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很深刻的小說,但是1984這本小說的閱讀體驗肯定談不上好。它某種程度上可以「黑深殘」這個比喻來形容。小說讀到後面,那種壓迫感、無力感甚至絕望感就會越來越強。我覺得僅僅「批判極權主義」的評價實在太膚淺,它通過展示一個專制體制下一個黑白顛倒、充滿謊言、人的個性思想被扼殺的世界是怎樣的。來提醒人們,專制政權控制人們思想的手法到底是什麼樣,當那反烏托邦的社會來臨時,等待反抗者、質疑者的又會是什麼樣的命運。來提醒人們警惕一個缺失自由民主的世界有可能滑落到什麼方向,從而珍惜民主思想的存在。

而小說中老大哥對付逆反者的手段實在叫高,老大哥對付反抗者的手段,不應該僅僅是逮捕、拷打、處決,那些都是錯誤的對待緩則的方式,因為那樣只會使當局的反抗者成為英雄,所以那是極端錯誤的方式。那麼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什麼呢?引用小說的一段吧:

「你知道你身在什麼地方嗎,溫斯頓?」他問道。

「我不知道,但我猜的出來,在友愛部。」

「你知道你在這裡已經多久了嗎。」

「我不知道,幾天,幾星期,我想已經幾個月了。」

「你認為我們為什麼把人帶到這裡來?」

「讓他們招供。」

「不,不是這個原因,再說說看。」

「懲罰他們。」

「不是!」奧勃良叫道。他的聲音同平時不一樣了,他的臉色突然嚴厲起來,十分激動。「不是,不光是要你們招供,也不光是要懲罰你們。你問我為什麼把你們帶到這裡來,是為了給你們治病。是為了讓你神智恢復健全!你要知道,凡是到我們這裡來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治好走的。我們對你們犯下的那些愚蠢罪行並不敢興趣。黨對錶面行為不感興趣,我們關心的是思想,我們不單單要打敗他們,還要改造他們,你懂得我的意思嗎?」

(省略一部分表情描述內容)

「你首先要明白,在這個地方,不存在烈士殉難問題。你一定讀到過以前歷史的宗教迫害的事情。在中世紀里,發生過宗教迫害。那是一場失敗。它的目的只是要根除異端邪說,結果卻鞏固了異端學說。它每燒死一個異端分子,就製造出幾千個來。為什麼?因為宗教迫害公開殺死敵人,在這些敵人還沒有悔改的情況下就把他們殺死。所以他們被殺是因為他們不肯放棄他們的真正信仰。這樣,一切光榮自然歸於殉難者,一切羞恥自然歸於燒死他們的迫害者。後來,在二十世紀,出現了集權主義者,就是這樣叫他們的。他們是德國的納粹分子和俄國的共黨分子。俄國人迫害異端邪說比宗教迫害還殘酷。他們自以為從過去的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不過他們有一點是明白的,決不能製造殉難烈士。他們在公審受害者之前,有意打垮他們的人格尊嚴。他們用嚴刑拷打,用單獨禁閉,把他們折磨成匍匐求饒的可憐蟲,什麼罪名都願意招認,辱罵自己,攻擊別人來掩蔽自己。但是過了幾年之後,這種事情又發生了。死去的人成了殉難的烈士,他們的可恥下場被遺忘了。再問一遍為什麼是這樣?首先是他們的供詞顯然是逼出來的,是假的。我們不再犯這種錯誤。在這裡招供的全是真的,我們想辦法做到這些供詞是真的。而且,尤其是,我們不會讓死者起來反對我們,你可別以為後代會給你昭雪沉冤。後代根本不會知道有你這麼一個人。你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的一乾二淨。我們要把你化為氣體,消失在太空之中。你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登記簿上沒有你的名字,活人的頭腦里沒有你的記憶。不論過去和將來,你都給消滅掉了,你從來沒有存在過。」

那麼為什麼要拷打我呢?溫斯頓想,內心感到一陣怨恨。奧勃良停下腳步,好像把溫斯頓這想法大聲的說出來一樣。

「你在想,既然我們要把你們徹底消滅,使得不論你說的話或者做的事再也無足輕重----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還不厭其煩的先拷問你?你這不是這樣想?」

