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有時候好像讀不下去這本偉大的小說。


無論是讀1984還是美麗新世界,我的腦海中都一直在回蕩著一句話:「這個政權是從哪兒搞來那麼多錢(資源)的?」


當然讀的下去。

《1984》是我個人認為在反烏托邦小說三部曲中最好讀的一部,其次是《美麗新世界》,最後是《我們》。扎米亞京的《我們》我只看了幾頁就棄了,美麗新世界情節比1984複雜一些,但其實細思的話美麗新世界才是最恐怖的。

我說1984好讀,首先是它出場人物少,形象鮮明,情節簡單。主要人物除了溫斯頓就裘利亞和奧勃良,再加上給男女主提供啪啪啪房子的那個思想警察老頭,沒別的了,其他都是對主線沒影響的配角。主線也十分簡單,溫斯頓從對老大哥產生懷疑,潛意識裡認為奧勃良是自己的盟友,與裘利亞相識相愛,在奧勃良介紹下加入「兄弟會」,再到被捕,改造,「我愛老大哥」,簡潔的情節產生了不簡單的效果。其次是1984情節足夠獵奇,足夠刺激,引人入勝,1984中所描繪的政治制度是從古至今從未有過的極權政治,對讀者來說極具吸引力,讓人看了還想看,最大限度地滿足獵奇慾望。同時1984中所描寫的制度(我認為是)從來都不會實現的,從文中可見二戰時期還是正常的資本主義制度,結果僅僅過了四十年就建成如此牢不可破的思想堡壘,我個人認為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因此讀這本書雖然會有「窒息感」,但小說終究是小說,未來絕不會有那樣的制度。

為什麼我敢這樣斷言呢?其實這是由於我看了美麗新世界。相對於1984,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社會制度更能讓21世紀的讀者引以為戒:一切都離不開高科技,上帝被拋棄,福特成了神,運用高科技手段人從出生以前就從基因層面上劃分為阿爾法、貝塔等階層,這一階層是絕對不可逆的,因為前面說了從基因層面,貝塔乃至更低的階級從基因層面上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反抗的意識,更別說向上爬了,最底層的那一類人(忘了用哪個希臘字母表示了,只記住阿爾法和貝塔)就是鐵憨憨一群,除了力氣什麼都沒有,智商極低,生下來就是為了體力勞動的壯丁,真-工具人。

另外美麗新世界中所有人類都是在實驗室里批量生產的,嬰兒剛剛降生下來,就不斷地用廣播灌輸有利於統治階層的思想,以至於成年人聽到一個詞,就會自然而然地複述出有利於統治階層的話,這種思想枷鎖,我認為比1984中的「新話」更恐怖。「新話」只是限制了「壞思想」的表達傳播,不能阻止壞思想的產生,而且新話取代標準英語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這一思想枷鎖是不穩定的。而美麗新世界則不然,從嬰兒時期就給人灌輸「正確思想」,從根本上遏制了「不利思想」的產生。

還有一點,美麗新世界中官方利用限量供應的、對身體無害但有成癮性的新型毒品「蘇摩」將人們的不滿、意志力、思想力一掃而空,這一點其實細想更可怕,「蘇摩」是否正是現在某種流行文化的實質呢?細思恐極恐極恐極恐。

總的來說,赫胥黎和奧威爾都對未來的極權社會產生了基於不同出發點的預測,與其說1984可怕,難讀,不如把它當做成人童話來讀,1984並沒有那麼可怕。相比之下,美麗新世界中科技高度發達、階級嚴重固定、人民「安居樂業」獲得無盡的「快樂」的未來社會才是我們更應當思考的。


開始懷疑自己和別人看的是同一本書嗎

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基本不存在讀不下去的問題。相反看到第一部分結束的時候因為上課中斷閱讀反而覺得有點煩躁,很想看接下去的情節會怎麼樣,溫斯頓會不會被吞沒?整個的國家設定都讓人覺得......不知道該怎麼描述,很冷淡克制的一種危險。裡面的語句對於我個人來說真的是很友好,有點生硬、冷淡的感覺很棒,畢竟對於《洛麗塔》那種繁瑣稍顯堆砌的話語我反而看不下去。

可能是因為我現在還是學生,時間比較多可以靜得下心來看?

