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時候經歷了輕微的校園冷暴力,初高中一直通過死讀書來逃避與外界的接觸。

我內心是有點擰巴的,一方面想通過好的成績來獲得存在感,另一方面又逃避和人接觸,內心極度自卑,不敢正眼和人對視,沒說的話要反反覆復的想該不該說,說過的話又害怕自己說錯。

和人的關係一直不太好,從小學到大學,在班裡幾乎沒有玩的太好的同學。別人追星,看綜藝的時候我一直在胡思亂想,發獃…和其他人也沒有太多共同話題,和人的對話好像就僅限於普通的打招呼…還有那種敷衍又客氣的對答…我很難提問題,或者主動找別人。一般都是別人找我,我會告訴他們我知道的。他們挑起一個話題,我會說 嗯嗯…挺好的 不錯…我一般是話廢…

那天大學班級拍照,我在一個角落裡站好了,周圍都是我的同學,我的嘴卻很難張開,說一句話。

在試著學習,看書。也在尋找自己的興趣 ,比如打狼人殺,玩王者。

總感覺還是不管做什麼,在哪個圈子裡,還是很難和人處好關係,有點壓抑…


告訴你,不要處理關係,迴避型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怕別人不喜歡,自我退縮,很自卑。

我的做法就是在一個專業領域裡面深挖,挖到超越身邊95%的人,身邊人,指身邊的同事、同學、朋友,但不包含網上的大神。

當技能/能力足夠強大,工作上的結果終究會被人發現並給予機會。那些打壓你能力怕你超越的領導,想到不要想,離職換下家。

慢慢的你不需要處理人際關係,只要不去破壞就行了,找你的人會很多,一手交績效一手拿高回報。

通過工作成果重建信心體系後,你就會很容易走出這種壓抑感覺。


前面「百萬溫度」的回答已經給了一條路。

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試答一下。迴避型的根源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在很弱小的時候遭到了傷害,自己沒有能力反抗、也不會療愈自我、身邊也沒有人給予溫暖而療愈,那麼迴避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避免持續不斷發生傷害。

而從小開始就迴避人際關係,一方面實施了自我保護,另一方面其實也失去了實踐的機會,以至於你已經長大有能力抵禦傷害的時候,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力量,同時這種抵禦傷害的能力也沒有得到日常的小鍛煉。(不為鍛煉而有意尋找傷害哈,沒那麼變態,不要自找困難模式)

在此情況下,要往哪個方向你可以自己選。一個就是「百萬溫度」回答的,不必過度追求修復,順其自然,但把精力放到專業提高上,一樣可以生存。另一個方向下,你要把過去受過的傷害拿出來檢視自己是否已具備力量抵禦?如果是,那麼可以稍微放開自己。與人相處必然還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傷害,做好心理預期,實際情形可能比你預想的更好。至於不會說話什麼的,就是個熟練度的問題,不要在意自己一開始的笨拙,給自己時間和機會練習。


首先迴避型不是社恐,迴避型未必會迴避所有人。

像我男朋友,他自己也承認遇到事情首先是會逃避的,這個問題在感情里出現得最嚴重,但我觀察過他的處理方式是戴上面具,裝作是正常人。他不跟人進行深層次的交往,只維持表面上的關係,別人都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麼,但就是猜不透,所以對他的評價基本都是覺得他很好說話,脾氣很好,很儒雅,人緣也能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上。他面對尤其是有利益關係的,更會牢牢地戴緊面具,而沒有利益關係的他都認為是垃圾社交,基本會主動拒絕交往。他只會處理工作問題,感情問題他解決不了,往往會讓對方耗盡耐心主動離開,但由於他封閉,出現矛盾他也不說話,其實別人也抓不到他的話柄,沒辦法詳細形容他的問題。

其次人不一定要會處理人際關係,無關人格類型。

有很多工作是可以不接觸人的,只要把本職工作完成即可。只要能力足夠強大,基本是別人想辦法跟你打交道,而不是由你來處理人際關係。人活著為了讓自己更舒適,複雜的人際關係,從某些方面來說如果帶來不了好的情緒,那麼拋棄也不無不可。這世上沒有任何一條法則說明處不好人際關係是不對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尊重他人的人格。

