啔v少,且正在上学,没有接触社会,认识的人不多,而且大多一个样。要么开朗,要么活泼,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智商较高,要么斤斤计较,总之就这么几种。

写小说时,塑造的人物很多,难免感到重复,自己读了一遍,发现人物基本只有那么几个类型,请问大家如何塑造多样而又真实的人物?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她二话不说,将一本书摔到我脸上。

我捧起一看,竟是《本草纲目》。

我强装镇定,对体育老师说:「你别捕风捉影!那几位中医小姐姐,只是很纯洁的关注了我,她们并没有别的企图!」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做贼心虚!有种听体育老师把话说完。」


体育老师说,要塑造多样的人物,方法有很多。

如果实在太懒,那不妨按照《本草纲目》来做设定。

中药的药性,被概括成四大项:

一、四气五味:寒、热、温、凉为四气。辛、甘、酸、苦、咸为五味。

在创作小说的语境下,指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特征。

二、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

在创作小说的语境下,指人物所处在的社会阶层。如:高层、中层、底层。

三、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

在创作小说的语境下,指人物的人生境遇与精神状态。

人生境遇是上升,还是下降。精神状态是奋起,还是沉沦。

四、毒性:大毒、小毒、无毒。

在创作小说的语境下,指人物的杀伐果决程度。


体育老师说,当我们可以把人物看做中药时,每个人物就都具有了药性。

我们举个人物例子:

四气五味:热、苦

归经:底层

升降浮沉:降、沉

毒性:大毒

总结起来就是:性格特征为热,心理特征为苦,身处在社会底层,人生境遇下降,精神状态沉沦,杀伐果决程度高。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猜猜这个人物是谁?」

我:「这个人物如果是女性,那就是潘金莲。如果是男性,那就是杨志。」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觉得这套方法如何?」

我:「不咋地!有点像脱裤子放屁。」


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三:

一、面面俱到,可以更轻松的设定人物。

二、化繁为简,可以更清晰的认识人物。

三、生动活泼,可以更直接的展现人物。

我:「这牛吹的!脸皮真厚!」

有耿直的朋友忍不住:「老黑你不想活了?」



当我们以药性来设定人物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中药的相生相克理论,就能自然而然的应用到人物关系之中。

中药配方的君、臣、佐、使理论,也能自然而然的应用到人物配搭之中。

使故事的矛盾冲突,在人物设定上就能轻松取得依据和线索。


我:「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啊?」

比如:黄连。

四气五味:寒、苦

归经:高层

升降浮沉:升、沉

毒性:大毒

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热、解毒。

在小说创作的语境中就是:性格特征寒,心理特征苦,身处社会高层,人生境遇上升,精神状态沉沦,杀伐果决程度高,这就是如黄连一样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故事中,可以用来扫他人的兴,打击他人的热情,帮助陷入成功学的人脱离认知误区。

在中药理论中,牛奶可以克制黄连。

当故事中,需要克制黄连式人物,那么就用牛奶式人物。

-------------

再比如:半夏。

四气五味:温、辛

归经:中层

升降浮沉:降、浮

毒性:大毒

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的作用。

在小说创作的语境中就是:性格特征温,心理特征辛,身处社会中层,人生境遇下降,精神状态奋起,杀伐果决程度高,这就是如半夏一样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故事中,可以用来疏导他人的情绪,安慰受挫折的人,帮助落魄的人重新鼓起奋斗的勇气。

在中药理论中,乌头是专门克制半夏的。

当故事中,需要克制半夏式人物,那么首选就是乌头式人物。

-----------

现在,假设我们要写一部小说,根据主角团队的奋斗目标,我们可以借用阿胶、云南白药、六味地黄丸等古代名方的配伍来设定主角团队。

例如,名方:小青龙汤。

配伍: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这一套看起来是不是挺带感?

姑且不论我们能写成啥样?只是这一套人物配伍,就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吹牛了!

