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很多作词人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包括林夕,方文山等比较出名的作词人。评判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离人愁》、方文山、林夕、许嵩......他们的词差距在哪里?(大概看得出这几位的实力,请讲一讲细节方面的东西,谢谢)

题主高中生,喜欢音乐和传统文化。当下流行的一些歌曲作品鱼目混珠,使我有了这么一些疑惑和看法。我深知自己知识的浅薄,对音乐和歌词理解并不深入。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些很明显的毫无营养和美感的歌曲为何能火?

一些作品看上去是辞藻华丽的,但是越品越无味。就拿《离人愁》和《清明雨上》来说吧。二者的词刚开始读,只能读出都是在说「离愁」。当细细品之后,就能看出二者的差距。前者就好像自己在说自己「愁」,但别人却感受不到;而后者虽无一「愁」字,但其极强的叙事感却让人感到了离别的惆怅与痛苦。(仅以此为例,请理性批评)

优秀的歌词作品是到底怎样的呢?


歌词最高境界当然是达到文以载道的高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沾写的《沧海一声笑》,由武侠世界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还有林夕的《难念的经》也是此类的标杆之作。

但是歌词作为经常歌唱的文字作品,更多的是口语化通俗易懂的词句作品,也就是将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这其实同样需要词作者有相当的文学功底,既写出歌词的意境,又表达出想要表述的道理,提问者举例的《离人愁》和《清明雨上》等中国风就是这一类大道至简的歌词最典型代表,而真正的将歌词的通俗化做到极致的是李宗盛,用的都是大白话,老百姓的语言,但是却很有故事性且不乏深度,比如《壮志在我胸》《凡人歌》《当爱已成往事》等等。

但是当今歌词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通俗化,甚至低俗化,比如现在的所谓网路神曲,毫无文字内涵,更谈不上思想性,就是字句的拼凑,作为一个文学大国,流行音乐的内容不断地粗俗化,甚至是低俗化,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千百年前,我国是一个诗词大国,而今的歌词创作没有半点诗意,吾辈尚需努力。


先上本人作品

分享单曲《答客问杭州》http://music.163.com/song/1437783445/?userid=1717539459 (@网易云音乐)


蟹邀

拿国风类的一些歌举例,比如

首先,想要引用诗词,不是通过华丽辞藻不断堆砌,也不是是各种望文生义的诗词堆叠在一起。应该是通过自身对诗词的理解进行挑选化用,让歌词带上诗词古韵的味道。其次,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愁而愁,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愁』,只是为了牵强附会诗词中的句子、意境,就说自己『愁』。

综上,一首歌下来,听众可以听出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给予了什么样的情感。(还可以有些小彩蛋:看出里面引用的原词。)

eg.比如苏打绿《秋?故事》这张专里的《故事》

分享歌词(截取了片段):

秋风 推开紧闭的门扉/阶前 秋水孟浪逼上眼/梧桐 吹乱漫身黄雨烟/归雁 揉碎无边艳阳天/浮生愿 不曾解 我还有 一些念/向桃花的尽头追/一叶舟 一蓑烟 丢了桨 也无悔/任江水漂流我飞/我唱 我写 我藏 我找/这绵延的故事还未了。

《故事》的作词中,青峰运用了大量的用典与诗词的化用,青峰厉害之处在于中国古典浪漫的糅合。秋水孟浪,浮生如梦。出自《庄子》,「梧桐黄雨」出自《长恨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归雁、曲终人不见是钱起写的,桃花尽头出自《桃花源记》。从庄子开始到陶渊明,这一部分很明显是讲了居庙堂之上被权利和世俗左右转向处江湖之远置身桃源的喜悦,为后面的梦醒,又让人不由感叹「人生一场大梦 叶落知多少做铺垫。

当你读完,是不会觉得混乱出戏与无病呻吟的,反而是于自己有点启示。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风的歌词都是化用诗句的,有的是写一个人的故事一类的。

eg.《少年弦》

秋夜满院星辰/月影朦胧夜/守望在门前的老人/他怀想曾少年/少年已过再无少年/少年轻轻抚摸他的弦/从前的记忆是西皮二黄腔/谁还会记得他夜夜声歌/秋意凉 起寒烟/梧桐黄 散人间/琴声扬 伴君长眠。

言简意赅,一个拉胡琴的落寞老人于秋天,怀念起自己年少得意的故事。简简单单的刻画,却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少年一去不复返,回首已是往事兮。


这个时候又要拿出那句话了:

把所有的赞美都献给腰!


问得太多,但我的水平又支撑不了我把那些东西都说一遍。

以下仅代表个人判断标准,如果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全不作数。

1.词曲要搭,或者说,作为一整个作品呈现出来,想表达的情绪需要统一。

2.表达要清楚统一,仿佛作文不能跑题一样,歌词总不能说著说著跑题了。

3.遣词造句要过关,这是挺私人的标准,比如我不喜欢「罗列感」太强的,不喜欢太晦涩的,喜欢「文艺范」重的。但这些只决定我喜不喜欢,并不影响词的好坏。

4.创作难度,对我来说引经用典来做创作动机是减分项,比如《权御天下》,我只会觉得总结归纳的不错,但这类同人作品在我这儿最高也就是8分。

再说些别的,当大多数人对歌词的评论都是「你们发没发现每句词都压an韵」的时候,大部分人的歌词欣赏水平你心里也该有数了。

所以,不要在「火不火」上纠结什么,毕竟大家又不是为了看歌词才听歌的。

再提一句,其实在看歌词的时候可以去想一下词作的创作动机,抱著欣赏的眼光看,能看见不少有意思的点~比如《离人愁》里就有我喜欢的点~


这样的。

我是一个作词人(-爱好者),更多作品和想法都在我的知乎「徐恒爱」、公众号「恒爱长歌」专栏(2020.9.30),衷心期待你的光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