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如今手機多攝化的現象,個人感覺好醜啊…今天想幫老媽挑一款手機,基本上都是四攝,1×4或者2×2佈局,機身厚度8.5mm左右,手機外觀不佳,看上去很笨重,或許多幾個攝像頭真能提高像素,可是我買的是手機又不是照相機,清晰度要求也沒有很嚴格,而且提升手機像素只有增加攝像頭這一個辦法了嗎?攝像頭的數量又是否能夠影響甚至是決定照片清晰度呢?


要看是什麼攝像頭,黑白,景深等一些是有湊數鏡頭的


手機攝像頭多無非就是幾種作用,第一是補充焦段,幾個攝像頭分別負責拍攝不同焦段的,然後是補充感測器太小的弊端增加感光面積,再就是黑白攝像頭通過後期合成增加畫面銳度和細節,最後是tof鏡頭來模擬相機鏡頭虛化,這樣協同作業用更小的尺寸來達到接近相機的拍照效果,我認為堆攝像頭還沒有完事,應該還會出現5攝像頭6攝像頭大流行的一天。


手機的每個攝像頭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例如超廣角(拍照畫幅更寬廣)、長焦(拍的更遠)、微距(排超近距離物體)等等,其中也不乏僅僅只有濾鏡功能(即通過演算法也能輕易實現,實際上就是用來湊數)的鏡頭,例如某些黑白鏡頭等。

多個鏡頭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提升像素,更多的是用來應對不同的拍攝需求或者用於輔助提高照片的素質、彌補主攝缺陷以及功能缺失等,各自分工各有用途。

目前手機在性能上的發展在逐步延緩,那麼自然要往其他方面動腦子,不僅僅是影像模組,現在手機的馬達、揚聲器、屏幕等等等等都成為了手機的重要競爭點,只不過在攝像頭方面打得最狠罷了。也包括散熱在內的各種升級都在提升手機重量和體積,這是目前發展的趨勢,作為消費者和廠商其實都挺無奈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嚮往的東西,但是終究還是要向現實妥協。

但不得不說的是,現在手機的拍照能力確實豐富了很多人的生活,同時也方便了很多場景下的記錄需求,就和集成nfc、紅外線、tof等感測器進入手機一樣,這些雖然會增加手機的體積和重量,可的確是有意義的。


受限於手機攝像頭的體積,手機攝像開發決定在成像質量方面,以通過增加手機攝像頭數量和提升攝像頭像素的方式,再加上感測器的全新採樣技術和優質演算法等技術,來實現手機攝像頭畫質提升。手機多攝像頭技術的發展使手機拍照功能從單一轉向多元:

1. 由機械化轉向電子化,採用大尺寸CMOS感測器提升畫質

2. 從單攝、雙攝攝像頭轉向多攝像頭佈局

3. 從2D成像到3D感知交互跨越

4. 高倍率光學攝像頭的應用和暗夜拍照模式的提升

5. 視頻高清度的提升和防抖功能的增加

手機攝像頭的組成結構有PCB板、DSP、感測器、固定器、鏡頭。影響手機拍照質量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多方面構成。手機攝像頭測試是檢驗攝像頭質量好壞的方法之一,用彈片微針模組進行連接和導通,它能通過高達50A的額定電流,過流能力強大,連接穩定!在小pitch領域中,能應對的pitch值範圍在0.15mm-0.4mm之間,給手機攝像頭測試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解決方案。


主攝 廣角 微距攝像頭多功能也會多點

但太多也會有湊數嫌疑


整個手機行業可以說已經進入創意枯竭,技術瓶頸的年代,越來越同質化。

手機行業大多數是一年更新一代,相關的硬體也必須一年更新一代,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硬體參數的更新要比軟體優化的感知來得要強烈。

大眾化消費產品下的個性需求一般會被忽視的,除非達到一個羣體。

競爭對手有的硬體參數,你做不出來,容易被嘲諷!

我也覺得現在的防爆盾,滾筒洗衣機,感嘆號這些花裏胡哨的排列方式巨醜,我的攝像頭就是掃碼用的,對於我來說單攝足夠,雙攝都感覺有點多。

對我還喜歡小屏。


三個攝像頭夠用了,四個或者以上的基本上是噱頭


目前來看,手機不是攝像頭越多越好,你看谷歌前幾代的手機,都是單攝像頭吊打多攝像頭,只是說現在手機對尺寸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薄,所以只能手機攝像頭的工藝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所以只能用多攝像頭加演算法優化,


鏡頭其實三攝就很完美,最主要用的就廣角和主攝,加上長焦就可以滿足所有要求。微距用廣角就能實現,主攝強也可以代替長焦。


並不是 有些手機的攝像頭都是用來湊數增加賣點的 實際的效果還沒一個雙攝的拍出來的好


所有國產手機賣點全在攝像頭,國產手機發展的主力也只有攝像頭,一款手機出來,廣告宣傳都在攝像頭拍照,廠商除了攝像頭拍照,似乎沒啥其他能博眼球的內容可說。而閹割的硬體,總是遮遮掩掩不說,比如快閃記憶體規格,屏幕材質,振動馬達,防水,防抖…這些都關鍵都不說,只有攝像頭像素和數量可以光明正大宣傳。

然而用戶買了之後一旦發現拍照效果不怎麼好,就有粉絲出來說攝像頭就是掃碼用用,平時不太用。大幾千手機只拿來掃碼用用,為什麼不用老人機?

這就很奇怪,用戶如果不在乎攝像頭,廠商為何主力宣傳攝像頭拍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