我:「真能胡扯!我岂会中计?」


点开了这个问题,我想说的却是另外一个话题。

多少也有点关系。

先分享一个小窍门,在所有形式的文学创作中,所谓人物的「多样」和「真实」都不重要,讨论这个观点的基础是,你确实是一个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

对创作者来说,塑造人物最重要的是什么?

让人记住。

这是一句百分之百正确的废话。

也是一条至理。

如果你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相信后面的表现多少会比以往亮眼一些。

似乎无所不用其极的说法有些抽象了,那么不妨暂时放空思想,让眼前浮现下面的形象。

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理发师酱爆那「犹抱琵琶半遮面」且似乎微微摇曳著的屁股。

这个形象,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让人瞬间理解『无厘头』概念」的重大命题。

为什么一个成年的男人竟会如此不顾体面,整天露著半边屁股走来走去?

他只消花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把裤子提上去,为什么不呢?

只因为导演想让观众一眼就记住这个角色。

开朗的人到处有,见了谁都敢扑上去亲一口的肯定不多。

智商高的人也不少见,但智商高却不知道走路先迈哪条腿的你见过吗?

斤斤计较到每回撇大条都要跑去三公里外公厕的应该也是稀有物种了吧?

以上说的不是创作人物的方法,而是一种策略,也可说是一种精神。

本来就是在讲故事,不要计较什么真实不真实,在被人记住面前,一切你以为更重要的其实都是次要的。


大家可以先试著回忆一下,那些我们很喜欢看的小说,是不是有一个人物是我们特别喜欢或者说是特别心疼的。


我们似乎已经和那些人物建立了联系,他们不再是文字上表达出来的干巴巴的人物,而变成了实在的、具体的、有情感的人物。


他们与我们的生命似乎是贴合在一起了的,就像是我们现实生活里所熟悉的人,我们可以准确地认出他们,甚至,我们还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如果要说,一部小说里最重要的是什么?那肯定是人物。一部小说甚至可以不要情节,不要冲突,不要环境,但人物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应该怎么样来塑造我们想要的人物呢?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确定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人物都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些?配角是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先需要确认主人公,考虑清楚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像是磁铁一样,会让小说内容聚集成为整体,并且散发出巨大的能量,让整部小说笼罩著主角的光环。


既然主人公如此重要,那我们在选择主人公的时候,就应该多加注意,假如主人公选择成功的话,小说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


作家在选择主人公时,经常会从身边的人物或者见到的、听到的人物入手。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就来自于他认识的普希金女儿玛利娅、朋友的姐姐季西科娃和邻近村子的安娜,他将现实生活中的这三个人物进行结合,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创造出来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安娜形象;


还有的作家,在选择主人公时,常常以自己为蓝本。我们熟知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杜拉斯的《情人》中的法国女孩等等,几乎全是来源于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


无论是取材于身边的人物,还是直接来源于自己,我们都发现这里的人物都是与「我」相关的。


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写作的时候,要把自己研究透彻,不断地去反思和重新审视自己,当我们对自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以后,我们也就有了一直可以写下去的素材,我们也由对自己的了解,了解到了他人,这样的话,我们在塑造人物角色的时候,会容易简单许多。


其实说到底,很多作家尽管写了很多小说,塑造了很多主人公,但我们深入去探究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写自己以及自己的经历。


确立好主人公以后,我们就要大致确定一下配角了。契诃夫曾经形象的例比过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如果星星没有意义,月亮也便失去意义。」配角在小说里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一般而言,配角一定要有用。


他不像主人公一样随性,只需要作者的一个想法或者梦境就可以出来了。配角必须要在小说之中起辅助作用,这里的作用分为两个,一是帮助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要推动小说情节发展,配角就要阻碍或帮助主人公愿望的达成,这就好像小说中有两个阵营,配角需要选择一个阵营加入;


另外一个作用是帮助塑造主人公的形象,配角的出现是为了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当然,有的配角是这有两种作用兼有的。大家可以试著回忆一下之前读的小说里的配角,是不是基本上是这个样子设置的。


当主人公和配角都确立好之后,小说的人物基本就形成了。我们作为写作者,就可以去塑造好的人物了。


塑造好人物有没有什么技法呢?