你的癥狀比較像社恐,伴隨著輕微的迴避,主要問題還是社恐。

兩種答案,一種是改變,一種不改變。

想改變的話,慢慢地嘗試跟人建立社交關係,不用多,只要跟一個人建立即可。給自己制定個計劃,每天去找那個人打遊戲或者說幾句話,慢慢地走出自閉的狀態。嘗試去人少安靜的地方,然後慢慢去人多的地方。

不想改變的話,就努力強大自己,尋找不需要太多人際關係的工作,保持自我,不要去管別人的看法,只要不危害社會違背道德,自己活得開心就行了,沒必要給自己太重的枷鎖。


謝邀。人需要社交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經歷,這在心理學中稱為社會化。發展心理學中就提到,人從出生的親子關係到上學的朋輩關係,再到工作的社會關係以及婚姻關係,每一步都是在與人互動。

所以社會化程度高的人不僅自身的心理發展比較健康,同時人際關係也是相對和諧的,如果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人際關係障礙,沒有及時調整就會像提問者出現的狀態。

提問者在中學時候的朋輩關係出了問題,所以後來的人際關係中也會深受影響,就像長跑時在中途摔倒了,受傷卻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接下來再跑的話也是很難受很艱難。

所以當下,最需要處理的還是在中學時候的人際關係創傷。最好是有心理老師用精神動力學的方法把提問者帶到那個當下,讓他重新面對當時的情景,同時給予合理的處理校園霸凌的方法,讓他在那個情境中得到力量去面對問題,而不是用學習來迴避問題。

提問者到現在還處在創傷中沒有走出來,所以對人際關係是恐懼的。如果帶著恐懼和迴避的心態,那人際關係中再用社交技巧也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說擴大社交圈意義也不大,這都是表層的解決問題,根源的問題是修復創傷,恢復社會功能。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找個專業的心理老師,如果條件不允許,我給你一些簡潔的引導,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中學時代的青少年心理,他們最需要的是同伴的認同感,這個時候孩子們已經把老師和家長拉下神壇了,開始尋求同學和異性的讚美、認同。所以,孩子初中後就什麼都不和父母老師說,都是和同學們三三兩兩的在一起。

所以,有些時候同學們起鬨,並不是他們完全惡意或者是他們不辨是非,也不能說他們教育失敗,就是在那個當下,他們想和更多的人站在一起,想得到更多同學們的認可,其實他們也就是一笑而過,後來他們也不會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更不會想到對你的影響這麼大。如果這樣的情況,我們試著去釋懷。

二:有些同學的確是喜歡嘲笑人或者是作弄人,甚至也有些同學是出於惡意或者是出於嫉妒,他們聯合起來故意的霸凌你。

如果是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內心強大,不被他們說的內容影響,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出於惡意,想用語言傷害你,如果你受影響了,那說明正中他們的意;如果你不在意,或者是一笑而過,那氣跺腳的是他們,他們知道欺負你的結果就是惹自己生氣,那他們就不會自討苦吃,從而減少對你的傷害。

三:如果他們已經到傷害到你的身體了,那你一定要找老師和家長,甚至是可以報警的。如果他們還沒有傷害到你得身體,但是已經開始威脅你了,那你最好也能夠找到更多的朋友來幫助你,或者是經常和朋友們在一起。

看到提問者的描述,還是比較心痛,我也是在教育孩子不要霸凌,也不要被霸凌。同時,也想到高中被一個老師家的孩子霸凌,還好有一群好朋友在,她們雖然學習不好,但是為人仗義,幫我震懾了霸凌我的人,東北女生大家都都懂的,所以我受的影響並不大。

這也讓我意識到了朋友還是挺重要的,我是反對只重視學習的家長和老師的。其實,人際關係也就是社會功能,本來就是一筆無形的資產,除非是天才,像喬布斯這類的人,他們是不需要社交的,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研和事業上,這是他們的自我實現。但是作為普通人,社會支持系統還是挺重要,這是人的心理需求,這也是提問者渴望社交的原因。

