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个人。

我不仅觉得自己像一个旁观者,有的时候明明已经有点被打动,被感动,然后就自动启用了屏蔽模式:或者在心里自我解嘲,或者马上转移注意力了。关注的永远是事件本身,很少带入感情因素

有时候觉得这样不太好,毕竟共情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基础,而我并没有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所以,我常常知道自己在有些情况下要表达出同情?喜悦?悲伤?等情绪,但是,因为自己都没被打动,所以

就算是安慰也是隔靴搔痒式的,就算是悲伤也没有动过真情…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也不能打动别人,所以,自我觉得与朋友相处,难以深交,应该是自己的原因占多数吧。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啊。但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第一,别人也不知道我的感受;第二,君子之交本来就淡如水,大家也都是吃吃喝喝逛逛玩玩的朋友,也就够了。

只是,偶尔看到很纯粹的友谊或爱情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羡慕,但是,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也就是看看、羡慕一下下罢了。

时间依然流逝,生活还在继续,也许没有感同身受是种缺憾,但并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不好的,反而还会自动屏蔽一些负面情绪影响。

这样想想,其实也还不错


因为经历了,你由一个感性的人转变为一个理性的人了。

所谓感性,是说一个人非常看重个人情感,在做许多事时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即所谓的至情至性。

而理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做选择时不会因为私情而干扰自己,由此做出一个在大局上表现正确,在小节上显得稍微有点无情的选择 。

比如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角张无忌,他就是一个感性的人,在许多大事上著重考虑旁人的感受,所以深得人心(尤其是女人)。但也正因此错失皇帝宝座,被朱氏钻了空子。

相比之下,历史上的朱元璋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了。在天下一统之后,为防部下作乱,几乎把所有的功臣都杀光了,可谓冷血无情,但也在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保住了明朝江山。

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取决于你自己的。这句话不知骗过了多少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才是至理名言。

你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完全是由你的经历决定的。你可以好好想一下,自己究竟经历过什么,才让你发生了这样的改变,或许能发现什么。


经历得多了,看淡了,只有自己是当事人,才会感觉到吧。


感情是不需要去刻意为之的


经历的多了,又或是时间过去的久了,难免会觉得那些感情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当这些感情来了的时候,又忍不住的想拒绝,不想接受,不想承担。


人生本来不就是冷暖自知,但是要尽量做个温暖的人呀


内心防备,难以对别人投入足够的感情 ,没有足够的付出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或许是没有经历过?

或者经历过觉得不过如此?

没关系的,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可以冷眼但不要冷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