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在大家眼中是對立的、衝突的事物,其實是互助的、共榮的。

1、仔細想一想,在目前這個時代背景下。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家像樣的精品咖啡館都沒有,星巴克會「下沉」到這種城市嗎?

我不是說星巴克在等獨立咖啡館來開拓市場,(尤其是小城市的)獨立咖啡館一般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是一個城市中的少數幾家獨立咖啡館,的確也會促進潛在消費者的情緒積累。很多人在被朋友帶去小咖啡館裡喝一杯之前,甚至以為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對咖啡感興趣,對星巴克等咖啡領域的大品牌如果不是壓根不知道,也至少沒有什麼期待。而星巴克進入某個城市的契機,正是這些醞釀已久的期待的成熟。

2、反過來,星巴克也讓獨立咖啡館真正紮實生長。

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星巴克或者其他咖啡連鎖品牌,獨立咖啡館就像是空中花園,雖然可以很美好,但是多少有點虛幻。因為正如前文所說,很多人首次進入獨立咖啡館喝的那杯咖啡,甚至就是她人生的第一杯咖啡。這杯咖啡是否「精品」,這家店是如何專心專註專業,對消費者來說毫無概念。「我喝咖啡少,妳不要騙我!」如果,我是說如果,消費者有這種想法,也並不奇怪。非要等到商業連鎖品牌來了,越來越多人見到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經營方式,咖啡味道,才會讓消費者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哪種類型。這時候,獨立咖啡館也能在它希望留住的那部分客人心裡,真正紮下根。

3、星巴克一直是星巴克。

對於很多、很多人來說,即便某個小眾咖啡館再多好評,她們卻總感覺差點什麼。這種感覺,可能是看不慣吧檯附近總有熟客和咖啡師說話,讓自己感覺像外人;也可能是進三家獨立館子就有三種不同風格需要自己去適應;或者可能是單純喝杯黑咖啡,不同的店味道截然不同,卻總能說出她們各自的好處,搞得好像只有自己不懂……拋開這些負擔的最便捷途徑就是直奔星巴克。不單是同一城市,不同城市的門店也總能找到「這就是星巴克」的感覺。所以,除了星巴克自己的努力經營之外,也正是風格迥異的眾多獨立咖啡館凸現了星巴克標準化、一致化的優勢,讓它更能鞏固自己的市場定位。何況,作為彌補,星巴克有不斷迭代的產品、以及豐富的周邊……

市場的豐富,不一定是誰對誰的衝擊。咖啡行業,那種進一個新選手就要同時淘汰一個舊選手的慘烈時代,還沒到來。


做大眾市場。


人在上海,每天必須一杯咖啡,且喝過目前所有主流及大部分非主流咖啡店。

在家有時間就自己做,外面喝的最頻繁的是MANNER、COSTA、星巴克、瑞幸,飢不擇食的時候,全家的咖啡加個濃度也能過個癮。

下圖的茵赫就是MANNER

其實,小眾精品咖啡店也分成好幾類的。

第一種,自拍打卡型,%ARABICA就是一個代表。這種店如果早十年進中國,對星巴克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衝擊,畢竟當年,亮燈的MAC BOOK坐星巴克自拍是標配!

這個品牌在國內的第一家店開在上海武康路。對了這家店的門口,曾經就是當年過期原料醜聞的網紅店FARINA,上海的朋友應該都還有印象。

不瞭解的朋友,我告訴你,這條路是這樣子的

是這樣子的

總之就是一個,你買完咖啡後一出門,就可以到處舉著咖啡杯自拍打卡的地方。這個品牌後續開店也都是這個思路。

比如上海的建國西路店

重慶的萬象城店

我覺得這類店衝擊更大的應該是喜茶樂樂茶,他們的客戶羣體應該是重疊的,星巴克現在真的和他們沒什麼交集。

他們的口味我覺得確實不錯,但價格嘛,高了些,尤其是和下文我提到的品牌對比後,我對他們的興趣進一步下降。

第二類,性價比型,MANNER是這類代表。我曾經在分析瑞幸的時候聊過,星巴克其實一直是一個價格標杆產品。類似蘋果一樣,直接把杯裝飲品的價格拔高到了40元區間(各種季節新品)。往下的話,30元區間星巴克自己佔了(傳統的美式、拿鐵等等)。之前的COCO、一點點,價格區間在十元左右(後來也開始慢慢提價了),中間的20元區間一直是空著的,總歸要有人來佔領。

