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心情情緒不一定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的,比如想像中構造一個美好的場景我們會開心,構造一個窩火的事情我們會生氣,而這些場景都是存在於想像中,現實中並沒有發生,但是我們還是會產生伴隨想像場景的情緒。難道是人的某些神經分不清想像和現實?


感謝邀請~

窩火的事情和美好的場景如果之前發生過的話,當時大腦除了感受到此刻的情緒外,負責情緒產生和情緒調節的杏仁核會參與情緒的記憶,負責記憶的海馬也會將當時的情景和事件信息進行存儲。當後來聯想到某個場景,甚至跟某種情緒相關的線索或暗示時,大腦會從海馬調取當時相關的情景信息,杏仁核也會到受到刺激從而重溫當時的情緒體驗。


過去美好的場景,會讓我很難受,為失去而難受
謝邀作為一個知乎小透明第一次被邀,受寵若驚(我先緩緩)人所感受的和想看的都是大腦想讓你去感受和看的。我最近跟朋友鬧彆扭了,我們已經一個月沒有說話了,有的時候我的腦子裡會閃過一個想法:這些導致我們感情破裂的小事跟生死攸關的大事相比算得上事麼,不就是去主動認個錯麼;有的時候我的腦子裡又會閃過另一個想法:這點小事她都對我根本沒做錯的事實耿耿於懷,那這種朋友交不得,要不然以後的生活中會出現越來越多這種情況,那樣就太累了。

最後,後面這個想法佔了上風,我失去了一個對我不是很重要的人。

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不分對錯,只有利弊。

所以決定權在你,想像的快樂或窩火。

你的大腦決定去感知才會想像。而不是想像之後才感知到的。

個人理解。毫無科學依據。


謝邀我現在被作業困擾著忙的焦頭爛額一羣不靠譜的豬隊友心太累了

拖家帶口的感覺


個人認為,想像一個場景,不是因為分不清實際與幻想,而是想像的場景是對未來的一個期待,或者對過去簡經歷美好的肯定,總之在那會是默認已經發生或者會發生所以覺得開心,但是還是有點說不通 ?_?)
因為那個場景本來就是開心的,同時腦補能力強的人,就容易被代入那個想像的空間了。

謝邀。

你是否想過,你習以為常的「實際情況」,或者說,物質世界與精神/內心/想像世界的二分法,只不過是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類對於世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理解?

有可能心外無物?即只有你的想像是這世界上唯一的真實?一朵花,當你沒有看見它的時候,它其實是不存在的?你眼中的紅色,與其他人眼中的紅色永遠不同?你有否想過,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得知,其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你所以為的客觀世界,可能根本不存在。科學家們對物理學的最新研究,總是在暗示無限可能。平行宇宙存不存在?黑洞裡面是什麼?我們僅僅是上帝的一個被拋棄的玩具,還是我們每分每秒都在用語言創造著新的世界?

你從何而知,你想像中的歡樂和悲傷,就一定不存在呢?你又從何得知,那些歡樂和悲傷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什麼更高的原則穿過了你而已?

現實中我和一個人關係破裂了,有時候我會做夢,我夢見我們關係很好,在我清醒著的世界裡從未有過的好。我醒來以後既難過又高興,我願意相信,在另一個世界裡的我們比這個世界的要幸福,重要的是:1兩個世界都存在2兩個世界都是我創造的。

而我的腦內小劇場,誰敢說它一定是假的呢?

何者為真?何者為幻?如何分辨它們?

你的神經也許比你更接近真實。

可以適當地找一些哲學書來讀一讀。
我覺得可能是來源於人天生的同理心及代入感。現實中有很多快樂是由這方面得到的滿足產生的,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比如玩遊戲或者看小說,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此帶來的各種感覺是很虛假的,但是我們仍然樂此不疲。同理,你幻想一個美好場景得時候,自己已經一部分代入這個場景了,而且想的越具體,代入感越強,這也是為什麼想像不如看電影這樣的視覺體驗更讓人感到美好,因為電影在視覺上已經和現實基本沒有區別了。而且,我認為這也是一部分慾望的源泉,正是因為你對未來的生活有了幻想,對這種雖然是想像但是有可能達到的生活有了感知,通過想像已經能模模糊糊體會到了一部分它的美好,你才會去努力追尋。這也引申到了我平時作用在自己身上的一個想法,比如你在努力追尋一個目標是,過程中堅持不下去了,我不會在心裡給自己說我要追求一個美好的生活,一個美好的未來這種假大空的話,我會把未來的美好描述得很具體,一條條寫在備忘錄上,體會的越深,動力越大。好了,扯遠了,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但也是我通過零碎的閱讀和實踐總結出來了的,有別的想法的話大家也可以探討一下。
難道這個與我們的意識,注意力有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