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是個人價值觀問題,認同的就喜歡,不認同的就不喜歡,這倒也沒什麼。

可惜岳不群就很迷惑了。岳公公明明是一個沒腦子沒能力空有野心、關鍵時刻全靠令狐沖續命的三流反派,論能力不如東方不敗和左冷禪,論格局不如任我行,論決心和坦蕩不如林平之,論圓滑不如向問天,除了手會擺來擺去、很會唱歌以外基本沒什麼優點。

如果令狐沖沒聽到林震南的遺言,岳不群收下林平之也拿不到辟邪劍譜;

如果令狐沖沒學獨孤九劍,華山派在藥王廟就會被團滅;

如果令狐沖沒在福州搶回袈裟,辟邪劍譜就會直接到左冷禪手上,岳不群壓根連劍譜的邊都摸不著;

如果令狐沖沒有手下留情,岳不群在少林寺一戰就可能被打到重傷,幽谷里(岳靈珊墓)更是直接會被弄死沒商量。

令狐沖都送了這麼多助攻了,岳公公居然還一直覺得令狐沖在削他面子,老早就打算要殺他:

岳不群大聲道:「到得今日,你還裝腔作勢幹什麼?那日在黃河舟中、五霸岡上,你勾結一幫旁門左道,故意削我面子,其時我便已決意殺你,隱忍至今,已便宜了你。在福州你落入我手中,若不是礙著我夫人,早叫你這小賊見閻王去了。當日一念之差,反讓我女兒命喪於你這淫賊之手。」

(這人居然還好意思倒打一耙)就這?這腦子?這格局?

說起來,上一位做出這種迷惑行為的人我記得還是慕容復。慕容同學要是能拉攏段譽、再通過段譽結識喬峰和虛竹,雖然復國依然有難度,但比他自己帶著四大家將唱獨角戲還是靠譜多了。不過慕容復勉強還能解釋是因為嫉妒段譽和王語嫣走得太近所以石樂志(?),岳公公……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洗……

看看真正的梟雄任我行同學是怎麼想的:

任我行道:「正是,向左使說得好。令狐賢侄,從今日起,你這恆山一派可以散了。門下的眾位師太和女弟子們,願意到我們黑木崖去固歡迎得緊,否則仍留恆山那也不妨。這恆山下院,算是你副教主的一支親兵吧,哈哈,哈哈!」仰天長笑,聲震山谷。

……其實在任我行心中,此刻卻已另有一番計較,令狐沖劍術雖精,畢竟孤掌難鳴,恆山一派已不足為患。他掛在心上的,其實是少林與武當兩派,心想令狐沖回去,必然向少林與武當求援,這兩派也必盡遣高手,上見性峰去相助。他偏偏不攻恆山,卻出其不意地突襲武當,再在少室山與武當山之間設下三道厲害的埋伏。武當山與少林寺相距不過數百里,武當有事,自然就近通知少林。這時少林寺的高手一大半已去了恆山,餘下的定然傾巢而出,前赴武當赴援。那時日月神教反過來挑了少林派的根本重地,先將少林寺燒了,然後埋伏盡起,前後夾擊,將赴武當應援的少林僧眾殲滅,再重重圍困武當山,卻不即進攻。等到恆山上的少林、武當兩派好手得知訊息,千里奔命,趕來武當,日月神教以逸待勞,半路伏擊,定可得手。此後攻武當、滅恆山,已易如反掌了。他在這霎時之間,已定下除滅少林、武當兩大勁敵的大計,在心中反覆盤算,料想十九可成。令狐沖不肯入教,雖削了自己臉面,但正因此一事,反成就了日月神教一統江湖的大業,心中歡喜,實難形容。

我知道知乎喜歡翻案,但是倒也不必自我代入岳不群這麼個貨色。我來提供幾個翻案思路:

左冷禪:步步為營,以一己之力壯大嵩山派並成功反超華山派,五嶽並派時其號召力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武林的半壁江山;武功高強,將本派劍招整理刪改去蕪存菁的一代武學大宗師,被石壁劍法迷得神魂顛倒以致落敗於岳靈珊的武痴;堂堂正正真小人,能把陰謀玩成陽謀(?),被岳不群暗算後也能迅速冷靜,不失氣度;死於主角光環,功敗垂成(沒想到他吹點還挺多)。

