啔v少,且正在上學,沒有接觸社會,認識的人不多,而且大多一個樣。要麼開朗,要麼活潑,要麼沉默寡言,要麼智商較高,要麼斤斤計較,總之就這麼幾種。

寫小說時,塑造的人物很多,難免感到重複,自己讀了一遍,發現人物基本只有那麼幾個類型,請問大家如何塑造多樣而又真實的人物?


我帶這個問題去找體育老師。

她二話不說,將一本書摔到我臉上。

我捧起一看,竟是《本草綱目》。

我強裝鎮定,對體育老師說:「你別捕風捉影!那幾位中醫小姐姐,只是很純潔的關注了我,她們並沒有別的企圖!」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做賊心虛!有種聽體育老師把話說完。」


體育老師說,要塑造多樣的人物,方法有很多。

如果實在太懶,那不妨按照《本草綱目》來做設定。

中藥的藥性,被概括成四大項:

一、四氣五味:寒、熱、溫、涼為四氣。辛、甘、酸、苦、鹹為五味。

在創作小說的語境下,指人物的性格特徵與心理特徵。

二、歸經:藥物作用的定位。

在創作小說的語境下,指人物所處在的社會階層。如:高層、中層、底層。

三、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發散上行,沉是瀉利下行。

在創作小說的語境下,指人物的人生境遇與精神狀態。

人生境遇是上升,還是下降。精神狀態是奮起,還是沉淪。

四、毒性:大毒、小毒、無毒。

在創作小說的語境下,指人物的殺伐果決程度。


體育老師說,當我們可以把人物看做中藥時,每個人物就都具有了藥性。

我們舉個人物例子:

四氣五味:熱、苦

歸經:底層

升降浮沉:降、沉

毒性:大毒

總結起來就是:性格特徵為熱,心理特徵為苦,身處在社會底層,人生境遇下降,精神狀態沉淪,殺伐果決程度高。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猜猜這個人物是誰?」

我:「這個人物如果是女性,那就是潘金蓮。如果是男性,那就是楊志。」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覺得這套方法如何?」

我:「不咋地!有點像脫褲子放屁。」


這種方法的好處有三:

一、面面俱到,可以更輕鬆的設定人物。

二、化繁為簡,可以更清晰的認識人物。

三、生動活潑,可以更直接的展現人物。

我:「這牛吹的!臉皮真厚!」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不想活了?」



當我們以藥性來設定人物之後,還會發生什麼事情?

中藥的相生相剋理論,就能自然而然的應用到人物關係之中。

中藥配方的君、臣、佐、使理論,也能自然而然的應用到人物配搭之中。

使故事的矛盾衝突,在人物設定上就能輕鬆取得依據和線索。


我:「能不能舉幾個例子啊?」

比如:黃連。

四氣五味:寒、苦

歸經:高層

升降浮沉:升、沉

毒性:大毒

黃連能清熱燥濕、瀉熱、解毒。

在小說創作的語境中就是:性格特徵寒,心理特徵苦,身處社會高層,人生境遇上升,精神狀態沉淪,殺伐果決程度高,這就是如黃連一樣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在故事中,可以用來掃他人的興,打擊他人的熱情,幫助陷入成功學的人脫離認知誤區。

在中藥理論中,牛奶可以剋制黃連。

當故事中,需要剋制黃連式人物,那麼就用牛奶式人物。

-------------

再比如:半夏。

四氣五味:溫、辛

歸經:中層

升降浮沉:降、浮

毒性:大毒

半夏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的作用。

在小說創作的語境中就是:性格特徵溫,心理特徵辛,身處社會中層,人生境遇下降,精神狀態奮起,殺伐果決程度高,這就是如半夏一樣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在故事中,可以用來疏導他人的情緒,安慰受挫折的人,幫助落魄的人重新鼓起奮鬥的勇氣。

在中藥理論中,烏頭是專門剋制半夏的。

當故事中,需要剋制半夏式人物,那麼首選就是烏頭式人物。

-----------

現在,假設我們要寫一部小說,根據主角團隊的奮鬥目標,我們可以借用阿膠、雲南白藥、六味地黃丸等古代名方的配伍來設定主角團隊。

例如,名方:小青龍湯。

配伍:麻黃、芍藥、細辛、炙甘草、乾薑、桂枝、五味子、半夏。

這一套看起來是不是挺帶感?

姑且不論我們能寫成啥樣?只是這一套人物配伍,就能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吹牛了!

