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整合,但究竟如何整合?各線下、線上資源的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同類競爭太多,如何突破?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之前有一個類似的問題,問O2O做大的瓶頸。

我覺得這樣問太籠統了,因為行業不同瓶頸肯定也不盡一致。還老是泛泛討論什麼線下資源整合瓶頸啥的也沒啥意思了。

比如餐飲O2O的瓶頸:餐館數量實在太多需要大量的BD;目前大眾點評、口碑、百度身邊、騰訊美食的主業就是餐飲,做得也還湊合,間接競爭激烈,以後被扼殺的風險也大;如何解決排隊等位的問題?餐飲業面臨用工荒你能不能提高商家效率給他節省人力?即使節省不了那你也千萬別搞得商家更費勁就是了。。。解決方案也是有的,反正都比較耗錢就是了,就不細說了,呵呵。

而搬家O2O和餐飲區別就比較大了:對商家位置要求不是太精準,不用非得在附近;商家數量要少很多;服務時間可以全天都行,等等。問題就是目前廣告信息質量低劣,商家服務質量沒保障等,這個靠在線擔保交易、信用評價基本上能解決好。

初步從這兩個例子來看,行業不同瓶頸是大不相同的,每個行業的現狀、痛處不一樣,解決方案也不一樣,所面臨的瓶頸、所需要的投入以及你這個平臺對用戶的核心價值都不一樣。所以盡量還是先沉到行業裡面去吧。

O2O形態、玩法肯定是各種各樣的,不要總是套一些模式去找機會,最好還是好好研究你所熟悉的一些服務行業,把現狀、痛處一擺出來,或許就出來好的機會了,即使最後它不是什麼2什麼的模式。


瓶頸在人才。O2O的難度在於產品、技術、商務、運營、管理每個環節幾乎都需要跨行業跨領域跨線上線下的的溝通和協作能力,甚至是創新能力。在這個大幅度跨界的領域裡,頭腦清楚又真幹活的人才,屈指可數。 但O2O最好的是,你幹與不幹,市場就在那裡,而且越來越大。
用戶對手機的認可度.
O2O區域性太嚴重。基本上做得好的都是北上廣深這些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像二三線城市O2O,有點難,不是單純的複製就行了的。就如同拉手,美團的團購,在二三線城市的業務遠遠不如當地的團購網站。
1.商業模式問題,我始終認為o2o的模式仍不成熟,即使客多引入了商圈的概念,依然無法把轉化率提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地步。更不用說美團等一些團購網站,已經把不少商家做死,而且至今自己也沒找到一個有效的贏利模式。

2.市場細分不夠,許多o2o網站都是一鍋粥,什麼都做,但是偏於多個領域,很難專註在一個領域做大做強。


線上,線下都有要相當的實力纔可以運營起來吧,目前還不算真實的火起來吧,沒有一個好的突破口,那隻能維持現在這樣的一種狀況。
只有方向不明,纔有機會
我認為應該是線下的運營能力~做o2o的大部分都是傳統互聯網公司,線上業務比較熟悉,如果線下運營的很好的話,我相信是比較具有競爭力的~
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