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師範學生,我發現現在應試教育的理念很重。基礎教育如是。甚至連大學都是。更可怕的是,師範大學裡面的學生內心深處也是。這樣的局面該怎麼辦。


小學語文老師。

平時傳道授業解惑。

上課文,講自己的理解,聽孩子的理解,共同探討這篇文章可學之處,感受之處。畢竟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生活里抓好學習習慣,樹立正向三觀,引導正面發展。

期末應試。應試也不全是壞處,考試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而且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高考真的是現當下普通孩子來說最為公平的機會,人生的重要轉折點,甚至是「鯉魚躍龍門」。

複習時,放養了一學期的孩子,要收起來了。放養後,答卷、作文,會有出其不意的優秀。考試,改卷,批評?表揚?思想工作,講評。每天重複,直至期末考試。

這個模式下,孩子活潑而有思維,成績也是好的。

僅小學語文。


傳道受業解惑就是應試教育。你提到的培養能力與性格,這個主要在父母,原生家庭的影響遠大於教師的說教。


想知道是教哪科的~

我認為問這種問題的比較可能是語文或者政治吧。

政治的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來就是傳道受業的一部分吶。

語文的話,生活處處是語文。講莊子的時候,實詞、虛詞、倒裝還有作文素材不都有了嘛,而莊子思想本就是無上價值呀。

傳道受業也無非修齊治平嘛,對應社會熱點也很簡單,我最愛的語文老師上課給我們看大家文章,聯繫社會熱點肩帶社會責任,偶爾讓我們看些熱門綜藝,提煉思想價值。

理科的話,應試與傳道受業的矛盾幾乎沒有了吧。我現在都記著初中數學老師的那句話:「你們在課本上看到的數學家的名字都是外國的,你們都沒有想過為什麼沒有中國人嗎?」潛移默化家國情懷也就加進去了。

說到底,看您理解的傳道受業到底是什麼吧。


傳應試教育的道,解應試教育的惑。完美


中國的傳統應試教育在人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了,而且很難再短時間內去打破,去改變它,應試教育好不好,好也不好。

應試教育它好在直接抓取考試考什麼,怎麼考,把考試研究的明明白白的,只要是個考試你讓中國選手參與指定在一段時間內能拿個好成績,應試教育就好像一個模板,不斷地翻印一個又一個學生。

應試教育也不好。過於傳統的模板和思維定式嚴重的拘束了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存在。也許有些學生在班裡學習並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動手能力是最強的。過於傳統的教育方式,嚴重的打壓了學生的想像力和發散性思維的存在,拘束在一個思維定式裡面。

國家目前也在積極的鼓勵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舉辦了很多的比賽,比如SRP,創新創業,互聯網?大賽等等比賽,教育的改革也能看得到,比如二本三本合併,鼓勵專業性人才。現在並不是只有大學本科是唯一的出路了,改變的又很多很多。

雖然大學裡有所改變,但是目前整體還是,初中為了好高中,高中為了好大學,大學為了好的研究生學校,還是這樣一層一層的。應試教育在目前考試作為一個相對公平的方式去讓你獲得更好的回報的一種方式,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我們作出的一點點改變雖然很棉薄,但是可以讓我們的學生變得與眾不同,類似於《銀河補習班》的情況。

國家在一天天變好變得強大,我相信教育的改革也會很快的發生。

好了我也還去複習了,還有十來天就考試了,祝我好運吧。雖然感覺自己有點涼


個人認為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遠大於現階段學生成績。我現在有通過與小學生溝通交流,建立信任後,孩子自主積極,進步明顯,雖然只是個例,但是真實存在。所以,以鄙人之見:教授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勝過當前成績提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