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不同深度的物象不都清晰了嗎?是演算法沒有發明還是硬體不能達標?


謝邀。首先,你的提法有點問題,焦距不同不是導致不同距離的物象模糊和清晰的原因,而是不同的焦點和景深(主要是光圈大小)導致的。但是要達到你說的不同深度(距離?)的物象都清晰的目的,目前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景深合成「。機位不動,採用同樣的焦距,分別對準前後不同距離的物體對焦拍攝幾張,然後後期合成,便可以得到前景和遠景都清晰的照片啦。


沒聽說過無限遠對焦嘛


想法很好,然而建議多讀點光學相關書籍

焦距不同,會導致不同距離的物象模糊和清晰。這句話就是錯的,焦距指焦點離成像平面的距離,焦距不同所以當然焦點就不同,這本身就沒什麼問題,如果假設焦距相同,那麼放射性圓心所有到焦點處都清晰,因為焦距相同。焦距也並非不可調,現代光學前後鏡組可以輕易調節色散和焦距。

再其次,物體模糊和清晰分為前景,焦點,後景,焦點也不是確切一個點而是像場,是一段到另一段的清晰區間,物理解釋就是這部分像場的光在受球差影響下能正確的回歸成像背板,同時還收光圈同時影響像場大小和進光量

事實上要實現全部清晰的成像並不難,這就是所謂的超焦距,將焦點前置,縮小光圈,把所有景物都壓在背景上,從近距離的1.5米之外-無窮遠全部視為像場。並不需要你說的發明和合成,而且事實上很多情況都是這麼做的

再其次,視覺有焦點本來就是很正常的光學,生理現象,主要受益於瞳孔的無級光圈你不太有感覺而已,建議首先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和光圈在改變成像時起到的作用


第一、焦距不導致不同距離的物體模糊和清晰……

第二、景深堆棧……不是特別新鮮了。

第三、兩個攝像頭的手機,演算法模擬焦外虛化也不是特別新鮮了。


為什麼要都拍清晰呢?那為什麼還要追求大光圈焦外虛化呢?


不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