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红不贵,釉水里那点万分之几的金九牛一毛,低温釉没有贵的道理,不贵不贵


瓷器是华夏文明展示的瑰宝。清代康、雍、干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著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

刚听到胭脂红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一定和美女有关,毕竟古代女子常常抹胭脂,不管怎么说,这个名字真美。胭脂釉也就是俗称的粉红釉,只不过古代文人给它起了个更雅的名字。这类让人看著心头一暖的釉色,只有在盛世时代才会出现。胭脂红瓷器,看著很水灵的感觉,像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造型秀美,淡粉色如三月桃花。

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著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较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相较于其他釉色的瓷器,胭脂釉最独特之处,就是用微量金(Au)作著色剂,低温烧造而成,够土豪吧?所以才说,这类釉色只会出现在盛世时代。

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胭脂红在该时期。


胭脂红应该比一般色料做的瓷器稍微贵一点。制备金红系列色料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色料稳定性也非常好,当然金红色料还是比其它大部分色料贵的。如果有人给你讲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者又介绍了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技术,然后报了一个比较高的价格,那么结论是胭脂红那么贵是因为这个故事很好听,恰巧你也很喜欢并认同这个故事。


传统的胭脂红料含少量金,它属于釉上烧成瓷上加胭脂彩料。


这个没有一定的说法

只是看工艺难度,技术难度来确定市场价值


红釉在各种色釉中最难烧成,十中有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