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UI設計師,普通二本畢業,現工作三年左右、目標一直是大廠,平時工作的時候也絲毫不敢鬆懈,自視作品集還可以,但投了很多大廠都杳無音信……求知乎大神支個招?


互聯網大廠的薪資待遇、福利確實很誘人,但是想要進入大廠卻越來越難。那如何才能通過社招進入大廠呢?對標大廠,首先應該瞭解大廠社招UI的要求有哪些,自省自己能否滿足招聘要求。

一、大廠社招有哪些要求?

很多時候都說大廠只看重技術,不看重出生,那是針對技術能力超級強的人。對大多數人來說,需要滿足各方面的條件,纔能夠順利進入大廠。目前,競爭越來越大,各行各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大廠招聘UI設計的招聘要求有哪些吧。

圖片來源:阿里招聘

圖片來源:騰訊招聘

從以上兩個大廠的招聘信息中可以得出,大廠的招聘要求其實寫的相對有比較寬,如果是社招,一般就是工作經驗、審美等,具體的能力需求從作品集依據項目經驗中體現。很多人都說大廠都是一個螺絲一個釘,崗位劃分很細,但是招聘時大廠對你的技能要求確實很多。不僅要會設計、交互、手繪、3D等,如果有前端、視頻等能力也是加分項。

大廠的招聘信息寫的很寬泛,看到大廠的招聘需求,你會覺得你都滿足,但是投遞了簡歷卻沒有音訊。因為投遞大廠的簡歷足夠多,想要在一堆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還是需要有亮點。比如,你會UI設計,但是擅長C4D、手繪等等。

雖然對標大廠,但是每個公司招聘的側重點不同、業務方向不同,對人員的背景要求也不同。比如和某東的工程師聊天瞭解到,他們公司社招對人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如果一個人在上一個公司的工作年限沒有達到2年就離職,這種情況基本簡歷都不會過。

綜上,如果真的對標大廠可以多方面打聽一下該企業真實的招聘要求,不要只從招聘信息表面去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崗位。

二、如何進入大廠呢?

深入瞭解大廠的能力要求之後,再去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自省條件滿足,投了簡歷沒有音信,可以考慮是否是作品集或者簡歷有問題。

很多UI設計的小夥伴有能力,但是忽略簡歷、以及作品集的準備,連面試機會都獲取不到。對於簡歷的編寫,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一個關於UI設計簡歷的回答?優秀的簡歷會協助你獲得面試機會,離心儀的工作崗位更近一步。

UI設計師的求職簡歷應該怎麼寫纔算優秀??

www.zhihu.com圖標

此外UI設計面試必備的第二個東西,作品集同樣重要,因為大多數招聘要求下面都會要求附上作品集。相信已經在這個行業工作三年的你很清楚作品集的重要性以及製作方法,在這裡分享一個作品集的準備流程給零基礎裝行UI設計的小夥伴。

面試UI設計師應該怎樣準備作品集和作品??

www.zhihu.com圖標

簡歷準備好之後,就可以開始投遞簡歷,投遞簡歷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網上報名,另一種就是內推,我們先來講講反饋速度更快的內推。

內推的途徑有很多,你可以拜託熟人內推,也可以通過各類UI設計交流羣去聯繫大廠中的在職員工,請這些人幫你內推。很多小夥伴會關注很多技術大牛在各類技術平臺的分享,有些大牛會將自己的聯繫方式留下邀請你去參加公司的內推面試。

除了內推,大廠的官網和各大招聘網站會隨時更新招聘信息,你可以平時多留意。

目前,你投了很多大廠都杳無音信,多找一些業內人士幫忙看看作品集,因為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的作品有自信,但是自我感覺良好並不代表企業企業認可。接受大多數人的意見,然後完善作品集,提高個人能力。

其實,想要進入大廠兩個因素時機與能力,時機不是天天有,但是有了時機是否抓住就需要看準備是否充分了。無法正確評估個人能力,可以多加一些行業內的專業討論羣,閉門造車永遠跟不上最新的市場需求,多和行業內人士交流去提升自己。我相信如果你的能力獲得了很多行業內的人士認可,你應該就能很順利的找到心儀的大廠工作了。