東方不敗:心機深沉,把握機會瞬間完成教內和平演變;武功天下第一,以一敵四不落下風,讓童百熊說爆炸就爆炸(?);深愛蓮弟,無怨無悔(?);善待盈盈,散發著母愛的光芒(?);唱歌比岳不群好聽(?)。

任我行:一代梟雄,雄才大略、人格魅力極強,能力、野心、機變、謀略樣樣具備;死於機械降神,否則主角肯定團滅;哈樂器(?)。

林平之:呃……他好像本來就沒有黑點,下一位。

向問天:圓滑老練,武功高情商更高,將厚黑學運用得出神入化,笑到最後的真正贏家;擅長講相聲(?)。

以上這幾位吹哪個不比吹岳不群有品位?吹岳不群只能證明沒認真看書+自我代入過多,證明不了你很有智慧。


鄙視令狐沖和可惜岳不群一起的,通常來說理由都是:令狐沖身為華山大弟子,身處政治鬥爭漩渦中心卻難當大任,爛泥扶不上牆,辜負岳不群一片苦心,把岳不群和華山派逼到絕路。

持這種觀點的人一般都沒看懂笑傲江湖的立意,以及沒有搞清楚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令狐沖和和岳不群、左冷禪他們不是一個體系的。

岳不群和左冷禪是什麼人?搞權力鬥爭的,胃口要多大有多大,最好在武林里萬人之上,恐怕萬人之上了之後還要做皇帝(師娘語)。左冷禪一開始就一肚子壞水,岳不群前後在讀者面前有一個君子劍到偽君子的轉變,我們姑且認定他一開始確實是為了光大華山,然而即使這樣,他也就是一個在權力鬥爭中被蒙蔽雙眼歪招邪招頻出的小人罷了。為了自己的野心屢次三番殺人搞陷害,又不算什麼雄才偉略的梟雄式人物。可憐之人還有可恨之處呢,可憐岳不群的讀者怎麼就忽略這些地方,搞得好像全是令狐沖坑了岳不群,岳不群不得已而為之呢?他真的是不得已而為之嗎?

梟雄式人物還毀譽參半、褒貶不一呢,還有人不認同他們的價值理念和手段呢,憑啥岳不群,一個不算梟雄的人,就不行了?要我說這還是算侮辱了岳不群這個人物呢。岳不群所作所為皆為個人意志,他有獨立人格,不是被逼的,他的結果只不過是求仁得仁。需要你替他可憐嗎?

再看令狐沖。令狐沖是浪子形象,結尾則看透了權力政治鬥爭的黑暗,和任盈盈一起歸隱。某些讀者認為令狐沖辜負岳不群一番苦心,他們的邏輯是:華山都被欺負成這樣了,你是華山派大弟子,你就必須和華山派一起置身於鬥爭漩渦,否則你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看不清局勢、爛泥扶不上牆。然而問題在於:令狐沖並不在這個鬥爭體系裡面。他有自由意志,有自己的價值觀,並不認同這些追名逐利的東西,所以他遊離在這一體系之外。倘若他真的入局,那麼笑傲江湖就不是笑傲江湖,變成了講述華山派大弟子如何搞掉政敵上位的故事,那麼笑傲這本書的立意還在嗎?金庸老爺子想批判的到底是啥?

這又不是什麼家裡人要求你考清華北大有出息,不是什麼朝堂爭鬥,這些要麼沒得選,要麼會影響一大批人。這是江湖上的權力野心吞噬許多人的問題,是一個價值取捨問題。令狐沖認為搞這種鬥爭不行(而且本來也不是啥光彩的事),不跟你們玩,憑啥就因為這個說人爛泥扶不上牆?

令狐沖一直為人詬病的道德問題:不是吧,道德完人的郭靖被人說無聊不真實,怎麼到這裡又要求令狐沖道德無瑕呢?更何況金庸本人就沒打算把令狐沖當道德標杆。令狐沖和採花大盜田伯光喝酒是看中了他是採花大盜嗎?不是。令狐沖救向問天是看中了他是殺人無數的魔教魔頭么?也不是。為什麼要忽略這些東西?