「是的。」溫斯頓答。

奧勃良微微一笑道:「溫斯頓,你是白玉上的瑕疵,是必須擦去的污點。我剛才不是跟你說,我們同過去的迫害者不同嗎?我們不滿足於消極的服從,甚至最奴顏婢膝的服從都不要。你最後投降,要出於你自己的自由意志。我們並不因為異端分子抗拒才毀滅他,只要他抗拒一天,我們就不毀滅他。我們要改造他,爭取他的內心,使他脫胎換骨。我們要把他的一切邪念和幻覺都統統燒掉,我們要爭取他站到我們這邊來,不僅僅是在表面上,而且是在內心真誠實意的站到我們這邊來。我們殺死他之前把他改造成我們的人,我們不能容許世界上有一個地方,不論多麼隱秘,多麼不發生作用,居然有一個錯誤思想存在。甚至在死的時候,我們也不容許有任何脫離正規的思想。在以前,異端分子走到火刑柱時仍是一個異端分子,宣揚他的異端學說,為此而高興若狂。甚至在俄國清洗中的受害者走上刑場挨槍彈之前,他的腦殼裡依舊可以保留反叛思想。但我們卻要在粉碎那個腦殼之前把那腦袋改造完美。以前的專制暴政的告誡是「你干不得」,集權主義的告誡是「你得干」,我們則是「你得是」。我們帶到這裡的人沒有一個敢反抗我們,每個人都洗的一乾二淨。我們看到他們慢慢的軟了下來,趴在地上,哀哭著求饒。我們拷問完畢時,他們已經成了行屍走肉。除了後悔自己的錯誤和對老大哥的愛戴之外,他們什麼也沒剩下。看到他們怎麼熱愛老大哥,真的是很感人。他們要求馬上槍斃他們,可以在思想還清白的時候死去。」

這段文字看的人實在有一種絕望感油然而生,如果1984的世界不再荒誕,真的發生了那樣一天,那麼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當然小說是文學,文學是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小說中當然有誇張的荒誕成分。但是,就像有人評論的:「如果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所以這本書還是很推薦買來閱讀,雖然什麼改變都不會有,但是,開卷有益,讀了這本書雖然不一定有什麼作用或啟迪,但是也許看事物時,會多一些想法,這未必是壞事。


emmm.....《1984》主要是把極權主義達到極點時血淋淋的樣子描寫了出來,故事很簡單,讀起來很容易。

現在知乎上一大群人開始罵這本書,談文學性什麼的可以直接忽略,不過這本書確實有把人往安娜其吸引的傾向.........作為曾經的安娜其,建議讀的時候不要忘記處死蘇格拉底,希特勒使用的《魏瑪憲法》被稱為「世界上最民主的憲法」,盧梭的名言「政府是必要的惡」.........

不過新冠以後,被自由主義吸引的可能性大概不大了........

並不是說獨裁比民主好,或者自由主義比專制主義好,應該說各有適用範圍,而且達到任何一個極端基本上都是災難......這本書就是給我們描述了其中一種災難,但是作者的意圖肯定不是讓我們為了避免這一種災難而造成另一種


1984的作者,曾經是馬克思腦殘粉,作為英國人,響應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號召,加入國際縱隊渡海前往西班牙捍衛西班牙的共產主義革命果實。

在這次行動中身負重傷,成為半個殘疾人,並且目睹了嘴上各種主義,其實心理都是個人利益,發現了當時所謂的各種共產主義,修正派也好,激進派也罷,都不過是官僚主義集權主義的偽裝。

因愛生恨,寫下了這本反烏托邦的世界名著。主要嘲諷的是蘇聯,書中透露著對共產主義未來的絕望。

因為蘇聯曾經是我們的老大哥,建國後我們推行一邊倒政策,全力加入蘇聯陣營。所以身位中國人,讀這本書還是會有很多切身體會的。

推薦和《動物莊園》搭配起來閱讀。

共產主義,不是只靠鬥爭和流血就能實現的,需要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生產力足夠發達,需要資本主義喪盡天良自掘墳墓,需要無產者提升覺悟,才能防止欺世盜名之徒。


一定要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


很多小說都對人性進行了「期望」,不論多麼殘酷無情,都期望一種美好。而作者利用人性達到反極權,而不是將人性與反極權平行出發。有一種掉進無底洞,不是摔死而是被餓死的感覺。書中「雙重思想」很玄乎。私以為人的記憶力是很差的生物,差到可以忘記理想,誓言。當然也可以忘記痛苦仇恨,所以不是很喜歡那樣寫。作者目的性有點強。當然,是很值得一讀的。


挺好的 故事性比較強,不難看下去。


值得看,儘快看,目前這個樣子,以後看不到這本書都有可能


喬治·奧維爾的作品與魯迅的作品一樣,具有永恆的價值,是文學諷喻的不朽傳奇。


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同時建議讀作者的另一本書《動物農場》和三部曲之一阿道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我個人認為是很不錯的一本書

可讀性很高,情節連貫,故事性很強,平時不喜歡讀很晦澀的文學作品的話也能看的進去,如果喜歡思考的話,那這本書就更適合你啦,隱喻很多,能夠給人比較多的啟發~

建議閱讀之前不要看太多書評或者推薦語,先自己看一遍,再帶著自己的觀點去看他人的觀點,會產生更多樂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