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小城市,截止到上一代人,不同地方甚至有時只相隔十幾里路,風俗的差異都很大,比如一些節日的慶典的習俗。但是這一代人懂得這些的越來越少了。這些習俗很快就會被遺忘。
相隔甚遠的地方價值觀跟行為模式都可能趨於相同。大家都喜歡高效簡單而不喜歡複雜的習俗。這是有利的嗎?或者有什麼不可逆轉的損失?


基督徒都開始洗澡了,這不妨礙他們覺得以後能上天堂。

文化有一種趨同性,強勢的文化淹沒弱勢的文化。

各地風俗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信息不流通造成的,隨著信息流通成本的降低,人們對外交流範圍的擴展,各地風俗消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對於人類發展自然是有利的,西方「通天塔」的故事不是也說了嘛,人類如果能夠統一語言,神都害怕。

同樣的習俗對於內部穩定很重要,就像西方在基督教的影響下,價值觀保持一致,形成很大的合力。至於缺點,我還沒看出來什麼。


哎,以後我的重孫子要問我,爺爺,霧霾是什麼味道啊?我該怎麼向他解釋呢?
現在貌似能拿來換錢的傳統(廟會,祭祖大典,XX故里等)都又被熱炒起來了,那些不能換錢的傳統(剪紙,手工藝品等)正在隨著上一代的離開而逐漸消亡...
全國快速城鎮化加劇了這種現象,好的傳統應該受到保護
不改變怎麼有進步
一方面某些地方風俗確確實實是在逐漸消失,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風俗節日正在流行。比如光棍節還有舶來品的214情人節。

一開始肯定是沒有風俗的,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一些具有相同生活方式、文化特徵的民族便聚在一起慶祝同樣的節日、舉行類似的儀式,風俗逐漸形成。有形成也就有消失,不止在現代有很多風俗被逐漸消失,在封建時期也是這樣如此,比如古時候很多地方春播種秋豐收都是要祭祀神明的,到後來不也消失了嗎。

我覺得這是一種進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