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得到過父愛母愛,只在我弟弟身上看到過,只是後來弟弟也沒有了。

留守,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跟父母關係很僵,每次父母回家我都躲著他們,很怕父親,不知道是為什麼。

跟父母相處很少,記憶中就是有時候暑假會去父母那邊,每次都被打。

弟弟小我5歲,印象中他們很偏心弟弟,所有人都喜歡弟弟,每次只有我被叫喚去幹活,以至於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奴隸

後來父母離異,我倒沒什麼影響,就是心疼我弟還那麼小。然後呢我初一個性張揚,初二突然抑鬱了,記憶空白 行屍走肉,成績一落千丈,依舊沒有任何人知道,從小就是自己一個人,初三好一點了,生活依舊很難,年年都會複發,那時候不知道抑鬱症,直到去年看了醫生確診雙相。

我就是不知道要怎麼接受父母,我沒辦法做到跟父母相處,畢竟我的生長他們從未參與,一直以來「父母」只是一個名詞。


謝邀,養育方式造成的創傷是一個很沉重的議題,這一塊非我所長,所以我只能給出我對你所描述內容的理解,希望能給你增加一些自我幫助的參考。

首先我很欣賞你在經歷了這樣的成長背景下,面對弟弟沒有選擇去嫉妒和怨恨反而在父母離異時選擇心疼弟弟,而沒有考慮自己的感受;面對父母在成長過程中不合適的養育方式,你目前的選擇訴求也依然是希望如何接受TA們,這讓我看到你內心中擁有一個善的種子,這很棒。

其次你在描述在用到了奴隸這個詞,我只能假設這也許形象的描述了你在關係中的互動方式,就是努力做的更多以期獲得父母的關注,而父母採取的回應似乎更多的打的方式,這樣的互動也許用一個神話故事精衛填海來描述,我們努力希望獲得父母的關愛,可是父母的回應就像是浩瀚的大海沒有止境,長此以往就會影響我們的對自我的認識和關係相處方式,比如總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總會選擇去做的更多,從而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頻繁體驗到被剝奪的感受以及哀傷和無助感。這也許可以解釋你會在青春期出現抑鬱以及雙相的癥狀,青春期是生理心理都發生變化的階段。

第三面對父母的養育方式,你現在還選擇去接受,我不知道你對接受的理解是什麼,如果是通俗的意義,這其實是蠻衝突的,那是接受就意味著認同父母的做法,我想給出一些我所認同的理論對接受的理解,希望能做個參考,即接受並不意味著就是認同了父母的做法,接受並不意味著父母的做法就是對的,僅僅是因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事情以及接受在名義上親子的關係,同時我們希望在現在做些改變,讓未來自己的人生能有所不同。這依然是你內心中那個善的種子在發揮影響。如果這是你的內在價值,也許我也就能理解你為何選擇你目前的訴求了。

第四回到你的訴求,是關於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的議題,但是缺乏具體的細節,所以我的看法是你能否自己把訴求換個可以行動化的描述,這樣目標就會更清晰了。比如我無法做到和父母相處換成我可以做些什麼和父母相處,就算不能更好相處我能做些什麼維持現狀而不在惡化,目前阻礙我的是什麼,是缺乏溝通技巧,情緒管理技巧等。你的描述更像是一種對自我的否定,經常這樣思考問題會加重抑鬱癥狀的。

最後就是如何自我幫助了,對於你已經被診斷的精神障礙要積極治療,如果不治療也會影響你目標的達成,在生理上平時也要多注意增加些運動,如果醫生有開藥要遵醫囑服藥,環境上要建立些支持性的人際關係,明確自己在未來的學習工作方向,心理上可以通過閱讀一些自助書籍來獲得,比如如何與想法工作的《幸福的陷阱》如何理解自我模式的《性格的陷阱》如何學習溝通《肯定式溝通》如何理解童年創傷的《治癒童年創傷》這些書都有具體操作練習的,我們的創傷是來自於養育方式的不足被動獲得的,那現在自助也需要通過行為方式的訓練來達到。如果未來有條件了也許可以尋找個認知行為取向的諮詢師聊聊或者是參加些有相同議題個體的團體治療。

總之養育方式造成的創傷也許影響很深,很廣,難以治癒,但是只要在現在能積極改變,也是可以獲得改善的。


找到一件自己喜歡做的對自己成長發展有益的事,看某本書、聽某首歌等等都行,痛苦的時候才去做,作為對自己的安慰、獎勵、甚至只是逃避都好。學會愛自己。你值得關愛,如果暫時沒有得到,你值得長大了的比過去的自己更好更強大的一一自己的關愛,想像下回到過去,去抱抱那個弱小無力的孩子。這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太貴,心理醫生也不一定能找對(該治療是必須去的,以下是個人可能完全錯誤的想法:如果病況不嚴重的話,雙相在睡眠有障礙時需要吃藥,但盡量使用心理調整),自己留心好好學習,多體會感悟,也是自身成長的契機。

偶爾得到一句話,我給改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每一個裂縫,都可以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只是要努力用對她。


接受啊,是一個過程,不是說我們馬上就能夠學會怎麼接受。

對於父母來說,縱然過去可能有很多做的不對的地方,但是呢,我們要明白一點,父母不是完人,他們自己其實也有缺點也有局限。

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向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那樣,懂得如何的來教育孩子。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世界包括我們的家庭,本來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所以有些東西過去缺失了,我們需要承認。

所幸的是我們現在長大了,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認知來正確的看待,或者學習一些正確的方法,來面對家庭的問題就好!


希望你能遇到一個合適的諮詢師,協助你走過這段艱難歲月。對你而言,現在是做不到對父母的諒解的,即使你的理智能理解他們的難處。誰傷害了我,我就恨ta,並且試圖反擊,這是本能必然的反應,理性雖然可以壓制即時的表達,卻只是為將來的訴諸行動提供動力——被壓抑的恨更具殺傷力,最悲劇的是通過傷害甚至毀滅自己來達成對父母的攻擊。所以安全且有效的方式,是直面自己的恨,正視代表你對自己感受的尊重,這是對自我的滋養,也就意味著自我可以得到成長,情緒得以流動。這一點,至關重要,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也許你也不知道怎麼做,但不用擔心,心中有這個方向就好,只要你的自我成長到足以與理性抗衡,自然會做出滿意的決策。再強調一下,諮詢師不是必須的,但有合適的諮詢師的陪伴,會更安全且順利。


不要覺得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創傷,從受害者心態走出來,或者說你根本就不是受害者,你所謂的創傷不過是「你認為應該,你認為這樣不公平,你認為如何如何,或者說是大多數人的父母和家庭如何如何而你的家庭和父母並不是如此」。歸根結底是你的認知和期許與現實遭遇的矛盾,你要走出來,就要接受這個現實,並不再幻想自己的認識和期許和實現,把「我努力可以得到的」和「我希望這樣但是現實不允許」分開得清清楚楚,並保持對二者不同的態度。不要想著如何治癒,別搞笑了,你根本就沒有實際上的創傷,都是落差造成的。不管不顧原生家庭的影響,往前走就是了。你有夢想有目標嗎?有的話就去實現它做到它得到它,不要糾結於以前的傷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