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有什麼必然的因素嗎?現階段中國航天的發展有什麼困難?包括人為的也包括不可抗力的原因有哪些?


航天的主要目的是太空探索,其商業用途主要是衛星通訊和太空旅遊,非商業用途包括星空觀測、地球觀測、間諜衛星等。

中國進行航天計劃的基礎理由和世界其它航天國家是一樣的,可以參照:

為什麼要進行宇宙探索?意義何在??

www.zhihu.com圖標

我們常將眼光收得極近,只在自身;或者放得極遠,到南極,或到天外;而這兩者之間的一圈,仍然是最需要注意的。中國作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近代以來長時間國力衰弱、思想混迷,屢次被外國作為掠奪勞動力、市場和原材料的對象,飽受屈辱。為了自存自衛、保護國民的權利、改善國民的生活,中國必須擁有相應的科學技術、軍事實力、科學精神和思想凝聚力,不能不發展航天。

航天對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次次航天計劃的成功是中國的榮耀、中華民族的驕傲。許多人把長征系列火箭看做中國突破西方封鎖的象徵之一。現場看一次火箭發射,往往能點燃一個人一生的愛國熱情。

在蘇聯解體之後,為了維持自身、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繁榮,中國承擔起更大的壓力,並越來越多地受到美國的針對,讓我們更加需要相應的力量。

誠然,地球上有很多國家沒有太空項目,絕大多數人並不關心航天與宇宙。要和爛的比,那當然有很大的空間。不過,從清末到民國,中國人大抵已經爛夠了,不想接著爛了。

中國歷史上已經錯過了多次地理大發現的機會。在我們的科技能夠進行航天工程的時代,如果再次選擇不做,是對子孫後代不負責任。

照目前的不可持續發展和瘟疫流行、社會分裂的狀況,用不了幾百年我們就可能自我毀滅。在地球上發生災難性的戰爭、超級傳染病、嚴重天體撞擊或巨大火山爆發等全球性自然災害、失控納米機械風暴等狀況的時候,航天技術讓人類還有延續下去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可能依靠別國的運載能力,只能自己動手。

即使地球上的紛爭有一天能夠解決,運載火箭投射核武器仍然是短時間內人類掌握的抵抗來自天外的小行星·彗星撞擊的最有效手段,效果是任何同等價位的非核手段的5~10倍。人類更長遠的發展也離不開航天技術。

至於有人說宣傳不行,中國航天主要是對上負責,航天的產品推介、論證報告不是給民眾看的。在科普方面的宣傳水平確實讓人不滿,可以稍微注意一下。

航天經費低可以期待將來改變,人員待遇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是差到不能行的那一種。但有些官僚作風不好改。

房價、子女入學、醫療等問題確實困擾著一些航天人。有人只談將北京等地的院所挪走,殊不知西昌、文昌的房價其實都暴漲過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是今後一段時間需要處理的問題。

2016年,馬斯克在國際宇航大會中發表演講表示,美國政府將火箭技術認定為「先進武器科技」,因此SpaceX難以僱傭非美國人為員工。目前,衛星受美國政府國際武器貿易條例的限制,含有美國零件的商業衛星不允許由中國發射。而中國以外的大部分商業衛星都含美國零件。這是顯而易見的人為困難。


從現實角度來看,各國發展航天的動機各種各樣,但初心,是人類無窮的好奇心。我前些年做宇宙片字幕也是根本沒錢,只是喜歡,只是好奇。

從冷戰時的不計成本也要壓倒對方的衝動,到精打細算搞航天民營化的今天;從科學探索與實驗起步,到全面開花通過航天為社會服務,航天這條路越發的豐富多彩。但世界為什麼要發展航天?中國為什麼要發展航天?我們還是不能忘記初心:本質上航天不光是為了賺錢,是為了人類的好奇心。

人是非常神奇的生物,大部分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百年不到,但是人類的思維和眼光卻非常長遠 :他們不僅想知道生命的奧秘,他們想知道宇宙大爆炸前的奧秘 ,他們想弄清黑洞的真相,他們追尋著引力波的殘餘,他們耐著寂寞等待中微子的到訪,他們想要大一統的理論讓世界觀完整和完美。朝聞道而夕死,大劉的科幻作品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愛因斯坦等巨頭連太空都沒去過,思維卻早已經進入宇宙,發現了廣義相對論,把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大大地向前推進。英國人愛丁頓領導的探險隊,跑到非洲西海岸觀測拍攝日全食時刻的星空照片,跋山涉水驗證了引力彎曲光線的理論,英國人驗證德國人理論,好奇心壓倒了國別,壓倒了民族差異,現在更是應用於航天的各個領域,給多少人創造了飯碗。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宇宙是什麼樣的?幾億年,幾萬億年後人類會怎麼樣?

