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長處分別是什麼呢?


劉備:「我給大漢續了命。」

曹操:「我前期也給大漢續了命。」

孫權:「你們都不行,我讓大漢徹底斷氣了。」

劉備:「周瑜想害我。」

曹操:「周瑜烤了我。」

孫權:「周瑜聽我的話。」

曹操:「我從沒去過金陵。」

劉備:「我待了有一個月吧。」

孫權:「本王永遠都住金陵。」

曹操:「聽說孫堅的閨女很棒。」

劉備:「……你見過就知道了。」

孫權:「不是我吹,我那妹子,出嫁前見我一回便打一回。」

劉備:「我覺得張遼不賴。」

曹操:「我饒了張遼的命。」

孫權:「是我成就了張遼。」

曹操:「他國使者最怕見到孤。」

孫權:「他國使者很喜歡見本王」

劉備:「他國使者見不著我。」

劉備:「我家諸葛亮超級厲害。」

曹操:「我這邊諸葛誕也還湊合。」

孫權:「這兩人臉加起來有我家諸葛瑾長嗎?」

曹操:「我沒打過司馬懿。」

劉備:「我也沒打過司馬懿。」

孫權:「我也打不過司馬懿。」

曹操:「我光復了洛京及兗、豫、冀、並諸州,死傷將士無算。」

劉備:「我拿下益州和半個荊州,元勛折損過半。」

孫權:「我開發了寶島台灣,才死掉一萬人!」

怎麼排名你們自己看吧……


孫權完爆其他兩人。

成為諸侯(指擁有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曹操三十六七歲的時候,才拿下兗州,

劉備更菜,五十多歲才拿下荊州幾個郡,還是偷偷摸摸拿下的,

反觀孫權,十八歲就擁有了大半個揚州,妥妥的英雄出年少。

統帥:

劉備不用說,菜,最常見到的是「先主敗績」四個字,幾乎沒有統帥大規模軍隊的經驗,好容易決心雄起一次,掏家底和人決戰,然後夷陵之戰敗給孫權手下的陸遜,

曹操,稍稍好一點,但也就那麼一點,最大特點是愛吹牛,拉著號稱的八十萬大軍,赤壁之戰敗給孫權手下的周瑜,

孫權不用說,隨隨便便就能拉起10萬人的軍隊,劉備見了流淚,曹操見了直誇「生子當如孫仲謀」

戰略:

劉備不用說,又是墊底,四十多歲還一事無成,靠偷襲拿下益州,稱帝沒多久就被孫權手下一仗打回解放前,最後鬱悶死了,圖樣圖森破!

曹操好一點,統一北方聽上去很牛,但事實上干著搬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拿著皇帝的待遇卻不敢稱帝,最後糾結死了!拿衣服!

孫權則不同,曹操強大了就聯合劉備打曹操,劉備強大了就聯合曹操搞劉備,制衡之術6得不行,最後順利稱帝,當了二十多年皇帝。

眾所周知,劉備最怕曹操,一聽到曹操的名字,一看到曹操軍隊的旗子,立馬嚇得掉頭就跑。

而曹操忌憚的,是姓孫的,所謂「猘兒,難與爭鋒也(這條瘋狗不好惹啊)」,甚至把小老弟曹仁的閨女拿去聯姻。

什麼?你說曹操怕的是孫策不是孫權?

別開玩笑了好嗎,瘋狗的弟弟當然還是瘋狗啊!

難道還能是柯基不成?


曹操晚死十年,魏粉可以幻想大魏一統天下。

劉備晚死十年,蜀粉可以幻想蜀漢兵臨長安。

孫權早死二十年,吳粉可以幻想東吳國泰民安。


曹操 打仗 謀略 治國 都很厲害 確實是治世能臣

劉備 能力不不及曹操,但堅定不移的走仁義之路,用人眼光毒辣,得人死力

孫權 能力不及以上二位 一手權謀制衡之術,政治手腕高超,孫策周瑜死後不但沒有遭到江東世家反噬,反而發展壯大


孫權: 前期優秀軍閥 後期非常拉胯。

評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劉備:綜合屬性爆表,唯一缺點是戰鬥力不如曹操。所以導致領土比較小。

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曹操:合起來就是一句話,戰鬥力100+++++++++.其他的?這麼個貨還需要其他的?

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這是陳壽代表晉朝官方對三個人最後的評價。

實際上三個人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劉備:兩漢大一統最後的延續者。

曹操:兩晉大一統實際的奠基人。

孫權:江表軍閥割據的先行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