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真實 太過驚悚 以致於只能被歸類為科幻


算,屬於社會科學上的科幻。


應該算吧

對於未來社會意識形態的描述和符合科學常理的推斷可以作為是不是科幻作品的標準之一,

1984滿足了這兩點

沒有明顯有悖於常理的推斷

擁有足夠的科學性


當然算是,通俗來講宏觀上可以將科幻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儒勒凡爾納以來關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注重科技設定和未知幻想,更接近我們通常意義理解的科幻。另一類則是喬治威爾斯以來關注政治環境和社會變化類型的科幻,也被稱為社會科幻,這類科幻類型以反烏托邦為代表,相比較科技發展,更多注重的是社會變革和社會秩序演變,1984就是這一類,不過這個分類方法其實並不適用於現代科幻了,從我個人理解,只要是建構出超越現實環境之上的世界觀和新規則都可以理解為科幻。


本人高中生。

前幾天才讀完《1984》。讀完的感受只有一個:真實,過於真實。《1984》寫於1948年,裡面描述的社會在當時應該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存在或者類似吧,倒是跟我國上世紀6,70年代挺像的(是不是涉敏了),算是作者對未來社會意識形態的想像吧。

說《1984》是科幻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感覺《1984》主要還是意在政治諷刺吧,科幻大概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圖。


很多年前看過的一部小說,如果說是科幻的話,也是軟科幻,跟大劉寫的相距甚遠。有點像一個宅男的自導自演。


其實1984不適合算作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要算也只能算軟科幻)在1984中普遍認為的科幻小說的科學特徵並不明顯(其中控制思想依然是通過強制的心理干預)。還是把1984看作一本政治諷刺小說比較合理。

當然,同時反烏托邦小說的《美妙的新世界》作品就會有大量的科幻成分(畢竟作者是大生物學家的孫子)。

但個人認為像這幾本反烏托邦小說僅僅以科幻小說來定義是有點兒委屈它們了,還是視作一種對人類社會的預言吧。


我覺得更像是對制度的一種批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