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按照弗裏德曼,通脹由於貨幣供給高增長引起的持續性且快速的物價水平上漲。在加息及縮表的背景下,為何還要擔心通脹率會上升超過警戒值?


經濟學家的話不要信。絕大多數經濟學理論都是從現象總結規律,總結的規律也不是真理,只是在某一個時期或者針對某個特定的對象是適用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很多人都是先射箭再畫靶子。美國經濟增長,於是就有很多經濟學家根據美國的經濟增長現象編造經濟學理論,而這種經濟學理論又是為其政治服務的,讓別人相信使用同樣的辦法可以獲得同樣的經濟增長效果。這套玩意不比江湖騙子的套話高明,不聽也罷。

看待問題,特別是經濟問題,必須要從政治,歷史,文化,教育,地理位置,國際趨勢,內部情況等方方面面去分析,單純分析經濟問題,不是壞就是蠢。


先下結論:我認為現代的金融制度下,很難會再出現傳統意義上的通漲,無論M2如何增長

1.首先傳統意義上的通漲是怎麼定義的?

各國主要是以「一藍子固定商品和服務」的當期價格除以基期價格為公式,得出的數據就是所謂的通漲率

這一藍子商品比如說有柴米油鹽水果肉類,有天然氣有石油製品,有人們常用的服務比如打車的價格,上網流量的價格等等,換言之就是城市人基本離不開的商品或服務

這是傳統意義上的通漲,各國央行視通漲率為一個重要指標,通漲率可以直接影響到政府施政和貨幣政策,比如說美聯儲就把2%通漲率視為加息的條件

2.傳統意義上的通漲,基本不復存在了

美國自2009年開始量化寬鬆和零利率,持續了將近10年的時間,中國也面臨類似的情況,那為什麼我們看見的所謂通漲率卻是維持在偏低穩定的水平,為什麼我們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好像沒什麼商品漲價了,相反降價的,愈來愈平民化的商品反而好像愈來愈多。為什麼做實業的都在叫苦,利潤大頭都被炒資產的賺了?為什麼美國很多上市公司,十年沒增長過營收和凈利潤,股價市值每股分紅卻翻了幾翻?

我的理解是,美國在過去十年的大放水,其實資金並沒有流通到實體經濟去,而是流到金融資產裏去,這個我稱之為「資產通漲」。在美國自2009年後出現了連續10年的資產大通漲,特別是美股

同樣的情況中國也存在,比如說每個中國人都能切身體會的:房價。除了房地產本身的住房需求以外,人們普遍認為M2貨幣供應也是促使房地產在過去十幾年中暴漲的原因,中國的房地產或者是美國的股市事實上承擔了蓄水池的角色,河上游開閘無論放了多少水,只要這個水被下游的蓄水池接住,這個水就不會流到實體經濟

顯然這種資產,比如股票房價,是不計入通漲率的計算公式,因此這些資產無論怎麼瘋漲,我們所看見的通漲率仍然是很穩定

那為什麼人們會把手上的錢去投資資產,而不是投資到實體經濟去?實體經濟那是苦活臟活累活啊,像華為那樣的基礎研發,投入大風險高,好不容易做出成品來也不知道有沒有市場需求。那倒不如我就看看財務報表,開開董事會,週末開車到處去看房子去,這才高大上啊,趟著就把錢給凈了

換而言之,「資產通漲」取代了傳統的實體經濟「商品通漲」

3.水不會流到實體經濟,除非蓄水池破裂

比如說俄羅斯,委內瑞拉,為什麼這些國家出現了超級通漲?因為他們的蓄水池破裂漏水了,原因可以是資本外流,也可以是外力的強勢幹憂比如制裁或者戰爭

相當牢固的大國們,比如中美兩國,他們因為經濟強大,外匯充足,外部壓力低,同時在高速發展,所以他們的蓄水池是鈦合金打造的,相當牢固,一時半會不會漏水

所以說:通漲跟M2無關,只跟蓄水池的牢固有關

4.給你講個笑話,讓資金流到實體經濟

央行往往在放水的時候會強調讓資金流到實體經濟,可是大家想像一下輕則幾千億,重則幾萬億動輒就是GDP的10%—50%的資金一但流到實體經濟是什麼場景?我可以告訴你,就是今天委內瑞拉的場景,就是黃河泛濫的場景,我們現代人所發明創造的金融資產,承擔蓄水池的角色實際上就是大禹治水啊

不過....區別還是有的,黃河降雨是老天爺降的雨,現代金融制度降的雨是人工降雨。也就是人為的創造了一個水禍然後再人為的組建一個蓄水池治水。

誰得了好處呢?


因為通貨膨脹率是美聯儲業績考覈重點


這就好比做菜放鹽,放過鹽後肯定要償償鹹淡,因為憑的是感覺和經驗,心裡會擔心放少了不夠味,放多齁死人。美聯儲也一樣,加少了怕通脹太高,加多怕把經濟搞死,所以要時刻關注通脹數據,熱了就多加點,冷了就少加,跟償鹹淡一樣。


通脹跟貨幣成正比,跟商品成反比啊。如果商品生產的少很多,但是貨幣減少沒有跟上就會產生通脹啊。


你怎麼知道它但心的,你能進入它的思維嗎


當前美聯儲已經停止了加息縮表,市場上對降息預期更為強烈。


名義利息增加,實際利率不變,預期通脹上升。


經濟學有很多的流派,解釋通貨膨脹的學說也有很多種。

某種學說可以成為"經典",但絕對不是"真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