我:「真能胡扯!我豈會中計?」


點開了這個問題,我想說的卻是另外一個話題。

多少也有點關係。

先分享一個小竅門,在所有形式的文學創作中,所謂人物的「多樣」和「真實」都不重要,討論這個觀點的基礎是,你確實是一個創作者而不是消費者。

對創作者來說,塑造人物最重要的是什麼?

讓人記住。

這是一句百分之百正確的廢話。

也是一條至理。

如果你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無所不用其極,相信後面的表現多少會比以往亮眼一些。

似乎無所不用其極的說法有些抽象了,那麼不妨暫時放空思想,讓眼前浮現下面的形象。

周星馳電影《功夫》裏的理髮師醬爆那「猶抱琵琶半遮面」且似乎微微搖曳著的屁股。

這個形象,創造性地解決了「如何讓人瞬間理解『無釐頭』概念」的重大命題。

為什麼一個成年的男人竟會如此不顧體面,整天露著半邊屁股走來走去?

他只消花一點點力氣就可以把褲子提上去,為什麼不呢?

只因為導演想讓觀眾一眼就記住這個角色。

開朗的人到處有,見了誰都敢撲上去親一口的肯定不多。

智商高的人也不少見,但智商高卻不知道走路先邁哪條腿的你見過嗎?

斤斤計較到每回撇大條都要跑去三公里外公廁的應該也是稀有物種了吧?

以上說的不是創作人物的方法,而是一種策略,也可說是一種精神。

本來就是在講故事,不要計較什麼真實不真實,在被人記住面前,一切你以為更重要的其實都是次要的。


大家可以先試著回憶一下,那些我們很喜歡看的小說,是不是有一個人物是我們特別喜歡或者說是特別心疼的。


我們似乎已經和那些人物建立了聯繫,他們不再是文字上表達出來的乾巴巴的人物,而變成了實在的、具體的、有情感的人物。


他們與我們的生命似乎是貼合在一起了的,就像是我們現實生活裏所熟悉的人,我們可以準確地認出他們,甚至,我們還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如果要說,一部小說裏最重要的是什麼?那肯定是人物。一部小說甚至可以不要情節,不要衝突,不要環境,但人物是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應該怎麼樣來塑造我們想要的人物呢?

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確定人物,在這部小說裏,人物都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些?配角是哪些?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先需要確認主人公,考慮清楚這部小說裏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像是磁鐵一樣,會讓小說內容聚集成為整體,並且散發出巨大的能量,讓整部小說籠罩著主角的光環。


既然主人公如此重要,那我們在選擇主人公的時候,就應該多加註意,假如主人公選擇成功的話,小說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


作家在選擇主人公時,經常會從身邊的人物或者見到的、聽到的人物入手。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寧娜》中的安娜,就來自於他認識的普希金女兒瑪利婭、朋友的姐姐季西科娃和鄰近村子的安娜,他將現實生活中的這三個人物進行結合,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來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安娜形象;


還有的作家,在選擇主人公時,常常以自己為藍本。我們熟知的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維特、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中的簡·愛、杜拉斯的《情人》中的法國女孩等等,幾乎全是來源於作家自己的親身經歷。


無論是取材於身邊的人物,還是直接來源於自己,我們都發現這裡的人物都是與「我」相關的。


這就告訴我們,當我們寫作的時候,要把自己研究透徹,不斷地去反思和重新審視自己,當我們對自己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以後,我們也就有了一直可以寫下去的素材,我們也由對自己的瞭解,瞭解到了他人,這樣的話,我們在塑造人物角色的時候,會容易簡單許多。


其實說到底,很多作家儘管寫了很多小說,塑造了很多主人公,但我們深入去探究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只是在不斷地重複寫自己以及自己的經歷。


確立好主人公以後,我們就要大致確定一下配角了。契訶夫曾經形象的例比過主角和配角的關係:「如果星星沒有意義,月亮也便失去意義。」配角在小說裏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一般而言,配角一定要有用。


他不像主人公一樣隨性,只需要作者的一個想法或者夢境就可以出來了。配角必須要在小說之中起輔助作用,這裡的作用分為兩個,一是幫助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要推動小說情節發展,配角就要阻礙或幫助主人公願望的達成,這就好像小說中有兩個陣營,配角需要選擇一個陣營加入;


另外一個作用是幫助塑造主人公的形象,配角的出現是為了讓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體和生動。當然,有的配角是這有兩種作用兼有的。大家可以試著回憶一下之前讀的小說裏的配角,是不是基本上是這個樣子設置的。


當主人公和配角都確立好之後,小說的人物基本就形成了。我們作為寫作者,就可以去塑造好的人物了。


塑造好人物有沒有什麼技法呢?