我在18年4月找工作的時候,工作基本3年,由於在15年面試當時手頭這份工作的時候只面試了兩面就進來了,沒有筆試題,面試官也沒有各種刁難,直接看了作品,覺得OK,就安排入職了。因此我自始至終沒有體會到找工作的艱辛。加之當時在公司屬於骨幹,主導了很多設計的改版和設計,因此在去年找工作的時候以為也不會太難。但是後來發現,我可能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由於我工作三年,覺得應該去一個大廠看看了,因此這次投簡歷沒有考慮小公司,全程都在投大公司。

投簡歷分這麼幾種:1、內推2、脈脈3、boss直聘用4、找工作羣的信息5、大公司的線下社招宣講會

最重要的一點來了,作品集,兄弟們,請你們一定不要等到找工作的時候才開始做作品集

最好是提前做,一直在做,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等到找工作的時候再做,大概率的匆匆忙忙,做不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就投出去了,很浪費機會(親身體驗,不堪回首)

作品集除了你的項目,請,加上你的練習!!相信我,練習絕對是閃光點。

做到這裡,如果你收到了面試邀請,恭喜你,你上路了(對也只是剛剛啟程)

18年其實是UI的低落年,工作不好找,職位趨於飽和,以後對UI的要求也只會越來越高,因此,你不能不做任何準備去面試啊

那面試應該怎麼準備呢?我建議:

去思考面試官可能會問你的問題,整理下來,一一熟悉並想好怎麼去回答,而不是面對面試官的時候面試官突然問一個問題就把你問傻了面試官都會問什麼呢?我拿面試了8家大廠的經驗來告訴大家

作品集,大多數面試官都讓你講你的作品集,但是他們並不是單純看你作品集如何,他們看得是你的整體思維。你有沒有設計思維,怎麼想的,為何這麼設計,這麼設計用戶是否能接受等等。因此你需要先復盤作品集,把每個細節,每個作品想好怎麼講給面試官。因此作品集是重中之重,你要很完整而流暢的講清楚你的思路,且能對面試官問道的問題做合理解釋,其實問題不大。


本人江南大學畢業,前騰訊交互設計師,一畢業就進了騰訊,在騰訊三年,或許能給你一些意見。

首先,從你一開始的描述來看,你可能想說自己的學校不是很好,起點不太高。但就騰訊這三年來看,騰訊裡面也有很多大專畢業的,不過他們也是工作很多年之後才社招進去的。當然近年來對學歷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例如一所好大學的研究生畢業時找工作進入大廠的機會就會高很多。但對於已經工作很多年的社招來說,能否進入大廠,畢業院校顯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你認為作品還不錯,為什麼投了很多大廠也杳無音信。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稱。而你的標準是否和大廠裏那些資深設計師、總監的是一樣的。作品好看本身是一點,另外想要進大公司,作品中體現的設計方法和流程一定是要完整的,作品一定不是砰一下出來的,必須是經過系統的分析而得出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作品能否體現你的綜合能力:設計分析能力、設計創新點有沒有、設計邏輯是不是清晰。設計的效果圖只是一個結果,過程同樣很重要。如果個人在設計思維上工作很多年了,也只是停留在設計的表面,那顯然是不太能符合要求的。

總之,多看書,多思考,希望能有所幫助~


謝邀。

在找工作的設計師們,要想在不計其數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除了對面試有萬全的準備之外,實力是根本,想進大廠,首先要知道:大廠想要的是怎樣的設計師。

1. 優秀的設計專業能力

具備符合團隊要求的設計專業能力,是企業對設計求職者最基礎的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設計師要對自身的專業能力有所認知,瞭解自己的優勢及不足,對症下藥。在日積月累的自學及項目過程中,打好專業基礎,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更優秀。

面試官在簡歷、作品集以及專業面談中能對求職者的專業能力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設計求職者要想在流水線似的求職過程中向心儀企業展現出自身真正的實力,在求職準備上不得怠慢,需要在簡歷、作品集、面試準備上下功夫。

Tip:

還沒到面試階段的時候,一份能展示自身設計實力的的作品集必不可少,它決定了你是否能進入面試環節。用藍湖來整理、收藏、分享你的作品集吧~

2.執行力滿分

採訪了多位知名大廠的設計負責人,在提到用人標準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執行力」。

