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照,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收攝回來,然後投向一個方向,並隨時審視現在此刻正在出現的目標。佛教里直接對標的方法有「四威儀觀」和「正知而住」。西方的正念系列療法就是直接照搬了這個部分的內容。

關照和毗婆舍那的最大區別在於,關照沒有四聖諦作為指導。所以關照這個方法,是通外道的。

毗婆舍那是在關照的基礎上,以四聖諦抉擇於所緣,而獲得解脫的智慧。

參禪,是大乘的毗婆舍那。


借題發揮一下,引申出幾個很多學佛人搞不清楚的問題。

1、學佛的最終目的是學會禪定嗎?

修佛的目的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要解脫出來就得消除煩惱障,消除煩惱障是修佛的首要目的,煩惱障消除了,才可以斷輪迴,煩惱障消除了就是四果羅漢。消除煩惱障的辦法,就是佛教區別於外道法的獨有辦法。佛教的禪定只是消除煩惱障的辦法之一,所以學禪定只是學習了消除煩惱障的一個辦法。學佛的目標是消除煩惱障,而不是只學會禪定。就比如移開一個山,禪定或其他法門是移山的工具,找到工具才能移山,但有人把找一個工具當做了終極目標。

2、什麼是禪定?有幾種禪定?

禪的意思也是靜,禪定的本質是肉體層面靜下來,使心不散亂,讓心安靜下來,然後把心維持在一個狀態不動,其實就是專心於某個狀態。這個心維持不動的狀態有很多很多種,也就是說世間有很多種禪定,有的人禪定時心和天道相應,四禪八定就是如此,四禪八定並不能消除煩惱障,只能抑制煩惱,只能作為解脫的前行準備功課;有的人坐禪時進入昏沉狀態,一下子幾個小時過去了,其實可能是在和畜生道相應; 有的人禪定時在和鬼魔相應,後來修出鬼通,得鬼神知見而遠離了佛法而不自知; 還有人自己修禪,實際在和天魔相應,出現種種神通和貌似殊勝的反應,自己也不明白,把自己的神通感應和體會寫成書,寫的天花亂墜,廣收了一批徒眾,真實目標是成為天魔眷屬。

只有佛教獨有的禪定才能消除煩惱障而開悟證果。佛教的禪定中一定有空性的因素,滅盡定,心經闡述的定,金剛經的定都是佛教的定。禪宗不修四禪八定,直接修這種基於空性的禪定。

3、一切解脫法,都離不開如來藏的功用。小乘儘管不說如來藏,但證人無我開悟證果的過程中,起功用的還是如來藏。佛教獨有的所有能消除煩惱障的禪定,如來藏起功用是必要條件。斷我執,證人無我,說一切法無自性,一切佛教法門,都在教我們如何解鎖如來藏。如來藏解鎖的程度越高,消煩惱障的能力也越大;煩惱障習氣障所知障消的越多,解鎖程度也越深。佛門禪定是解鎖如來藏的主要辦法,但不是唯一的辦法。慧觀,禪宗參話頭,還有禪宗秘傳的部分,以及一些密宗法門,都可以不以禪定為主要辦法而解脫開悟,但修這些法門時也需要專註,或者也包含禪定,所以某種意義上也可以把這類法門也叫做禪定,但和大家理解的心一動不動的禪定不太一樣。觀照法門,其實就是通過智慧觀照,引導自己產生空性的見解,使如來藏發揮其功用而消除煩惱障並且增長智慧。

4、所有佛教里的解脫法門,本質上都離不開空性,要見到空性,必須拜師。以為看看書,自己修修禪定就可以見道的想法,在這個時代屬於痴人說夢。達摩血脈論:「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 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

5、修四禪八定是見性的準備功夫,修四禪八定本身並不能見性證果。就算是修四禪八定,也需要師承,自己盲修瞎練,你定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四禪八定的傳承主要在南傳佛教里。而修禪宗等佛門禪,也需要先修根器,這個根器就是自己的業障是否清凈,福報智慧是否圓滿,粗重的業障罩如影隨形都沒清凈,如何去消除更加微細的煩惱障?所以沒清凈罪障,福德不夠的人去修佛門禪定,是浪費時間。粗重的業障會障蔽佛性,佛性不開消不了煩惱。所以有些修禪宗的人一輩子沒什麼提高,就是因為沒有先修根器。禪宗原本是給前世修過佛的上等根器的人修的,所以早期禪宗的法門裡不包含基礎功課,基於此,現代禪宗大德在禪宗的日常功課里加了早晚課和各種念經拜懺念佛,這些就是在補課。補好課了再修禪才能看到殺賊(滅煩惱)的效果。


看著自己的看,這是觀照。看看是誰在看,這就是參禪。兩者是完全一樣的……但修行不能弄成詞語解釋,你按照上面哪條去體會都可,效果是一樣的。觀照是般若心經裡面的表述方法,參禪總是禪宗的表述方法,兩個不同的詞語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其延伸意義為:站在自己的眼睛後面去看,眼睛彷彿只是個窗戶,你是站在窗戶後面的人。你透過眼睛去看,眼睛只是個工具。真正能看的人在後面。這樣就是觀照。

參禪,則是問自己,是誰在看,是眼睛嗎,應該不是眼睛,為何,因為死人的眼睛並沒有生理性的損害,為何看不見了呢?很顯然,那麼眼睛只是個工具,真正能看的人在眼睛的後面在看,那麼你從自己的眼睛往內找一下,是誰在看?這就是參禪

……


觀照 有 從第六識用功的作意觀照,這個會壓念。

也有從第八識出發的自然觀照,不用壓念(但需要深入禪定,體會到清凈自性,方能自然觀照);參禪也是從第八識是用功的。參禪,參話頭,要起疑情,不用壓念,直接截斷妄念,所以參禪也是觀照哈。


觀照就是覺知目標,這個目標一般是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觀照可以是修止,也可以是修觀。有刻意選擇目標的,這是修奢摩他,也就是修止;也有讓心自然保持覺知,自行選擇目標的,是為了觀察心的運作模式,這是修毗婆舍那,也就是修觀。

參禪,是觀照的一種方法,是其中一部分,一般是以話頭起疑情,比較常見的是「念佛是誰」,也可以是「坐著的是誰」,「難受的是誰」,「想動的是誰」,等等,使心保持警覺,並使心觀照的目標導向內,不會以六塵為所緣。有疑情時,念頭頓消,疑情不斷,則念頭不起。當沒有念頭之後,只剩下覺知心為所緣,並保持覺知不間斷。從本質上來說,參禪屬於刻意選擇目標,是修止的方法。在覺知練習到自動自發的狀態後,把心放開,讓心恢復到自然移動的狀態,就是修觀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