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核心可以簡單理解為研究資源配置嗎?如果可以,那不管是市場還是計劃都只是一種手段吧。以前學微觀的時候沒注意,現在再看這個定義,細思極恐。憑什麼我沒錢,我餓極了想吃就不是對食物的需求了?我沒錢又不一定是我不想勞動,而可能是這社會生產過剩了不缺我這勞動力,不給我機會。那我就活該?那人權說白了是擺設?可能我只是個學生,還是太天真。但這明目張胆放進定義里也太張狂了吧。


恰好我也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湊個熱鬧吧。

我覺得西方經濟學有一個重要的思想,是「預算約束」。它會假設,一個家庭根據其收入對儲蓄和消費作出預先規劃,而在特定量的消費預算下,可以有怎麼樣的消費組合,從而取得效用的最大化。

這也就是西方經濟學喜歡討論「需求」而非「需要」的原因。脫離了對收入的討論,我們甚至無法得出居民戶該消費多少。在無限收入下,這裡默認的消費就是無限大的。(當然,這種設想是十分荒謬的)

所以說,我懷疑教材中對「需要」與「需求」的區分,會不會是縫合「計劃經濟學」與「市場經濟學」的產物?

現在回到我們熟悉的語境中。當我們討論「需要」的時候,我們設想的是,不考慮消費能力的制約,社會上有個客觀的需要量,比如說每個人每餐就只能吃那麼多(除非是希望成為「大胃王」),每天只能喝那麼多水,每次睡覺的時候只能睡一張床,社會上特定疾病的患者就那麼多,人體的生理機能客觀地規定了消費上限和正常消費量。

這樣「需要」就由兩部分組成:需求和消費潛力。通過向民眾派發消費券,可以釋放其中潛在的消費需求。

題主可以思考一下兩種經濟學觀念的內在差異。

========

不過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有個我以前沒注意到的點:人的消費除了有收入約束外,還有時間約束,當一個人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只要有看書、玩電腦之類的廉價的精神消費方式,哪怕沒有投資收益,也會很容易就產生積蓄。此時的積蓄量並不是預先計劃的固定量,而是一種低慾望生活下產生的隨機量。


在經濟學中需求的定義確實就是有錢的才能算需求,我們常說的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當然也不是說大家都吃的很飽了。事實上,吃不飽的人還有很多。

經濟學講求實證,有錢的需求才可以觀察到,沒錢但你很餓人家在市場上觀察不到,所以就不予承認。這是他「科學性」的體現。

當然,這並不代表它真的科學。本質上,還是西方經濟學思維方式的原因。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寫的專欄,其中有對這個問題的詳細解釋。

余某說工業?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不把購買力算上,那麼對需求的研究就無法開展。因為慾望是無窮的。以你舉的例子來說,你很餓,需要吃東西,那麼你的需求是啥,一個麵包,兩個,三個?還是一隻鮑魚,兩隻?三隻?你看,如果沒有把購買力算上,根本沒可能明確你的需求。因為慾望是無法準確觀測。

你給一個乞丐一個麵包和一卡車麵包,你說乞丐會選哪個。理性選擇肯定是一卡車的,那我們能否說乞丐的需求是一卡車麵包呢。

還是說你的例子,沒有購買力怎麼辦?也沒有工作把勞動表現為購買力怎麼辦?羅斯福和凱恩斯你聽過吧。大蕭條下,一邊是飢腸轆轆的饑民,一邊是牛奶賣不出去要倒掉的農場主。按照需求定義,市場上牛奶的需求很低。然而實際情況是有大量人想喝牛奶,但不算入市場需求。這就是市場配置資源失靈。饑民就是後果。所以要宏觀需求管理,增加投資,增加工作崗位,把購買力給饑民,提高市場需求。

最後,這僅是一個定義,沒有什麼殘忍的,也不是意味著不管沒有購買力的人。市場配置資源講到底也是交易,你沒有購買力如何交易呢?

在發達計劃經濟下可能會採用你說的沒有購買力的需求定義,只要你想要啥,自己去領就行。想啥都是需求


謝邀。

"Economics has no conscience. "

既答。


需求這個詞是經濟學的術語,本身的意思就是需要+購買力。經濟學從來也沒有說那些沒有購買力的人就不需要關心了。我們再說到某一學科的概念時不能等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此詞的理解。其實在很多學科中的術語詞都不等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意思。

比如物理學中的質量,哲學中的存在啊。有部分原因可能是這些學科本身不誕生在中國,在引入這類辭彙的時候也就找一個意思相近的熟語,要不然只能再造一個詞語,那麼造新詞可能更不易於理解。即使這些學科誕生的地方,當產生一個新的概念時,藉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辭彙更易理解,但與其本身的概念還是多少有些偏差的。

我感覺這樣的問題對經濟學有很大誤解,經濟學本身也不是為富人服務的學科,他的目的也是為了研究資源配置如何最有效,需求只是個中性詞,對任何人都一樣,其實就是你願意出多少錢買東西的問題,一般商品就是價格低了人買的就多。如果需求按照需要來定義,那這個就是一個無法量化的概念,很多問題就無從研究。這裡的需求他僅僅是一個辭彙,只是這個辭彙跟我們日常生活理解的概念有偏差,如果把需求這個詞改成另一個辭彙,你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

房地產近年來大漲,也有人故意混淆需求的概念為房地產造勢。特殊的屬性造就了房地產的超強需求,出現了「剛需」,但無論如何,沒有購買力的人是不能列入到需求中去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