工作經驗充分的設計前輩知曉產品從執行到落地的每一環節,因此在設計執行上經常能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這也是大多知名大廠更青睞有經驗的求職者的原因之一。而沒有項目經驗加成的職場新人,在職業生涯的前五年,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執行力。

Tip:

疫情期間,大多企業都選擇讓員工在家辦公,對於不習慣在家辦公的設計師來說,工作場景的改變往往會讓自身工作趨於低效。高執行力從細節開始,通過藍湖能提高設計工作效率,從而有效推動開發之前的項目進度。

3.具備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

具備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對設計師而言很重要,也是很多企業對求職者的根本要求。除了設計的本職工作外,設計師還要參與、承擔很多其他工作,比如產品增長、品牌建設等。在眾多工作的執行過程中,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能讓你賦能團隊,讓項目執行更高效。

團隊協作能力優秀的設計師,往往懂得溝通。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會刻意觀察設計求職者的溝通能力是否合格。面試官提出問題後,理清邏輯再進行作答,帶給面試官溝通能力強的印象。

Tip:

提高與團隊成員溝通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設計師們除了通過藍湖提高與產品經理、工程師的溝通效率外,要謹記「見人說人話」的道理。在跟其他部門的同事溝通時,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用適合他的語言與他進行溝通,往往事半功倍。

4.有清晰的職業規劃

你有職業規劃嗎?是面試官經常會問到的問題。面試官通過詢問求職者的職業規劃,能確定他在一段時間內是否與企業是彼此需要的,是他們判定這個設計師是否適合的標準之一。

職業規劃,是當下的興趣和能力規劃,包括當下的規範和未來的規劃,代表了設計師對自己的期望。每個人制定職業規範的方法有差異,如果你對此感到迷茫,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這是不是我喜歡做的事情?

第二:如果我喜歡,我對他的求知慾是不是飢不擇食?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跟著心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讓你在自己計劃的路線走的長遠。

Tip:

職業生涯不是一蹴而就的,設計師要定期對自己的規劃進行復盤。判斷它是否符合時代發展的路線,以及它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5.具備自我成長的潛力

時代日新月異,設計師需要緊跟變化進行自我迭代。在學習的路上可以給自己一個清晰可見的短期目標,目標可以與工作中的項目結合,以此方式逐步成長。學習的道路沒有終點,無論你的職業處在什麼階段,都要準備好下一步的成長。

大廠的設計師成百上千,設計負責人不可能有時間去培養每一位成員。因此,在招人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於向有自我成長潛力的設計師扔出橄欖枝。

Tip:

讓自己成長的方法有很多,保持好奇心是其一。好奇心會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看待問題,不輕易被固化思維禁錮,從而更有動力尋找清晰的目標和方向。

6.與目標企業匹配的工作價值觀

價值觀佐證一個人看事情的角度及做事情的方法。成員價值觀類似的團隊,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會擰作一根繩,呈現比較強大的驅動力,降低團隊的管理成本。所以,在招聘新成員時,管理者往往會選擇工作價值觀與團隊匹配讀高的設計師。

設計師在面試前,最好對目標企業進行調研,瞭解企業的價值觀,找到個人與企業的契合點。從而在面試時,對面試官的問題,給出更適合的答案,有更高的幾率獲得企業的認可。

Tip:

在面試時,面試官有時候會問出求職者意料之外的問題,他們會通過這些問題判斷求職者的工作價值觀。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理清思緒後再進行作答,避免答非所問的情況出現。

做到以上幾點,也許能在求職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最近我司在招新的UI設計師,面試了不少,最初老闆也挺迷信大廠,結果挨著4個大廠過來面試,結果都失望至極,先說說這四個從業背景,幾乎是高度一致。

A候選人:工作3年,個人履歷曾就職於某美股上市互聯網房企UI設計師,求職高級UI設計師。

B候選人:工作四年,就職於某美股上市教育品牌機構任高級UI設計師。原廠機構7個設計,3個UI,2個屏幕,1個插畫,1個C4D,再配交互2個。他是其中一個高級UI。

