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資源不夠用了?還是污染太嚴重了?還是因為美國?


是為了測試大家的接受度,為今後設計其他政策做鋪墊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在搞了,只是沒強制性要求而已。題主這個叫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也。沒強制要求就當沒要求,所以才「突然」。


因為最正確的那個人說垃圾分類是新時尚

功過留待後人評說,現在還說不得


垃圾清理是非常日常和瑣碎的事項,直接深入到家庭和個體,非常毛細血管了,大搞垃圾分類可以達到強化國家基層控制體系和動員能力,對此進行觀察和馴化群眾的政治服從性程度。


因為這幾年面子工程很重要很重要


首先,這個提問有問題,垃圾分類不是才開始搞,國家提倡、城市試點快20年了,10多年前我上學的時候學校里還有人專門倡議垃圾分類,居住的社區里居委會也經常貼公告掛展板的宣傳垃圾分類。

但為什麼一說垃圾分類,大家都覺得似乎從來沒實行?一方面是缺乏強制力推進,能一個袋子一個框解決的事非要我分4個袋子4個框,意義何在?另一方面,就是垃圾分類多年流於表面,居民在本一層級完成了基礎分類,環衛部門給你一車打包走,那分類的意義何在?

這次不是國家大搞垃圾分類,而是國家「強制」或者看起來是在「強制」推進垃圾分類。

你說國家是因為環境問題而強行推進垃圾分類?不可能的事。環境需求是一項奢侈需求,我們國家吃飽穿暖也沒幾年,況且國土面積大,所以奉行的依舊是保護現有環境而不是優化現有環境(經濟發達地區除外),前些年針對污染企業的一波強制執行,也不過是拿著環保這面旗倒逼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能而已。

這次氣勢洶洶的「強制分類」,也不過是舉著一面政治正確的大旗,一次行政能力和手段的倒推表演而已。如果不是一次一陣風的面子工程非要扯什麼深謀遠慮的話,估計是TG想把廢棄多年的群眾運動再拿起來操練操練,看看自己的直接管理能力退步了多少,對一二線城市的基層動員能力怎麼樣,畢竟前段時間美帝咋咋呼呼要重開冷戰,這邊不未雨綢繆一下也不應該。

PS.從上海目前幾天的執行情況來看,罰款還是針對經營性企業、餐飲機構這種挨刀不喊疼的肥羊,對居民始終是嚇唬為主,罰款找了半天也就見到一張50塊的罰單,很多上海人也表示網上多少言過其實,現實情況也是該咋丟咋丟,只是從隨時丟變成了限時定點丟而已。


什麼原因我不清楚,近段時間發生一些事,中美貿易戰,禁收國外垃圾,整治電動車,特朗普政府整華為,垃圾分類,大家都比較忙。


「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我關注著這件事,希望上海抓實辦好。」

———2018年11月6日,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


我評價一件事情,一般會通過三個維度:

  1. 該不該搞
  2. 該怎麼搞
  3. 為什麼搞

其中第3點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該怎麼做,能不能做好,全看它的真實目的和出發點,比如說垃圾分類,它到底是為了減少垃圾回收成本,保護環境,提高市民環保意識還是為了……稍等一下,外面有人敲門,一會回來接著寫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



雷邦環保官網:http://www.lbome.cn


因為禁止洋垃圾。

國內垃圾處理有一條相對成熟且龐大的產業鏈,大部分處理的目標是分類的洋垃圾。

現在洋垃圾沒了,只能處理自己的,但是自己的垃圾沒有做好分類,只能大躍進式的處理。

以上都是我自己猜的,毫無數據依託,歡迎業內人士前來指正,就當學習了。


但為什麼一說垃圾分類,大家都覺得似乎從來沒實行?一方面是缺乏強制力推進,能一個袋子一個框解決的事非要我分4個袋子4個框,意義何在?另一方面,就是垃圾分類多年流於表面,居民在本一層級完成了基礎分類,環衛部門給你一車打包走,那分類的意義何在?


總要搞點事,體現 !「不折騰」


因為時機成熟了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已經深入每個人的心裡,保護環境就要做好垃圾分類,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也是我們為世界其他國家做出的表率,符合我們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應該是到了不得不搞的時候了吧?坐等其他達人回答


我回答了垃圾回收,被認定正值敏感,這腦洞


整個環保,包括垃圾分類,不能不重視了。所謂的前人砍樹,後人補種。 必須要補起來。單說白色塑料污染,不說給陸地的危害,已經給海洋生物帶來危害。這樣的話,通過飲食鏈,受害的包括人類。

所以說生產的任何產品,生產源頭要減少污染,流通末端要注意回收處理。任何國家今後必須實行。


我認為根本問題是未來20年中國從事垃圾分撿的環衛工人將嚴重不足。環衛工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不高,收入低下,同時也受到來自於社會的普遍歧視。現在環衛工人大多是年紀很大的人,但是未來20年,是否還有足夠的勞動力進入這個行業呢?

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垃圾總量還將不斷增長,垃圾處理問題目前看沒那麼嚴重,但是垃圾問題一旦發生擁堵,則社會發展必然大幅降低。健康問題、居住環境問題、飲用水問題都將制約社會發展。

中國再不進行垃圾分類,未來20年中國將變成處處垃圾的尷尬局面。一方面快遞、外賣不斷產生大量生活垃圾,另一方面參與垃圾分類的人員嚴重不足。垃圾不能有效回收,有毒垃圾嚴重影響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後,環衛工作的工作性質將提升一個台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