解讀:自己閱讀原文,或以一本自己喜讀的版本,如中華書局饒尚寬注《老子》、陳鼓應先生注《老子今注今譯》等。

☆求證:認同的省略,疑惑的和不認同的,參考其他注本,直到找到或領悟到自己認同的解讀,如果此解讀以後又起疑問,則再求證,求證字、句、章的解讀。

☆求證的目的:在悟不在解,在於體悟文字所表達的意境,溫故知新,內化於心,不在於得到確定性的解讀。

☆為什麼用求證方式:《道德經》沒有確定的標準的解讀,宜以開放思維去感悟,時讀時新,時讀時化。


應邀

我覺得現代沒有誰能把道德經註解的比較好的。古代的嚴尊老子旨歸不錯,另一位就是莊子。

字句解析的理解可能還是隻能停留在形式上,作用不是很大。

另外道德經不是一本適合參照修心的書,沒有有體系的修行方法。但可以用作驗證,驗證你的心。

道家的主要修行方法都在後世修行人的著作中,道藏。不過他們沒達到老子的境界,可能會有偏差。道德經可以用做最終的驗證。


你的提問以及問題描述,集中在「解讀」上,這不是真正意義的「求證」。求證,是實踐。

在解讀層面,建議:求主旨,不糾纏細節。


您認同或不認同一個解讀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謝邀,看看這篇道德經解析——佛道一如道德經 前 言_徐成翼_新浪博客,令你豁然開朗。


謝邀。

想法是好的,但是實施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卻也不差。在於如何把握。

現代有現代的優勢,博採眾長,對比,網路,考古。我相信這都是古人做不到的。畢竟我們都是現代人,真的完全讀懂真正意思,是很難得。只能多看多讀。讀完現代,讀古代,讀四子,注意讀現代應該多終於版本對比之後的校對。而不是翻譯但是這是讀書能證悟的麼?我覺得不是。這又回到了道的話題,體悟。

再次編輯。

其實我們讀書,不論古人還是現代,都會評價前人之作。讀書也分派別,訓詁,校釋,等等,我也想請人真正給講解這些命名的含義。讀明白道德經意思,其實並不難,書籍就是這樣,我們過了千百年,經典留傳下來,什麼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我們生活中都懂。沒必要讀那麼書。讀一本這就夠了。說實話,一般人怎麼能因為一個道德經耗盡時間,道德經版本不少,四子經也不少,那解釋四子經的更不少,你要讀到什麼時候。

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目的,道德經一本就行了,能做到裡面說的那樣,四子經你不讀,也能明白道家大體都是講什麼。不可能莊子講出來孟子的話,對吧。

但如果你有某種目的,那就準備一輩子一直讀罷。就比如上善若水和上善治水,這都是深入鑽研的結果。對於個人修行自然有幫助,但是有沒有那麼大,見仁見智。另外其他答主說道藏。我看來沒必要,圖書版本10000?,裡面章目繁多,所列之廣,你不通看個幾遍你沒法梳理出來。就小道藏也夠你翻得了。而且裡面方法太多,亂花漸欲迷人眼……修行之路如何選擇,不難就相當於隨緣,找上你就學了。難就在於,它裡面的東西什麼都有,不亞於在歷史中尋找道德經真意的難度。

先理順幾個問題:首先,老子本人是實踐者,《道德經》是他自己的經驗。其次,看其他人解釋的《道德經》,這個人是實踐者還是研究文字相的學者?第三,實踐者和文化程度高低無關。第四,您自己想研究文字還是想實踐《道德經》的心歷過程?第五,《道德經》的實踐者也就是老子的傳人自古及今都有,當代也有但一直都是少數派不是主流,這很正常,金字塔尖本來就是少數派。第六,老子傳人當代實踐者也出過書,很有特色,自己去找。


從始至終在做文字遊戲而已


感覺堪憂,

曾經看過一些這種文史學者寫的東西,都是用馬哲西哲的思路在研究

這些人別看學歷高,知見障很重的,跟道家的思維完全在兩個頻率上。

甚至有的人為了學術上拉山頭混經費,摻了不少私貨

看他們的書還不如捧一本古漢語詞典,至少客觀中立些


道德經不光講:天道天機天條,也講地道、王道、君道、聖道、醫道、兵道、法道,講到個人修身處世之道,更重要的講到長生久視的養生之道,關鍵的修真煉性的修鍊之道,是不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或觀天地自然運化、明自然之定理而得悟的,是要幾十年實修實證才能達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能拿出來討論的 是學術 而不是『悟』

能說出來的 都不是『第一義』了


通過知識思想的求證,反覆加深以至替移默化,再到修行的求證,知行之間不斷反覆,從而提升自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