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别人闲聊时,是如此的侃侃而谈,高谈阔论,扯到天南地北,但是一旦上台发言展示时,怂了,大脑一片空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脑子里没有一点东西。

今天课上,老师给我们谈到了思考的问题,说需要多读新闻,关注实事,想想能不能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要多多进行思考。说来惭愧吧,我好像大多数时间,不对!是所有时间都花费在了游戏,刷短视频,八卦花边,美食吃播的文章上了,脑子真的没有留下来一点点内容,感觉就像一个没有底座的木桶,水流哗啦啦的进来在笔直直的出去。

从小到大,好像从来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吧,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看课本,做习题,我没有兴趣爱好,对,我没有兴趣爱好,你说我喜欢读什么内容,没有。。。上高中后,渴望朋友,但是对于朋友的感情,过界了,太在乎身边的朋友,一言一行自己都会琢磨很久,经常为一点小事而伤神,于是在那个阶段我喜欢上了意林,喜欢看里面的鸡汤,让自己倍感能量,企图让里面的道理麻痹自己,但其实这种真的也属于没什么营养的东西,纯粹是鸡汤的东西,自己的脑子还是没有知识。

读研后,我在某乎上搜人生必读的书单,第一本推荐《百年孤独》,于是我读了,非常急切的读完整本书,我的感受是里面的人。。好做啊,要是没钱能一直这样游手好闲做小金鱼嘛,至于孤独,我感受到了一点点,可能就是最开始的那位母亲,真的很伟大,我很佩服,撑起一个家族,最后年龄增长,心有余而立不足,孤独的老去。。。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全部感受,再翻翻某瓣,我的妈呀,这感受都好多啊,我怎么就如此肤浅呢,为啥别人的想法我没有想到呢?

说白了,自己没有深度思考过,浅尝辄止,看问题表面,那为什么自己没有深度思考过呢?很简单啊,所有时间都在刷短视频八卦消息啊,被这些看起来很爽的视频滋润著,哪里会去选择费脑子而且根本不爽的深度思考呢?

最近开始跑步了,体能很差,跑完1圈就开始大喘气了,但是我要求自己3公里起步,每天必须打破前一天的记录,已经坚持9天了,很累,但是在跑步的时候,我的大脑是处于空白的状态的,趁著这个时间,可以想好多事情,就想简单的事情,一直想下去,这样跑步没有那么累了,感觉也思考了,至少要比躺床上玩手机要好吧。

还是某乎上看到的,演讲需要的100句鸡汤,我想在我跑步的时候把这些背下来,虽然我承认是毒鸡汤,但是在说话的时候把它加进自己的语句中,有没有逼格很高的感觉呢,和别人对话时突然语出惊人的蹦一句鸡汤出来,会不会让人感觉自己有思想呢,哈哈哈,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


当我看著知乎上各种问题各种答案,看完只是一个「哦」字时;当生活平淡太久而无事发生时,当然不是说生活平淡不好,只是每天一模一样的事情,让人没有可以思考的空间。

其实「停止/放弃思考」这个问题,算是在高中毕业后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吧。高中真的是思考最多的时候,也不是说生活多么的波澜起伏,只是与人交往的密切,让我忍不住去思考怎样做更好?为什么谁谁会选择这样做?如果我选择怎么怎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很简单的思考,但至少我的脑子在动。除了生活上,语文作文以及阅读理解是最适合思考的另外一个部分了,虽然写不好、读不懂,但抛开得分的那部分,真的还是很值得思考的,可以联系生活去思考。

离开高中两年,几乎是停止写日记了,虽然「正经人谁写日记呢?」,但这真是复盘生活的一个好方法。现在不写,不是说我懒了,是真的无事可写,大学对比高中,那种感觉不一样,有点小无奈。

我高中和我妈妈每周都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在周六的晚上聊到喉咙发疼,而现在「以前我们无话不谈,现在怎么就变成无话可说的朋友了呢?」当然只是开玩笑,我们还是关系很好,只是我聊的事情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可以让她和我一同思考一同解决了,以前的琐事有值得思考的部分,但现在的事情,大多数就只是枯燥了。

虽然达尔文的「用进废退」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但是不思考总让我担心脑袋会生锈,但我却无法主动思考。是没有事情值得吗?是因为学习累了吗?我不知道,但当我不选择去改变时,说明这还不够重要,这不是生活重心。


只在意眼前,不考虑追求长远

喜欢安逸,不喜欢付出和收获

没有独立主见,唯大众,权威,中庸是从

不敢于冒险,宁愿放弃和逃避


自从看了通关视频,打游戏再无乐趣。


当我再次思考的时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