為什麼現在總是刮一股妖風邪氣,利欲熏心、卑鄙無恥的岳不群成了可憐之人,豁出性命去救素不相識之人,也沒主動害過別人的令狐沖被別人口誅筆伐?世界上不是非黑即白,然而並不代表可以連什麼是黑、什麼是白都混淆不清。不要再拿所謂的「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才……」給自己找借口,事實就在那裡,這不是你主觀的心境就可以改變的東西。


感受呢?感受呀,你沒有感受,沒法說呀。

比如說你鄙視令狐沖,因為他不夠洒脫,不夠決絕,岳靈珊不喜歡他還擱那幻想,最後岳靈珊死了,還讓他照顧林平之,真tm窩囊,就該直接霸道總裁強上,要麼就撕了婚書,告訴岳靈珊,三年之後,華山之巔!莫欺少年窮!

岳靈珊,我要你後悔今日的決定。

要麼就歸順任我行,當日月神教使者,迎娶白富美,一統江湖。

獨孤九劍在手,吸星大法在右。

還當什麼破華山派大師兄,看岳不群臉色,一點也不爽利。

再比如說,你可惜岳不群是因為如果岳不群成功的一統江湖,那簡直就是太爽了。

華山派掌門人,正人君子岳不群,受人敬仰,卻城府極深。

機關算盡,一統五嶽!下一步就是滅魔教,與少林,武當,三足鼎立。

笑傲江湖之不良人

惡鬼勾魂,無常索命。

對吧,總得把感觸說出來,才好分析心理嘛。


咋就沒幾個人可惜左冷禪呢

反倒是可惜岳不群的多

我想了想,就我自己這能力,代入岳不群,除了武功不好說其他都好說。代入左冷禪,那真的是難如登天,根本代入不了。

什麼嵩山天胡開局坐擁十三太保,你給我安排13個能力跟我差不多的屬下,我敢天天放他們出去幹活?不可能的,三個人一夥我就要擔心他們仨拉幫結夥,一個人出門我要懷疑他私下勾結外敵,或許左冷禪有自信能讓這幫人相信他們跟自己是利益最大化的,我不行,我只會懷疑他們謀求我的掌門之位。

所以哪怕我是一窮二白老婆孩子熱炕頭開局,門內能打一隻手能數過來:自己、老婆、大弟子、內奸二弟子,連女兒都是個戰五渣。雖然大弟子是撿來的孤兒,從小待我如父親一般,那畢竟還是撿來的,不是親生的指不定啥時候就變白眼狼,等大弟子冒出一點不受控的苗頭的時候,肯定是派人盯得死死的,要不然他偷偷勾結外人我就慘了。

什麼叫老疑心病?我就是老疑心病了。

什麼整合嵩山劍法,一眼就能看出對面劍法是嵩山精要,根據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針對性的研究寒冰真氣。我要有這種舉一反三的學習和研究能力我現在就去搞科研了,做不到做不到。

但是照著前輩們留下來的秘籍磨工時,偷學幾招劍宗劍法,用石壁上的武功來陰一下其他掌門,這種學習能力,那還不是簡簡單單。套公式嘛,老熟了。

同樣是搞陰謀,結交黑白兩道,針對其他四岳進行分化和打壓,甚至用上殺手鐧。光是弄這麼個情報網想想就頭大。如何搞清楚玉音子和玉璣子都喜歡啥東西,如何搞清楚劉正風有沒有結交魔教,如何搞清楚華山的動向,去哪裡找劍宗的人。搞清楚之後,又如何派人去做各種安排,是陸柏去好,還是費彬去好,亦或是丁勉?還是說這裡得我自己親自上?

