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紅不貴,釉水裡那點萬分之幾的金九牛一毛,低溫釉沒有貴的道理,不貴不貴


瓷器是華夏文明展示的瑰寶。清代康、雍、乾時期是景德鎮御廠彩瓷製作發展的一個歷史高峯,無論是當時的單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嘆為觀止。其中,胭脂紅應算是該時期極具創新意義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紅不同於以往御廠制瓷時所用的銅紅和礬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

剛聽到胭脂紅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定和美女有關,畢竟古代女子常常抹胭脂,不管怎麼說,這個名字真美。胭脂釉也就是俗稱的粉紅釉,只不過古代文人給它起了個更雅的名字。這類讓人看著心頭一暖的釉色,只有在盛世時代才會出現。胭脂紅瓷器,看著很水靈的感覺,像十六歲的花季少女,造型秀美,淡粉色如三月桃花。

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

胭脂紅雖然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但是由於科技含量較高、造價較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廠普及使用。相較於其他釉色的瓷器,胭脂釉最獨特之處,就是用微量金(Au)作著色劑,低溫燒造而成,夠土豪吧?所以才說,這類釉色只會出現在盛世時代。

雍正中後期,由於御廠制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乾隆時期,胭脂紅在該時期。


胭脂紅應該比一般色料做的瓷器稍微貴一點。製備金紅系列色料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色料穩定性也非常好,當然金紅色料還是比其它大部分色料貴的。如果有人給你講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者又介紹了一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技術,然後報了一個比較高的價格,那麼結論是胭脂紅那麼貴是因為這個故事很好聽,恰巧你也很喜歡並認同這個故事。


傳統的胭脂紅料含少量金,它屬於釉上燒成瓷上加胭脂彩料。


這個沒有一定的說法

只是看工藝難度,技術難度來確定市場價值


紅釉在各種色釉中最難燒成,十中有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