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外斜視是斜視中很常見的一種類型,約佔外斜視中的40%以上。間歇性外斜視能夠通過融合功能控制眼位的正位,精力不集中或者破壞融合後表現出顯性外斜視,也就是說正位和外斜視狀態是間歇存在的。

主要表現為:有時外斜視,有時能夠控制正位;顯性外斜視出現頻率及斜視角不穩定,休息、晨起出現少、斜視角度小甚至無,下午或勞累後加重;幼兒一般無復視及視疲勞癥狀,青少年發病早期可能有復視。

也有人稱為隱-顯外斜視,但是和外隱斜、恆定性外斜視都有根本的區別。

外隱斜與間歇性外斜視的不同在於:外隱斜在遮蓋後能暴露出輕度的外斜視,去除遮蓋後很快回到正位,不會持續的停留在外斜位;而後者可停留在外斜視狀態。兩者在角度上也有差別,外隱斜的角度一般很小,間歇性外斜視角度稍大。可以通過單眼遮蓋1小時去區分兩者。

很多學者都認為間歇性外斜視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出現斜視的時間增加、雙眼抑制加重,可能會隨著潛在融合功能的失去變成恆定性外斜視。

Hiles和von Noorden分別對48例、51例間歇性外斜視患者進行11年和3.5年的追蹤觀察,前者發現有2例發展成恆定性外斜視,後者發現有79%的人病情進展(斜視角度、斜的頻率、視功能情況)。

所以也有很多學者認為間歇性外斜視分為進行性和非進行性兩種。

由於間歇性外斜視存在融合功能功能,所以對斜視角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此最佳手術年齡以及最佳手術時機都存在一定的爭議。



是的。斜視的發展有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隱形斜視,發展到第二個階段就是間歇性斜視,進一步加深發展到第三階段變成顯性斜視。

間歇性斜視分為間歇性外斜視和間歇性內斜視。一般間歇性斜視是雙眼融合的調節與集合功能失調導致。

具體需要通過正確的驗光檢查,給予佩戴合適的眼鏡,再結合良好的用眼習慣或適當的訓練來消除。


會的,間歇性斜視本就是隱性斜視到顯性斜視之間的過渡階段,但是這個過渡階段有多長時間,是因人而異的。

建議做融像功能訓練。


這個要看情況了,病因是關鍵因素。最好趕緊做斜視訓練糾正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