首先我們得掌握一個最基礎的原則,那就是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必須要把這個人物的性格、情緒等等展示出來,能形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而不是一句話乾巴巴。


很多剛開始寫作的人會忽略掉這一點,寫一個人物外貌的時候,簡單地寫她長得很好看;寫一個人物內心的傷痛時,就直接說他感覺難受極了,眼淚唰唰地往下流……這樣的人物塑造明顯是失敗的。


小說中的人物應該是鮮活、有生命的,所以這種直接而沒有感情的講述,會喪失掉這個人物的生命力,也會讓讀者拒絕這個人物,無法在內心深處與之產生共鳴。


所以,我們在敘述的時候,就應該讓人物有畫面感。人物不是由作家講出來的,而是由作家展示出來的。


《紅樓夢》中,每個人物出場都是詳盡的外貌描寫,從眉目、神態、服裝等等入手,很詳盡地描繪人物,就像是相片一樣細緻。


這屬於正面描寫,還有一種是側面描寫,比如《安娜·卡列寧娜》中對安娜的描寫,則是通過列文、弗龍斯基的母親、基蒂等的評價來展示安娜的美貌的。這種對美貌的描述就會比較客觀,也能更容易贏得讀者的認同。


同理,在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感受的時候,也應當用展示的方式,這樣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進入到和人物一樣的情感之中。託爾斯泰寫安娜臥軌自殺時的大手筆讓人嘆服。


大多數人寫的時候,恐怕幾句話就交待完了,寫成像是:「安娜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她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羣和賓士而過的火車,想著自己跳下去好啦,她也終於跳下去了。」


但託爾斯泰不是,他先用了很大的篇幅講安娜內心世界的痛苦和矛盾,包括他對弗龍斯基的猜忌、對兒子的思念、對基蒂的嫉妒等等,然後像是動態畫面一樣,記述了安娜臥軌的全過程:


「她想倒在和她拉平了的第一輛車廂的車輪中間。但是她因為從胳膊上往下取小紅皮包而耽擱了,已經太晚了;中心點已經開過去。她不得不等待下一節車廂。一種彷彿她入浴時所體會到的心情襲上了她的心頭,於是她畫了個十字。


這種熟悉的畫十字的姿勢在她心中喚起了一系列少女時代和童年時代的回憶,籠罩著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轉瞬間生命以它過去的全部輝煌的歡樂呈現在她面前。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4 節內容

鹽選專欄

揭祕一部小說的誕生:24 堂課幫你成為寫作達人

雨落荒原 資深文學雜誌編輯 。

24 小節 | 8 小時

¥99.00 會員免費


謝邀。

重點放在故事上吧,別整太多樣的人物,沒必要。

就拿我前不久剛看過的滄元圖來說,裡面的人物基本都是為劇情服務的臉譜化工具人,立體?血肉豐滿?不需要的(沒有貶低的意思,只是想告訴答主弄清楚重點)。

你要是有志向寫出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獨特的人物,那就多看看傳統文學吧,或者多留心自己身邊的人。

比如說你班上坐靠窗位置,留著單馬尾的女同學,表面上看她貌不驚人行事低調,可她實際上是古武傳人,父親更是龍組精銳,但在數年前一次圍剿美帝特工的行動中不幸被美帝的異能者殺死。

從那時起,她苦練古武,發誓不將仇敵挫骨揚灰,便不貪圖享樂,不談終身大事。

但她本就是個喜歡毛茸茸玩具和可愛小動物,有著中意男生的妙齡女孩,每日枯燥且壓抑的修鍊讓她身心俱疲,可她卻無法向任何人傾訴這一切。

看著她的意中人向別的女孩表白,看著兩人手牽手漫步夕陽下,她不禁問自己,這一切值得嗎?

又或者,你知道你班主任的真實身份嗎?

30年前,中華古武界出了一位絕世高手,他善用暗器,人稱千手閻王,據說他曾在一夜之間奔襲大半美帝,連殺九名高官,只因那九人與他愛妻之死有關。

美帝異能者組織震怒,派出四大天王與不下百名異能者圍追堵截,最終在太平洋中一艘遊輪上找到了正在曬月亮的千手閻王,雙方一場大戰,打得日月無光,海水倒流。

三日後,四大金剛變成三大金剛,百名異能者僅剩不到三成,美帝異能組織對外宣稱千手閻王已死,但沒人知道的是,世上確實少了一個暗器無雙的千手閻王,但多了一位勤勤懇懇的教育園丁...