首先我们得掌握一个最基础的原则,那就是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必须要把这个人物的性格、情绪等等展示出来,能形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而不是一句话干巴巴。


很多刚开始写作的人会忽略掉这一点,写一个人物外貌的时候,简单地写她长得很好看;写一个人物内心的伤痛时,就直接说他感觉难受极了,眼泪唰唰地往下流……这样的人物塑造明显是失败的。


小说中的人物应该是鲜活、有生命的,所以这种直接而没有感情的讲述,会丧失掉这个人物的生命力,也会让读者拒绝这个人物,无法在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


所以,我们在叙述的时候,就应该让人物有画面感。人物不是由作家讲出来的,而是由作家展示出来的。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出场都是详尽的外貌描写,从眉目、神态、服装等等入手,很详尽地描绘人物,就像是相片一样细致。


这属于正面描写,还有一种是侧面描写,比如《安娜·卡列宁娜》中对安娜的描写,则是通过列文、弗龙斯基的母亲、基蒂等的评价来展示安娜的美貌的。这种对美貌的描述就会比较客观,也能更容易赢得读者的认同。


同理,在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感受的时候,也应当用展示的方式,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进入到和人物一样的情感之中。托尔斯泰写安娜卧轨自杀时的大手笔让人叹服。


大多数人写的时候,恐怕几句话就交待完了,写成像是:「安娜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她看著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宾士而过的火车,想著自己跳下去好啦,她也终于跳下去了。」


但托尔斯泰不是,他先用了很大的篇幅讲安娜内心世界的痛苦和矛盾,包括他对弗龙斯基的猜忌、对儿子的思念、对基蒂的嫉妒等等,然后像是动态画面一样,记述了安娜卧轨的全过程:


「她想倒在和她拉平了的第一辆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胳膊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中心点已经开过去。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


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著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4 节内容

盐选专栏

揭秘一部小说的诞生:24 堂课帮你成为写作达人

雨落荒原 资深文学杂志编辑 。

24 小节 | 8 小时

¥99.00 会员免费


谢邀。

重点放在故事上吧,别整太多样的人物,没必要。

就拿我前不久刚看过的沧元图来说,里面的人物基本都是为剧情服务的脸谱化工具人,立体?血肉丰满?不需要的(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想告诉答主弄清楚重点)。

你要是有志向写出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那就多看看传统文学吧,或者多留心自己身边的人。

比如说你班上坐靠窗位置,留著单马尾的女同学,表面上看她貌不惊人行事低调,可她实际上是古武传人,父亲更是龙组精锐,但在数年前一次围剿美帝特工的行动中不幸被美帝的异能者杀死。

从那时起,她苦练古武,发誓不将仇敌挫骨扬灰,便不贪图享乐,不谈终身大事。

但她本就是个喜欢毛茸茸玩具和可爱小动物,有著中意男生的妙龄女孩,每日枯燥且压抑的修炼让她身心俱疲,可她却无法向任何人倾诉这一切。

看著她的意中人向别的女孩表白,看著两人手牵手漫步夕阳下,她不禁问自己,这一切值得吗?

又或者,你知道你班主任的真实身份吗?

30年前,中华古武界出了一位绝世高手,他善用暗器,人称千手阎王,据说他曾在一夜之间奔袭大半美帝,连杀九名高官,只因那九人与他爱妻之死有关。

美帝异能者组织震怒,派出四大天王与不下百名异能者围追堵截,最终在太平洋中一艘游轮上找到了正在晒月亮的千手阎王,双方一场大战,打得日月无光,海水倒流。

三日后,四大金刚变成三大金刚,百名异能者仅剩不到三成,美帝异能组织对外宣称千手阎王已死,但没人知道的是,世上确实少了一个暗器无双的千手阎王,但多了一位勤勤恳恳的教育园丁...

还有,你可曾留意过校门口那个谢顶的胖保安?

可曾观察过那位打饭时手总有些抖的食堂阿姨?