C候選人:工作四年,曾就職於某頭部電影購票互聯網公司,高級UI設計師。

D候選人:工作4年,曾就職於某C輪電商公司,高級UI設計師。

單純作品集來看,非常美觀公正規範,標註工整,區域劃分明確,色彩感知優秀。但是作品集這個東西,我們漸漸發現,對於工作年限越久的,可信度越低,好比戰場殺敵,你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敵人(變化的需求),而不是死的稻草人,所以經常面對實際需求就會出現網友奔現的既視感,所以往往只作為是否邀請前來面試的參考。

先說結論:這四位候選人已經全部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高度標準化和螺絲釘化。不僅對於給出來的小需求很難有個人的思考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自己之前做的東西,已經放在作品集裏的也完全不知所做為何物。舉個例子:其中兩位候選人在作品集中都特別標註了 金剛區瓷片區 的設計理念和風格,然而我們拋出來一個問題問,「什麼是金剛區,什麼是瓷片區,二者在定位上有什麼區別?」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沒有一個能夠正確的回答上來。。。更有甚者連原型圖和流程圖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面到後來,自己面的都有些懷疑人生了。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和同事討論一下,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二八法則,20%撐起來公司80%的整體局面,而事實上其實核心人物更少,對於大廠而言,鐵打的盤子流水的兵,必須嚴防死守的就是一個人的離職導致業務線的崩潰,為了保證核心的10%~20%的核心靈魂人物,大廠在產品流程上更加註意規範和標註,他要實現的目的就是任何一個兵走了以極快的速度就可以補充上來,這也就變相意味著其精細化管理能力能夠讓一個即使能力平庸的人只要嚴格遵守所有的規範框架,其製作的東西也不會什麼大的紕漏能夠上線適用。

長期以往之後,大多數人將喪失思考和學習能力,一是因為作為一個UI的設計思考未必深刻,能夠達到衝破一個視覺美工的枷鎖,對產品提升產生幫助的高度。第二是即便你思考深刻了,如果和產品經理意見向左,你也只能咽回去。總而言之,這種螺絲釘的環境慢慢就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一個人不再使用腦子,逐步淪為工具人。所以大廠的結局應該也是很穩定,大概就是10%~20%脫穎而出成為業界翹楚,統攬全局,80%~90%的人淪為工具,在一個螺絲釘上把極其細分的工種做到極致,至於脫穎而出那幾位應該個人能力,業務機遇,細分團隊的領導培養和重視程度均至關重要吧。

當然大廠也有比較顯著的優勢,就是薪資上絕對比大多數中小廠有優勢,跳槽的話也有大廠的品牌背書。當然加班也自然不含糊,每日正常12小時,週六日是否加班看主管心情。不靠譜地嘛,除了上述外就是項目裁員經常整塊整塊裁,項目爛尾很多,我能說好些設計工作了3年,還沒有上線的產品嘛(此處特指超大規模的乙方公司)。

如果是我自己處於這種境遇的話我是會很擔憂的,因為工作幾年之後跳槽到中小公司基本很難滿足中小公司多面全棧的需求,所以只能繼續在大廠跳,而螺絲釘的屬性就意味著35歲效應矛盾會更加凸顯出來,隨著工作時長的積累,年齡的增加,跳槽的難度會越來越大。而這種工種的屬性,後續自己成立工作室能自己打工的可能性幾乎為0,難道30歲之後慢慢淪為去送外賣不成?那如果是這樣,找一家有發展前景,同時能讓自己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靠譜企業,不管是大廠小廠不都很好嘛,畢竟作為技術類的行當,唯獨過硬的技術纔是市場持久核心的競爭力。所以可能話題又變成了作為設計師如何判斷一家公司和項目是否靠譜的問題了。

所以,題主不用過分迷戀大廠,大廠可能需要的不是傑出的作品,而是你的作品在細分領域發揮足夠穩定,畢竟星巴克的咖啡也不是以味美著稱,而是其發揮足夠穩定。至於其他,學校背景會是一方面的劣勢,另外一方面就要再看看你的簡歷,以及你最近的運氣了。。。

最後打個廣告, 我司設計師目前仍在招募,base上海,環境優良,1年以上經驗,有意者歡迎投遞作品集至[email protected], 當然對個人視覺和邏輯思考能力都很看重,拒絕工具人,薪酬福利靠譜,做自有產品優化迭代,給予設計師充分的話語權,允許設計師發揮個人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歡迎來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