喜茶奈雪樂樂茶算是在這個區間裏廝殺激烈的,但他們和星巴克的產品不好對標。相對的,MANNER的產品和星巴克對比,是最能體現性價比的。

口味全方位吊打星巴克除冷萃和臻選系列以外的所有產品,價格是星巴克六折(自帶杯子減五元就更低了),這種產品一旦勢頭起來,市場擴張就是水到渠成了。現在MANNER唯一差的就是沒有星巴克的那種場地環境。不過他也無意走這條路,用更小的成本拿鋪位,僱更少的員工來運營,纔有利於他們的快速擴張。未來我很看好這個牌子。

這是我前兩天光顧的南京西路店,就這麼點點大的門面,裡面兩個人操作

第三類,全面對標星巴克,包括場地、環境,同時強調產品品質。PEETs COFFEE 是代表。

怎麼說呢,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約人談事情順便喝一杯,我選星爸爸,地標更明顯,容易找到,這個很多人沒聽說過。單純為了喝杯好咖啡,我選MANNER,這種店,在我的選擇順序裏一般排最後。

除非。。。。。。你能像COSTA那樣給更香的優惠!他們家的大咖卡是真的香!但COSTA已經無力追趕星巴克了,明顯掉隊了!

倒是Tims,環境和價格全部是減配版星巴克,會很有競爭力,具體如何要看後續的發展勢頭,

最後總結吧,這些精品咖啡店要麼無意和星巴克正面碰撞,要麼競爭力不足,換句話說,沒必要應對!

最後,安利一家我很喜歡的店,哪怕是外地的朋友,來上海都值得去打個卡,因為就在東方明珠旁邊!

【Fuel Espresso】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 - 上海美食 - 大眾點評網?

www.dianping.com


目前來看,是各種臻選店。

實際上星巴克咖啡並不需要應對,因為那些小眾的咖啡館對他並沒有什麼影響,他完全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可惜,他不理解,所以推出了臻選店。

那個小市場,你跟他玩兒什麼?

老老實實做自己多好!


年輕人這麼說話很危險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什麼時候星巴克弱小到以至於開始忌憚小眾精品咖啡館的存在了?

星巴克中國,年營收幾十億,某獨立咖啡館,年營收二十萬,這確定是一個層級的東西嗎?

星巴克這些年來所忌憚的無非是瑞幸咖啡的快速崛起,因為他們可能還沒見過,兩三年時間開一萬家店的節奏,首先在數量上瞬秒星巴克,在規模體量上讓星巴克覺得有點像那麼回事兒了~

但星巴克的成功,豈是體量簡單堆砌的結果?品牌認知、第三空間定位、專業咖啡代名詞等,深入人心,他們思考的永遠是如何引領潮流。

有些精品咖啡業內人士可能不服,比如手沖咖啡等精品咖啡首先是在獨立小眾咖啡館流行開來的,而後是星巴克等品牌才開拓新的品類。

但事實上,全球範圍來看,星巴克早就對第三波咖啡文化浪潮瞭如指掌,之所以沒在國內最早開發手沖咖啡品類,我想也不過是因為市場空間太小,時機未到而已。

而且,有沒有想過,在全國無數的精品咖啡愛好者當中,有多少是星巴克培養出來的,獨立咖啡館所培養出來的真的不多!

所以整體來看啊,星巴克一直在咖啡行業的前沿,去挖掘新的增長點,小眾咖啡館,之所以小眾,是有原因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