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沒有好好看書聽講所以宏觀完全學不懂。自從開始給本科生講課就重新認真讀了一遍曼昆的教材,發現讀教材才是正道。無論是讀新聞還是看專家分析都比不上一本教材成體系,尤其是曼昆這麼經典的教材。讀完教材基礎打好以後才能真正看懂新聞和專家分析。


宏觀經濟學自己琢磨是要琢磨很久的,老師在課堂上只能大概給你們講一個思路,這些定理,曲線是怎麼來的。建議自己看書,高鴻業版的宏觀經濟學雖然有些枯燥,不過裡面都是乾貨。也可以先看一遍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大概先了解一下,然後跟著高鴻業的書一筆一划的推理。基礎得打牢,如果你不知道第一章的gdp,gnp怎麼來的,所謂的二部門的等式,三部門四部門的等式是什麼,那麼後面的乘數論必然也學不好。如果不知道is-lm曲線是如何推理出來的,那麼後面的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怎麼靈活使用也必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如果是注重考試,書上的名詞還得死記硬背。比如擠出效應,科斯定理,凱恩斯主義跟古典主義對於通貨膨脹跟失業率之間關係的看法有什麼不同,都是要通過定理自己先證明,然後死記硬背的。

總的來說,宏觀經濟學難度並不是很大,知識點比較雜碎,需要自己將他們串起來,離不開對知識點的熟練掌握以及靈活運用,自己動手推理很重要。


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大道至簡,宏觀經濟學內容本質上就是幾張曲線圖:IS-LM、AS-AD、菲利普斯曲線,最多來個理性預期,全部搞清楚就OK,其他所有的文字,就是解釋這幾張圖的。核心思想主線就一條:凱恩斯主義!聽不懂有個最笨的方法,把教材上(無論哪種)這幾張圖和旁邊的解釋內容背下來再說,以後聽課就沒啥障礙。


宏觀其實基礎是微觀,用微觀的框架結合宏觀的現象,其實現實中是反過來的,先有現象後有再用模型解釋,所以要結合生活現象,多看看財經類的分析,只要不是太水基本上都有個框架的


宏觀經濟學原理一頁通 第八版

看看這個,會有幫助。jpg版圖形


不知道你用的教材是哪本。

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就可以,仔細看裡面的推倒邏輯和公式之間的關係。

接著做題,學習題庫或者高鴻業配套練習題都行。(配套習題量有點大,可以摘選部分)

做題中你會發現不同公式之間,曲線模型之間是有聯繫的。你還可以看曼昆的書籍等進一步加深理解。

核心就是:理解記憶+做題


個人經驗

教材:馬工程《西方經濟學》下冊、《Principles of Economics》Mankiw教授的(純英文版)

其他資料:教師PPT

讀教材比任何辦法都有用,如果時間充足,建議是快速通讀教材→根據老師的PPT梳理重點概念→自己刷配套練習→讀一些案例,利用宏觀經濟學思維分析→總結(這個可以考前進行)

《西方經濟學》這本書被一些人抨擊認為寫的不好,但其實我覺得雖然缺乏每個點的深度,但是大致覆蓋了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從衡量指標IS-LM模型、AD-AS模型和宏觀經濟現象調節政策等,通過讀這本書,我目的是先建構起一個大致的宏觀經濟框架——研究什麼問題、模型、現象、對策等。

根據PPT的內容我可以抓出重點,這樣刷題的時候目標會更明確。刷題過程一定要糾錯,特別要細緻到你用的思路和答案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結論是否一樣?如果結論也不對,就要訂正,如果結論對,可以想一下演算法不同為什麼結果一樣。尤其要明晰每個公式的含義(比如四部門經濟的總產出核算等)

最後是曼昆教授的書,因為是純英文版讀起來稍微慢一點,平時學習時間有限,我只參考他講的cases,看他是怎麼分析社會問題的,學習切入角度,這對於你培養用宏觀經濟思想分析問題會比較有價值。

考試前的複習,要注重框架的梳理,可以畫mindmap

總結一句話:你只要肯花時間,沒有學不會的。


多讀幾遍教材,你們老師肯定會提供好幾本參考教材,以其中一本為主,就讀老師上課的對應內容。如果這本完全讀不懂,看了幾遍都讀不懂,那就換一本,看看能不能讀懂,多讀幾遍,多自己梳理一下。


看了很多說高鴻業和馬工程的朋友,我想補充推薦王文玉老師的宏觀經濟學,就是清華大學出版社那一版。因為我屬於懶得看那麼多鋪墊文字的懶狗選手。這一版的特點就是簡潔,看著特別清晰,字體也很大。真的愛遼。之前用馬工程版本,厚的懷疑人生,我真的不太行。


用曼昆的書會比高鴻業的好懂的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