還有,你可曾留意過校門口那個謝頂的胖保安?

可曾觀察過那位打飯時手總有些抖的食堂阿姨?


先將人物性格設定好。

然後將這個人物將要經歷的事情列出來。

準備一枚硬幣。

將自己徹底代入人物,尋找事情的解決辦法,用硬幣輔助選擇事件的好壞走向。

在人物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選擇對人物進行調整。

這樣一路走下去,兩個完全一樣的人物會走出完全不同的道路。

這樣就可以輕鬆的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來。

缺點是代入太深的話,作者容易精神分裂。


可以看看星座,不開玩笑,只要你不是用來對照現實的性格,而是用來設定人物的話,那就真的非常好用,另外還有九型人格,MBTI之類的,多看看這些絕對都是很有幫助的,另外就是可以用Excel列個表格,然後填上人物名字和各種特質,用打分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哪怕是大同小異的人物,也很容易就能看出差別,而且還可以專門設計一些對應這些特質的事件,以此來展現哪怕是相似的兩人也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當然有時候人物太多,那可能確實無可避免會地造成重複感,而這時候就需要精簡團體了,也就是說盡量不要讓相似的人物在同一時間出場。

這是我之前看到的一張圖,雖然是一部漫畫裡面的,但是覺得對創作故事來說很有幫助就留下來了。

司令官指的是類似「領袖」一樣的存在,負責引導對話的走向,調和者很容易理解,就是那種和事佬的類型,而滑稽者的話其實指的更多的是那種擅長活躍氣氛的人,中彈者纔是真正的用自己去滑稽別人,即那種經常出糗的人,感受者基本也就是字面意思,內心纖細擅長傾聽的類型。

實際上在一個場景中,如果同時存在超過5個人的話也確實給人感覺會比較亂,但是如果讓相同類型的人交替出場,並用一些事件來表現出差異的話,那麼其實也很容易就能表現出十人十色的感覺出來,當然專門用事件來表現人物可能有些本末倒置,但是隻要有那個意識的話,想要區分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而且說實話設定人物數值也是滿有趣的,就和設定遊戲裡面的能力值一樣,不過要小心設定的時候不要喜歡的人物就往高了去設定,因為那充其量只是一種傾向,而不是真正的能力上的區分(可能性格與真正的能力值分開用不同的表格會比較好吧,我個人是圖方便就放在一起了)。


把歷史人物往下扒就行了

關羽改成青天,青龍偃月刀改成狗頭鍘

青天改成寶玉,狗頭鍘改成一枝花


說真的,你能把自己說的這幾種人物塑造好,就已經不錯了


你先想想如何簡潔生動的把自己描寫出來,再去描寫別人吧。

實在不行還有一招就是把人物跟自己打過交道的人身上套,比如一些小習慣一些小的癖好

再不行就最簡單的,設立二元衝突的人物形象吧,百試不爽....喜歡流浪動物的冷血殺手、喜歡養花的鐵血大漢.....表面魅惑實則純情的少女....實力強勁但沒個正經的老頭.....


同新手,說點自己的方法吧,供題主參考。

一、標籤化。

給每個人物安排一個最顯眼的標籤,即表現出來的第一印象。

但這樣還是會有一個問題,如果人物多了,性格標籤好像也沒那麼多可用。

怎麼辦?細化。

同樣是沉默寡言,A靦腆內向細聲細氣,B雖然沉默是金但擲地有聲,C性格淡漠講話不愛看人,彷彿活在自己世界裡。

在這種細化處理下,一個大類的性格可以分出幾種不同的人物。

二、通過其他特徵區分。

這點和一有些類似。

人物的口頭禪,習慣性表情和動作,偏好的衣著打扮,都能從側面提現一個人的個性。

同樣是開朗,短髮運動裝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和馬尾短裙笑容甜美陽光的女孩子,給人的感覺還是有區別的。

至於原因,我也說不清楚,大概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某種刻板印象代入導致吧。

三、排列組合。

這個兼併了一和二,我想題主自己應該也有所覺察,將性格標籤組合出的人物角色,哪怕有一個標籤是相同的,另外兩個不同,那就是絕對不同的人物。

四、內在塑造。

這個算是人物中後期的塑造了,外在性格表現相近的人物,在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三觀,不同的信念和目的驅使下,會形成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個不細說了,因為說不明白……我也還在這條路上摸索當中。

題外話,看到這個問題有點開心。

個人感覺,有這種用心塑造角色的心態的作者,如果能堅持下去,不走太多彎路,不固執己見,寫出好作品的幾率還是挺大的。

題主加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