希望我的文字能幫助到你,祝你能夠早日修復創傷,能夠結交到更多朋友,趁著大學還沒畢業,在純真的友情歲月中享受一個大學生該有的快樂。


看你的描述,自認為你還是想要進行社交的吧。應該也不是那種特別想要一個人生活的那種。

首先,我的經歷和你一樣,小學的時候因為弱小,加之學習不好,老師也不喜歡我,於是被人欺負的要死,但當時也不明白校園暴力的概念,就一直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然後漸漸的減少了與朋友的聯繫,漸漸變成沒有朋友。發生改變是在上大學的時候。

其次,我一直有社交需求,感覺你應該和我一樣吧,因為你也不是天生的迴避型人格。

那麼我是怎麼改變的呢?

就是主動與人溝通,結合自身情況加學習身邊開朗的朋友的優點,然後再去與人進行基礎社交。

我是怎麼和人溝通呢,就是我會有意識的主動與人溝通,比如班裡來了新同學,我要是想和他搞好關係,或者想和他做朋友,我就會跟他說「你好,我叫XX,哈哈,你還不熟悉這個環境吧,我來給你介紹。」雖然有點官方、刻板,但也算是打開社交圈子的開始,最重要也是向身邊人釋放信號:我平時沉默不語只是因為我不愛說話,並不是我不願意跟你們溝通,我還是想和你們交朋友的。

其實你如果想要和身邊的人溝通,就去釋放你想要交朋友的信號啊,這樣別人才會說啊,原來你不是那種不願意交朋友的人啊,於是就會有人來跟你說話、交流,不是說等著別人來跟你交流,而是你要主動釋放信號,之後你想怎麼說都可以。不管是客氣敷衍,還是嗯、可以、行之類的,這隻代表個人性格。

我覺得你潛意識裡還是因為「校園冷暴力」這件事,進而把身邊人都想成對你有敵意的人,即使是你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原來的環境,但你還是下意識覺得他們對你都懷有敵意,進而產生自我保護。這些客套、敷衍就是自我保護的行為。

我給你的建議是,你可以從細微末節處釋放友好信號,比如見到朋友微笑一下,舍友起床了說一聲:「早」、路上遇到朋友說聲「嗨」、認識了新朋友說一聲你好。

我知道可能這些簡單的事情對你來說有點難,因為我一開始也是這麼過來的,但我會有意識的主動溝通,即使尷尬也沒關係,因為顯而易見的我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變得好一點。

一點點來吧,也不能說一口就吃下個胖子,先從細枝末節開始。

另外,不知道你對人際關係處理的好是怎麼理解的,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平常跟朋友說話自然,相處舒服就是好,也不一定說是非得八面玲瓏,走哪哪都吃得開。如果是說你自己覺得不自然,那就去改變,主動釋放友好信號,然後從與人的交往中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式,比如你在人際交往中不善言談,但你可能會耐心的聽對方把話講完,這也是一個特點啊,畢竟很少有人能做到的,那你就不必強求自己成為一個善於言談的人,當一個善於傾聽的人也不錯啊。

要學會找到自己的特點,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認為會說話的人就是人際關係處理好的人。有時候懂得傾聽也是難的一見的處理方式。嗯、行之類的有時候也是朋友們聽到了不會反感的詞語。

最終,還是要強調,不用覺得這樣的自己不好,要學會在自己身上找到優點。比如你雖然不善交際,但沉默是金啊,寶貝,多少人想要像你一樣學會閉嘴,還學不會了。


無需刻意改變自己來討好他人。

發現和培養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成為某領域稀缺的、不可替代的人才,如此你便成了目標人群需要的人。


人際交往技能也是人生必須的技能之一。這跟其他能通過學習取得的技能一樣。問題只是沒有看到合適的書。找些人際交往談話實操的書來看,跟背書一樣,記住使用的套路,把例句背起來,遇到合適的地方直接使用。就跟你學會乘法口訣一樣的,遇到2×2你就說4。


我帶你上榮耀王者,開黑處cp。一個賽季治癒。


迴避型人格只是迴避某些人,不是迴避所有人。

對於嘴裡虛虛實實,從一開始就完全沒有真誠的人,不迴避,留著過年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