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對孩子進行正面和生活場景的教育和示範,培養他們社交的基礎技能儲備,給孩子足夠的信心。

多注意與孩子的健康交流互動和示範,培養孩子的語言交際基礎能力。

身邊的親友和孩子與孩子互動,培養他們的基本能力。

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示範基本的社交技能和分享溝通能力。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簡單來說,就是他其實也非常想和別人交往,需要歸屬感,但是又害怕,把與人交往的難度過度誇大。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又改變不了。

社交恐懼症從青春期就可以開始起病,所以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表現和心理發展,如果有問題,早干預是能夠恢復正常的。

所以要談孩子的社交恐懼症我們不得不談「預防」和「糾正」兩個方面。

其實更重要的是預防。

1.在孩子早期,家長(尤其是媽媽)要多陪伴孩子,幫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很多的社交恐懼症根源都在於嬰幼兒期沒有建立起安全感,沒有建立起對人的信任。在孩子三歲前,家長(尤其是媽媽)應該盡量和孩子一起,積極的響應孩子的需求。

2. 要做個願意與人交往的家長

很大一部分有社交恐懼的孩子,我們去觀察他的家庭、他的家長,能夠發現的家長其實或多或少在社交上也有障礙。有的比較孤僻,有的不太會和人打交道、脾氣不好。

孩子的學習主要就是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就是他們成長的老師。所以家長首先要學會與人交往,讓孩子看到你大方得體地與人交往。

3. 成為自信的孩子

很多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內心社會都是自卑的。他們對自己的不自信導致他們過於看重別人的看法,不能平和地與人交往。所以首先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就要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多引導孩子和別人交往,和他一起一步一步的前進。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另外,想強調的一點是: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社交能力都是一點點發展起來的,小孩子都是從獨遊戲慢慢過渡到一起玩耍。不要老說孩子「太內向」、「不喜歡和別人玩」等。也不需要在孩子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使勁兒地往外推他,強迫他和別人打招呼或者一起玩。這樣反倒會不好。

希望本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還有其他孩子的問題可以私信我哦~


首先表示相信他有合理的擔憂,然後問他可不可以說出來,一起看看有沒有解決方案。

如果他的恐懼合理你就應該尊重。

比如說他看到另一個小孩很粗魯力氣很大很容易把東西搞壞了,所以看到他在場就不敢接近,怕他控制不好。

這屬於合理擔憂

這個時候你可以問問他

「咱們要因為這種霸道粗魯的人在,就犧牲自己交朋友的機會么?善良溫柔的人都活該躲在屋裡么?

然後你可以考慮讓他學習一些防身相關的,建立自身安全感。並且經常給他安全保證說「如果有人傷害你欺負你我們絕對不會放著不管」(然後也真的要做到)

父母必須讓孩子相信「我的父母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就把我推進不安全的場合里的」

如果不讓孩子相信這一點他不但社恐,還恐父母。


社交恐懼是後天形成的 你先要搞清楚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一般都有源頭 搞清楚這個源頭 給孩子更多支持和愛 孩子就能越來越好


問題太過片面,不好分析。

1:小孩子到底多大?幾歲?

2:怎麼體現恐懼?是自己不願意與別的小孩玩?還是自己想去和別人玩,但是別的小孩不願與你家孩子玩,久而久之就抵觸社交?

3;這種結果是否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很少有天生的,大部分都是因為,後天監護人溜娃,或者很少溜娃,導致孩子不會與同齡人相處,同齡人進而疏遠導致的自卑與受挫。

家長目前看到的都是結果,實際原因在很久前就種下了,沒人在意而已。

不過總的來說,以下幾點應該注意。

1:多帶孩子與同齡人玩。玩的過程中,要觀察,注意孩子的表現,是否融入?是否參與?是否配合其他小朋友?是否有破壞規則,破壞氛圍的事情?如果有,需要及時制止,不然下次小朋友就不會與你家孩子玩。

2:和孩子多觀察,多交流,找到心結,才能對症下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