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如600ML瓶裝可口可樂,大部份商家零售都是3元,7-Eleven卻賣3.5,不止一次問過7-11店員他們家的東西為什麼要貴些,店員總是滿臉自豪外加不屑一顧的回答說我們家好多東西都賣的比其他地方貴。。。。

同問為啥日資企業7-11店員普遍比其他連鎖便利店店員有自豪感?


賣服務和單純的賣商品,售價能相同嗎?

在商業模式和產品定位以及客戶羣體方面,不分日資德資。員工的職業幸福感也不會單純的來源於投資方。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賓士還是挺有良心的,至少不會坑我們窮人的錢。

711也是,不知道你在城中村看到過711嗎?沒有吧,都是在白領/金領的辦公司樓下吧。

呆在高消費的地方首先房租就貴,不買貴點好像只是替房東打工。買貴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把客戶鎖住。此話怎麼說,話從嘴邊過,理埋心中果。賣的貴,請客的人自然就是有面子咯。

其實就是白領們不差那5毛一塊錢。附近沒有美宜佳,難道你要我為了省1塊錢跑一公里嗎。(租金貴,決定了很少有同行會一起擠在一個客流比較穩定的地方分客流,容易兩敗俱傷)

獨市生意啊,那豈不是我漫天要價的時候(接受範圍)

等等吧,具體我也不太懂,胡亂說一通,畢竟不是磚家。


這主要是門店的成本造成的。首先在鋪位上開在最好的地段最好的位置,租金都是比商圈其他店鋪貴的;其次在運營費用成本上,24小時經營人員三班倒,這就比同行的多出一個班次的人工成本。還有水電費這也是很大一筆費用,每月至少都一萬以上了;最後是門店的建店費用高。綜合起來,他想生存,就要有足夠盈利去支撐。

另外說得自豪,一個是品牌力的影響造成的一種文化氛圍。另一種是無奈,他們官方沒有解釋的統一口徑,只是客人問得多,自然形成的統一。


其他答案說出了一部分原因。

成本高還有一個原因在於賬期。一般大型超市和大型直營連鎖便利店,會跟供應商賒賬幾個月甚至更久。這幾個月的賬期是有財務成本的,這些財務成本最後其實是你出了。

當然商品進入超市的入場費,陳列費等等,自然也是由你出的。

總之羊毛出在羊身上。


品牌效應


那為什麼Amazon Go 人工智慧便利店裡的商品居然比超市的都還便宜?


瞭解不多,不過我認為是:品牌屬性。

就像京東為什麼比同行產品要貴一樣


很多都是捆綁銷售的模式,就會感覺很便宜,比如第二瓶半價,加一元送三個魚蛋等等

因為是24小時


消費場景不同。

24小時便利店的消費場景,多是及時性和突發性消費需求。我想買一瓶飲料,就近去了一家便利店,不會因為便利店的價格貴0.5,就不買了,再走上兩個路口,去大賣場。這個時候,價格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決策因素,便利性纔是核心。站在便利店的角度,如果它貴0.5,我會購買,便宜0.5我也會購買,為什麼不貴一點,實現利潤最大化呢?

那你可能會說,薄利多銷啊,便宜可以帶來更多的銷量。不好意思,在及時性和突發性為主的消費場景下,降價是不會帶來更多銷量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計劃性消費場景了。

大賣場和社區超市的消費場景,更多是計劃性消費。我有計劃的去採購一些東西,去大賣場更實惠,可選擇性更多,但是他需要我規劃路線、找車位、花更多時間挑選、收銀臺可能還需要排隊,它需要我提前計劃時間,相比之下購買過程也更佔用時間,與時間相對應的,我獲得了實惠,省掉一些錢。站在大賣場的角度,提供了更齊全的商品,更優惠的價格,才換取了顧客更多時間。這也是對等的。

這就是不同消費場景,帶來的消費行為差異。都是多方博弈中最優選擇的結果。


24h便利店都貴!貴出來的那部分錢是補償員工的夜班津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