唯一會覺得有點不太好讀的是關於三句口號大段大段的敘述。

ps.這個結尾我真的,愛了愛了。


令人感到窒息的一本書

布熱津斯基曾提出過「奶嘴理論」,其內容可理解為用各種充滿感官刺激的事物充斥人們的生活,最大限度地佔用他們的時間,從而消耗他們的不滿和精力,最終使其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書中提到的「兩分鐘仇恨」,私以為是這一理論的體現。無論短片中的果爾德施坦因是否真實存在於那個虛構的背景中,這一活動都成功地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宣洩多餘精力的渠道,與其他宣傳上的措施一道,限制了人們自由思考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當人們為了娛樂明星中的爭端而浪費口水和精力時,他們的行為與書中的人物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異。當我們的政府真的如書中的政府那樣,處心積慮地限制人們的自由以維護自己的權力時,那些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多數,是絕不會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揭竿而起的。

「無知即力量」,但願未來的人類不會將這句荒唐的口號奉為圭臬。

除此之外,我還想到了一句話:

在某種情況下,對言論的限制是檢驗其真理性的方式之一。


讀完了,讀的很細,還很堵得慌。。。

書名:1984

作者:喬治.奧威爾(英國)

首版時間:1949年

01 老大哥看管著你

當合上《1984》的最後一頁,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感覺一股涼氣從內心深處湧起,悲哀的想哭卻又哭不出來。

書中描寫了一個令人窒息和恐怖的極權主義社會:每個人都被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監控,思想警察也在無時不刻的盯著你。每個人必須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堅信黨的每一句話都無比偉大、光明、正確。即便明明是謊話,也要用「雙重思想」(同時擁有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一方面知道兩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兩者都相信)及時調整自己。總而言之,一個人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能有任何與黨有衝突的想法。否則一個好奇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甚至一個細微的表情,都有可能被當做「思想罪」逮捕,然後人間蒸發。

要想在這樣的世界裡存活,必須及時運用「雙重思想」調整自己的思維,比如:2+2=4是正確的,2+2=5也是正確的。關鍵是黨需要你等於幾,你就要等於幾。在回答時,要不加思索,並從身到心堅定的相信這一點。

政府主要有四個職能部門:真理部,負責刪改歷史,編假新聞;和平部,負責對外戰爭;仁愛部,負責刑訊毒打與改造思想犯;裕民部,負責壓榨民眾的每一種物質需求。

這個世界的戶外牆體,樓梯過道,屋裡屋外到都有一張海報,唯一不同是尺寸大小。海報上有一張英俊粗獷的臉,四五十歲的模樣,留著濃濃的小鬍子。海報設計的很有特點:無論你從那個角度看,那海報上雙眼睛總是跟著你。海報最下邊是一句話:「老大哥在看管著你」。

02 必死的人

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男主角溫斯頓老婆出走了,沒有孩子。是一名外黨黨員,在真理部工作。工作主要內容就是篡改歷史,比如:把真實發生的事,改成成子虛烏有的事;把所有發明創造都改成黨的功勞;所有黨說錯的話,辦錯的事都改成正確的;確保黨要永遠偉大、光明、正確。

久而久之,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雙重思想」這個法寶,再也無法鎮壓溫斯頓的內心想法。直到有一天,他神使鬼差的在日記簿中寫到:「打倒老大哥」。

他犯了思想罪,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溫斯頓,註定要死……

03 要改造的人

女主茱莉婭,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姑娘,常年綁著「青少年反性聯盟」的貞操帶。表面上看起來她是一個模範外黨黨員,曾經做過探子團頭目,言行純粹。集體活動踴躍參加,遊行時總扛著旗幟並歇斯底里的喊著口號。