中國人和全人類一樣,都滿懷好奇地看著宇宙,有憂慮,有期望,更有努力。

我們喜歡研究太陽能量終將耗盡時的場景,太陽系的終結,宇宙的終結,百億年後的向著地球膨脹的紅巨星,銀河系和仙女座的大對撞,萬萬億年後逐漸遠去又越來越孤獨冰冷的宇宙,讓我們覺得恐懼又刺激,各種紀錄片、小說、電影層出不窮。

我們又對未來滿懷期望,能源不夠用了沒有關係,雖然我們現在的化學能火箭奇爛無比,即使是最強大的火箭也能力不足,連跑個火星都要走省力的霍曼軌道,跑個幾光年都覺得難以完成。但我們還期待著天頂星的戴森球技術,期待著是不是可以通過蟲洞,通過空間扭曲進行時空跳躍,是不是可以為未來窮途末路的地球,謀得一顆系外宜居行星,save the world?

我們還非常努力。各種強大的巡天望遠鏡紛紛對準無垠宇宙的某個區域,觀察著並不發光的行星,找人類未來的避難所;中國航天對準了月球背面,近距離提示月背的奧秘;日本隼鳥對小行星進行了令人驚嘆的撞擊和採樣;美國的哈勃凝視著深空,火星探測器巡遊在火星表面,旅行者號向著太陽系外的未知世界飛去,人類的努力持續不斷。

錢不是萬能的。我們要不忘初心,追隨對未知宇宙的無窮好奇。

火星5號發射的震撼,火星表面的壯美,隼鳥登陸小行星的精巧,旅行者號奔向系外的悲壯,那是全世界人類共同好奇心的驅動。顯示著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的暗淡藍點照片,發人深思。

暗淡藍點

中國人和世界人民一樣聰明、一樣勤勞、一樣勇敢,一樣對宇宙充滿好奇。在經濟實力一般的時候,就有了長征系列火箭,就有了嫦娥登月,就有了神舟問天,就有了天問的即將出發。

在探索人類未知的征途上,中國人不能缺席,也不應該缺席。

答案是我下班路途中在地鐵上手機寫的。下班要去拿菜,晚上要陪娃做作業的熱愛航天的油膩的中年大叔,似乎也有情懷。希望自己一直愛航天,更愛中國航天,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最後做個廣告,和錢無關,是情懷。

作為紀錄片之家字幕組成員,我覺得自己翻譯得好的宇宙片子有幾部,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作者還是早被抹掉了,但我還是覺得很自豪:航天科普,我也出了力。

《旅行者號:衝出太陽系》

旅行者號探測器 衝出太陽系?

www.bilibili.com圖標

《阿波羅13號的真實故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W411K7mG?from=searchseid=603972009328471650?

www.bilibili.com

《被黑洞吞噬》

黑洞吞噬?

www.bilibili.com圖標

最後推薦一下這位科學家,真心科普得好。


為什麼要發展航天?這大概是不知當年英國船堅炮利轟開國門才會問的吧。


中國航天的最大成果是一系列東風xx,這是進五常的敲門磚,立國之本,你說為什麼要發展?

幾乎所有國家航天最初的目的都是製造一枚能將彈頭送到敵國領土的火箭,然後再拿火箭的技術上發展出其他技術,比如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用ss6洲際導彈發射的,tg勞苦功高的長征2技術來源是東風5。然後還有一項技術叫返回式衛星,這東西看起來遠不如星地通信技術高大上,但是它換個名字可以叫彈頭再入實驗,和平年代比較好聽的說法罷了。


因為500年前我們耽誤了大海,今天我們絕對不能耽誤太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