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从知识结构上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面比较广,既包括软体知识也包括硬体知识,本科阶段还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学科,包括数学和物理知识等等,所以如果有明确的考研计划,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不错的选择,未来在读研时也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软体工程专业在知识体系结构上更偏向于软体,不仅涉及到软体研发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软体管理等知识,由于近些年来软体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所以软体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有不错的表现,如果本科结束之后就想参加工作,那么选择软体工程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选择软体工程专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来决定。从当前IT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以平台为基础的行业创新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这既包括软体人才也包括硬体人才,从大的发展趋势来看,二者的人才需求量都会比较大。

在5G通信的推动下,未来物联网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由于物联网本身的技术承载能力比较强,所以物联网也会促进大数据、人工智慧等技术的发展,而要想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岗位,除了选择物联网工程专业之外,还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读研时可以选择物联网相关的细分方向。

最后,对于一部分对程序设计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来说,选择软体工程专业要更适合一些,但是要想在软体开发领域走得更远,一方面要重视新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慧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看你想要什么?读硕士还是本科毕业立刻工作?

(脑子非常好使,精力够用,身体够好的,选软体工程)

计算机科学跟软体工程各有侧重点。

计算机科学侧重于科学知识基础。本科期间基本,网路上从最新技术到基层数据传输编码,硬体从Raid系统到CPU架构模式无所不包,都会讲但是都不精,主要用途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对计算机的系统认识,以及给未来的其他高等课程打好基础。学了这门专业的学生,知晓如何做计算机相关的实验,如何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软体工程侧重于工程项目解决方案。本科期间学生学习的是代码知识,如何编写软体,如何做项目。一个项目过来如何拆分,如何把控风险,做预估。专精于软体,将软体工程师的工作内容透彻分析一下。学了这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可以开始写代码做软体,当各种软体相关的开发,运维,测试初级工程师。

第一个专业的学生在硕士会选择自己的专精方向。他们会进阶成为比如演算法工程师,软硬体架构师,data scientist等等的计算机领域的高端职业。因为在硕士期间他们就已经开始接收各种项目。他们的理论知识强大,但是项目经验上肯定不如软工出身的人。

第二个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工作了。一般工科生选择在职研的会比较多。从工程系来说,脑子最好使的时候用来搞工程同时还学习,他们的知识进展速度会非常快(因为是跟著现实的项目走的,同时本人的资源也会非常丰富)。工科专业最后也会走向那些高端职业,不过他们的选择范围非常广,直接跟本人能力挂钩。

两个专业的人各有各的烦恼。

科学专业的纠结于自己跟现实脱节,接手的项目要么特别高端市场上就那么几家公司能做,要么特别冷门几乎没人做,要么特别热门但是只适合于发paper没什么实际价值。

工程专业的主要纠结:头发,越来越少了啊....工科专业只要别累死在半路上,最后的结局都会比选择科学专业的要好。毕竟这是华夏不是美帝。

以上。


首先,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题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真的不错。

虽然在同届毕业生里面算是混得非常非常失败,但自己从来没有后悔选择这个专业,也非常庆幸能够在大学4年的学业中学到了一些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然后,作为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大学老师,感觉也很难回答题主这个问题,专业之间本来没有高下,何况是这么两个课程设置有不少重合的专业。

上大学,选专业,个人认为主要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学习知识,一个是之后的发展。由于我不是软体工程的老师,也不是软体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谈这两个问题。

事实上,大学课程里面能学到的知识,主要包括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种,也就对应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于大部分工学专业来说,基础课程都是相差不大的,主要是数学,物理,英语还有思想政治之类的,这部分课程,题主只要选工学专业就得学习。如果是理学或者其他类别,在数学课程的设置上还有一些不同。

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才是大学专业的精髓。不过,现在的专业课程里面,有很多是几个专业间共享或者相同的,整个信息大类,包括计算机,电信,电子甚至自动化,都会设置同样的课程。软体工程专业相对来说,这样的课程会比较少,比如中国科技大学软体工程学院的培养计划就只有电子线路基础以及实验两门课。

https://www.teach.ustc.edu.cn/wp-content/uploads/legacy/documents/edu_plan/06/091.pdf?

www.teach.ustc.edu.cn

之后才是真正的专业课程,会发现这两个专业其实区别也很小,但软体工程有几门软体工程的特色课程,包括知识产权,组织行为学,软体开发案例分析之类一定不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到的课程,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本上都在软体工程专业里面开设了。

大学四年时间是有限的,每个学生能够选的课程是有限的,有些计算机的课程在软体工程专业就简化了,比如数据结构和演算法合成一门课,比如没有计算机体系结构这门课。工作我不太清楚,但如果从事研究的话,这些减少或者没有的课程可能需要继续学习。

总而言之,这两个专业在学习知识这个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软体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会知道更多软体开发方面的知识,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会更扎实一些。

至于毕业之后的发展,两个专业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其实就业是基本重合的,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若干年前,软体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及软体开发行业十分景气,就业会比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更好。至于上研究生,保研区别不太大,考研就更加没什么区别。而且研究生专业里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分成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体与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结论就是,软体工程专业学费贵不少,但两个专业又差不多,要省钱就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吧。


没啥好不好的,到了大三进实验室都搞ai。

不如这样,你如果打算读研就选个好保研的(同一学校的gpa要求应该一致,但由于院系人数不同,难度就不同),如果打算工作,就选个校企关系密切的。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知乎日经问题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两个专业所对应的研究领域。

软体工程(SE,Software Engineering),强调软体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体需求分析、软体设计、软体测试、软体维护和软体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CS,Computer Science),是系统性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实现与应用的实用技术的学科。看上去很绕,我个人理解即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数据。

一般来说,基本的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演算法,离散数学,OS,计算机网路,资料库等基础课这两个专业都要学。

在这些基础课程之上,CS会开设许多理论方向课,除了偏理论的计算理论,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编译原理,人工智慧,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之外,也会开设置Distributed System,ParallelComputing等软体系统拓展课程。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发现,CS课程的核心以及主要的研究方向仍然是演算法和理论。

而软工会开设软体需求分析、软体设计、软体测试、软体维护和软体项目管理等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工作技能需求,偏向于工程思维的构建,也就是便于学生就业,区别于计科面向科研。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CS教学其实更像国外的CE(Computer Engineering)教学模式,主张软体和硬体并重,会教很多电路和Architecture的东西,然后很多人误认为计科和软工的区别在于学不学硬体,这是不对的,我觉得二者的划分其实很直接,顾名思义,一个科学思维,侧重演算法和理论,一个工程思维,侧重实践和应用。

至于应届生就业,这两个专业没什么区别,一般要收计科的岗位肯定也会收软工,反之亦然,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故不存在计科的软体专业性不强这一说。只不过软工确实会多一些就业实训课程,但也不能说计科的就业技能就一定不如软工。二者的区别在于考研,一般而言,计科的课程确实会更适合准备搞学术研究的学生就读。

综上,我还是建议你选CS,进可科研,退可就业。毕竟基础打得扎实以后选择面更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