然而,這只是她自保的方式,私下裡的經常與外黨黨員私通。她的思想交給了黨,身體卻渴望性、愛與自由。

她發現了溫斯頓的與眾不同,於是主動和他走到了一起,開始逐步打造屬於二人的伊甸園。書中這一段,仿若黑白世界裡唯一的色彩。她的思想無罪,但種種行為有罪。

茱莉婭,註定要被改造……

04 自由的人

溫斯頓曾經有一個老婆,一個頭腦里裝滿了口號,對黨絕對服從的「木頭人」。溫斯頓的手每一次碰到她的身體,不是趕緊後退,就是渾身僵硬起來。最為奇妙的是:每當她緊緊的抱著你的同時,你感覺到的卻是她在奮力的把你推開。

偏偏每周她還會準時躺在床上,拉起裙子,不停的催促你趕緊行動起來。在她看來培育下一代,是「盡對黨的責任」,這與性和愛無關。

一年努力,始終沒有懷孕。感覺不能為黨做奉獻的她走了,她完全接受了奴役,自由即奴役。

她是「自由」的!

05 有力量的人

所有孩子從小就被灌輸忠於黨、黨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所以有孩子的家庭是恐怖的,他們會隨時關注父母或陌生人的言行。一旦可疑,就會向思想警察舉報。有時哪怕一句夢話,也會被自己的兒女大義滅親。

內黨黨員是「雙重思想」運用極為熟練的少數人,他們對黨的信仰都無比堅定。認為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必將永遠統治下去。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改造,消滅思想犯。

一個是純粹的無知,一個是從已知重新陷入無知,無知即力量。

他們是最有「力量」的存在。

06 兩個活死人

栗子樹蔭下我出賣你,你也出賣我……

寫出「打倒老大哥」這幾個字,溫斯頓就知道,自己早晚會被處死。至於死法,無非是背後開槍。

不甘坐以待斃,他帶朱莉婭參加了反抗組織:「兄弟會」。拿到了組織首領編寫的《寡頭集體領導的理論與實踐》。溫斯頓把書帶到二人苦心經營的愛巢,看完之後一覺醒來,他們就被捕了。

所謂「兄弟會」,不過是黨的魚鉤誘餌。

毒打、背叛與死亡,溫斯頓早有預料。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黨,從來不直接殺思想犯。

如果思想犯直接槍斃,那麼犯人臨死思想都是自由的,黨堅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每一個思想犯都要經歷思想改造,把腦袋洗的白白的。然後釋放觀察,直到確定改造完成再槍決。

連續的折磨、毒打與藥物注射,摧殘了溫斯頓了身心。他再也沒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可以毫不思索的答出2+2=5,唯一還沒有忘記的就是朱莉婭。

入獄開始,他們就相互出賣:對方的信息、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他們都覺得那些不算什麼,相互出賣的只是外在和已發生的事,自己心中的愛沒有改變。

有人不怕疼,有人不怕死,但每個人都有最害怕的事物。101刑訊室,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溫斯頓不怕死,但最害怕老鼠。當老鼠快要啃噬到他的腦袋時,他瘋狂的喊出了:「去咬朱莉婭吧,怎麼咬都行,不要咬我……」

說出了這句話,他被釋放了。雖然他看起來還活著,實際卻死了。

有一天,他看到了被釋放的朱莉婭。當他的手碰到她的身體,朱莉婭的身體變的僵硬了起來,她再也不是那個軟的可以融化到身邊的人了。

當進入101刑訊室,當面對自己最恐懼事,當說出那句讓對方替代自己受苦那句話,一切就都變了。對一個人的愛,自己親手揉碎,就再也不可能撿回來……

沒有思想沒有愛,也沒有了人的情感,溫斯頓終於變成了一個純粹的人,身後的武裝警察向他開槍了。

臨死前,他看到海報上老大哥隱藏的微笑,不禁想起自己對老大哥的誤解,竟然一直想要掙脫老大哥溫暖的懷抱,多麼可笑。

他愛老大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