先将人物性格设定好。

然后将这个人物将要经历的事情列出来。

准备一枚硬币。

将自己彻底代入人物,寻找事情的解决办法,用硬币辅助选择事件的好坏走向。

在人物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选择对人物进行调整。

这样一路走下去,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物会走出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样就可以轻松的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来。

缺点是代入太深的话,作者容易精神分裂。


可以看看星座,不开玩笑,只要你不是用来对照现实的性格,而是用来设定人物的话,那就真的非常好用,另外还有九型人格,MBTI之类的,多看看这些绝对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就是可以用Excel列个表格,然后填上人物名字和各种特质,用打分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哪怕是大同小异的人物,也很容易就能看出差别,而且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对应这些特质的事件,以此来展现哪怕是相似的两人也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当然有时候人物太多,那可能确实无可避免会地造成重复感,而这时候就需要精简团体了,也就是说尽量不要让相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出场。

这是我之前看到的一张图,虽然是一部漫画里面的,但是觉得对创作故事来说很有帮助就留下来了。

司令官指的是类似「领袖」一样的存在,负责引导对话的走向,调和者很容易理解,就是那种和事佬的类型,而滑稽者的话其实指的更多的是那种擅长活跃气氛的人,中弹者才是真正的用自己去滑稽别人,即那种经常出糗的人,感受者基本也就是字面意思,内心纤细擅长倾听的类型。

实际上在一个场景中,如果同时存在超过5个人的话也确实给人感觉会比较乱,但是如果让相同类型的人交替出场,并用一些事件来表现出差异的话,那么其实也很容易就能表现出十人十色的感觉出来,当然专门用事件来表现人物可能有些本末倒置,但是只要有那个意识的话,想要区分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而且说实话设定人物数值也是满有趣的,就和设定游戏里面的能力值一样,不过要小心设定的时候不要喜欢的人物就往高了去设定,因为那充其量只是一种倾向,而不是真正的能力上的区分(可能性格与真正的能力值分开用不同的表格会比较好吧,我个人是图方便就放在一起了)。


把历史人物往下扒就行了

关羽改成青天,青龙偃月刀改成狗头铡

青天改成宝玉,狗头铡改成一枝花


说真的,你能把自己说的这几种人物塑造好,就已经不错了


你先想想如何简洁生动的把自己描写出来,再去描写别人吧。

实在不行还有一招就是把人物跟自己打过交道的人身上套,比如一些小习惯一些小的癖好

再不行就最简单的,设立二元冲突的人物形象吧,百试不爽....喜欢流浪动物的冷血杀手、喜欢养花的铁血大汉.....表面魅惑实则纯情的少女....实力强劲但没个正经的老头.....


同新手,说点自己的方法吧,供题主参考。

一、标签化。

给每个人物安排一个最显眼的标签,即表现出来的第一印象。

但这样还是会有一个问题,如果人物多了,性格标签好像也没那么多可用。

怎么办?细化。

同样是沉默寡言,A腼腆内向细声细气,B虽然沉默是金但掷地有声,C性格淡漠讲话不爱看人,仿佛活在自己世界里。

在这种细化处理下,一个大类的性格可以分出几种不同的人物。

二、通过其他特征区分。

这点和一有些类似。

人物的口头禅,习惯性表情和动作,偏好的衣著打扮,都能从侧面提现一个人的个性。

同样是开朗,短发运动装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和马尾短裙笑容甜美阳光的女孩子,给人的感觉还是有区别的。

至于原因,我也说不清楚,大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刻板印象代入导致吧。

三、排列组合。

这个兼并了一和二,我想题主自己应该也有所觉察,将性格标签组合出的人物角色,哪怕有一个标签是相同的,另外两个不同,那就是绝对不同的人物。

四、内在塑造。

这个算是人物中后期的塑造了,外在性格表现相近的人物,在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信念和目的驱使下,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个不细说了,因为说不明白……我也还在这条路上摸索当中。

题外话,看到这个问题有点开心。

个人感觉,有这种用心塑造角色的心态的作者,如果能坚持下去,不走太多弯路,不固执己见,写出好作品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题主加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