但是縮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指著一個奇蹟翻盤,然後利用一個信息不對等硬坑一次左盟主。看上去巧妙不說,好像也不那麼難。就盯著小林子好了,其次盯個勞德諾,然後正好自己有個妙齡的女兒湊一湊cp正好;至於令狐沖,那是不穩定因素趁早踢了。至於會不會被嵩山派用15人劫殺?福建是不是有左盟主的暗哨打算截胡《辟邪劍譜》?哎呀那麼麻煩的事情算也算不過來,這個計劃有成功率就行,隨緣吧。

至於被搶個面子就記一年仇這種小肚雞腸,我老擅長了。

我要是任我行,真可惜,千秋大業中道崩殂……啊才怪,換我上去我也當不了任我行。

我要是左冷禪,真可惜,並派大業被人偷了桃子……啊才怪,換我上去也當不了左冷禪

我要是岳不群,真可惜,好好的翻盤大業被令狐沖攪了,你別說,換我上去我可能真能當個0.8岳不群。


這個得從什麼是俠開始說起。

那什麼是俠?俠就是

所謂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

說白了這是什麼?這是一種意氣豪情,一種不因為現實利益,單純的出於樸素的情感做出選擇。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俠義精神從本質來講,並不是一種道德概念,說句難聽的,俠義更多時候是一種「看對眼了」的狀態。

大家都說蕭峰是豪傑,他判斷好漢子標準是啥?

喬峰在場中緩緩踱步,說道:「眾位兄弟,昨天晚上,我在江陰長江邊上的望江樓頭飲酒,遇到一位中年儒生,居然一口氣連盡十大碗烈酒,面不改色,好酒量,好漢子!」

說白了就是志同道合四個字。

看對眼了,覺得符合自己的世界觀的某個判斷標準,你就是朋友,然後呢?

然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古人說俠以武犯禁,俠本身和秩序並不兼容,俠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秩序的叛逆。他不講規則,更多的講的是情緒。東漢時張儉望門投止,那些救他的人是因為他們有證據證明張儉無罪才冒險救人嗎?如果按照「士大夫外戚宦官制衡」的互聯網東漢分析方式,他們也不過是為東漢儒家文人集團站台的走狗而已,為啥會被當做義士?

說白了也就是慕容復是個廢物,要是慕容複本事大點,真能帶著四家將反宋復燕,知乎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得噴蕭峰是非不分來著……

然後令狐沖也一樣,令狐沖是什麼人?他是個傳統意義上的「俠」——重諾輕死,比如為了一句諾言,令狐沖跑到恆山當尼姑頭子什麼的。

他有沒有善惡觀價值觀?有啊。他不喜歡田伯光姦淫婦女,他不喜歡向問天濫殺無辜,他不喜歡吳天德魚肉百姓,甚至他和左冷禪翻臉,也是因為看不慣左冷禪做的事。

但是,令狐沖並不是一個把道德判斷作為第一原則的人。他不會認為,你是壞人,我就干你,我就要和你勢不兩立。相反,令狐沖最重視的是什麼?是你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人,你有沒有把你人性中閃光的一面展現給我看。這個第一印象,比你是個啥人更重要。

岳不群坑他這麼多次,令狐沖始終記著當年的好;田伯光奸淫擄掠,令狐沖始終記著他手下留情的義氣;向問天騙他入彀,令狐沖始終記著他獨斗群雄的豪情……

在令狐沖的腦子裡就沒有正邪不兩立這個概念,他討厭壞事,會阻止壞事,但他並不天然的討厭壞人。所以如果你認為道德判斷必須高於感情判斷,那麼自然會討厭令狐沖,反之,如果讀者覺得道德判斷並不絕對高於情感判斷,那麼你就不會討厭令狐沖。


那麼說回到岳不群,岳不群被認可是什麼原因?

因為金庸拿笑傲江湖做政治隱喻啊。

金庸把笑傲江湖當政治隱喻,就會有讀者就把裡邊所有人都當政治生物。

我個人觀點是,岳不群的形象(抑或說有些人腦補的岳不群形象)完美的符合了很多人想像的政治生物政治領袖,即沒有情感、沒有好惡,就是一台莫得感情的政治利益機器,一切行動以個人或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相反,令狐沖作為一個憑藉自身好惡感情衝動作為自己行為準則的人,他天然的並不符合很多人對政治生物的想像。

當鍵政人們以官場小說、而非武俠小說的標準衡量岳不群和令狐沖的時候,岳不群不完爆令狐沖就見鬼了。

類似的,大家在解讀劉正風和曲洋之間的交流的時候,很多人也是以「政治人物」的標準去解讀,自然觀點也不同(如抗戰國軍軍官投敵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