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按這樣一個標註來評比:一膽,二力,三功夫(技巧),四反應,五速度,六實戰。武魯二人的膽、力、實戰,都應該在差不多的水平線上。但是武松的技巧性,反應與速度明顯高於魯智深。因此如果真地性命相搏,應該是武松會活到最後。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如果分析的話可能還是能得點結果。

武松是妥妥六邊形滿級戰士,就像開了狂暴模式一往無前不把敵人砍死不罷休,但縱觀水滸,武松的主要戰績是在上山之前。敗績幾乎沒有,唯一讓我覺得意難平的是孔家莊的狗(哈哈哈哈哈開玩笑)。飛雲浦、蜈蚣嶺、鴛鴦樓、獅子樓、快活林的都是殺得酣暢淋漓。個人在熟讀水滸四遍之後總結三位梁山上可以和武松鬥上一百回合不敗的:盧俊義、魯智深、關勝。以上三位不說誰相較於武二武功誰上誰下,只是本人在考慮了力量,技巧,敏捷度,應變能力等戰場上不可忽視的要素進行的判斷。

魯達此人力量值是滿的,六十二斤水磨禪杖作為武器,打架的時候還要不停揮舞,力氣之大可見一斑。然而武松力量也絕不弱。百斤石頭說拋就拋,徒手打死老虎,劈馬頭,而施老爺子本人也寫到,渾身上下千百斤力氣。武松在力量上可與魯達匹敵。

然而在敏捷度和應變能力上個人覺得魯達略遜一籌。就像其中一個答主說的一樣,飛雲浦上如果是同樣帶著枷鎖且負傷的林沖或者盧俊義,可能只能坐以待斃。武松有一股衝勁兒,再重的枷鎖也鎖不住他。並且打死老虎啊!老虎作為叢林裏食物鏈頂端般存在的猛獸,力量無可厚非,再加上速度,貓科動物本有的敏捷度...武二一個閃神可能就立馬丟掉性命。可見他在面對這種極端惡劣的突發情況時的沉穩、淡定是難以找第二個人來和他相較的。魯達第一場是拳打鎮關西,三拳打死了切了大半天肉的鄭屠,只能說明他的忠勇義,難以在此看出他的武功有多高強。後來喝醉了鬧過兩次五臺山,打爛了門口的神像,數十位僧侶也難以和他的蠻力相抗衡,這和後來的倒拔垂楊柳能合併看出蠻力很大。然後菜園子裏和林沖切磋,友誼賽,深得當時還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賞識,能看出功夫不差。瓦罐寺裏碰到生鐵佛和飛天夜叉,此二人功夫不差,且不是平常武功。二人配合相當一上一下的站位讓肚子餓著的魯智深招架不住,他也知「賣個破綻」然後速度溜了,後來遇到史大郎二人齊力三下五除二幹掉了這兩個敗類。由此可見魯智深粗中有細,鬥不過知道跑而不是一味的硬鬥。三十六計走為上,說明他在打架時的理智是佔了上風的。而我覺得這一點,武二就做得不如魯達好。雖然沒有明確的戰績記載了武二不敵時是怎麼應對的(因為武松沒有不敵的時候),但我個人對武松的人物性格分析是,簡單來說,打起來啥都不管,只知道取了那幾個醃臢的鳥命就完事兒。雖然在打架的時候能臨危不亂,心理素質極好,但我覺得他發起狠來的時候頭腦是不怎麼清醒的,理智並不會佔上風。但我們武二功夫實在是高,鴛鴦腿玉環步,一口戒刀走天下,如果在江湖上走一生,也難遇到一人能將武松制服。當然,魯達當時是喫了低血糖的虧(又開個玩笑哈哈哈哈哈),如果狀態滿級那崔鐵成和丘小乙未必是他的對手。

魯智深和武松是兩個個人覺得人物刻畫為滿分的水滸好漢,兩人都是粗中帶細,武功極佳(但二人一個出身提轄一個出身江湖,馬戰和adc遜於五虎將和八鏢騎)。單論近戰,赤手空拳肉搏無人能敵武松;只說步戰帶兵器的狀態下二人在伯仲之間。


當然武松,綜合格鬥最強 !按照小說裏寫的,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魯智深

水滸傳或明或暗說過,體制內手段大於綠林手段。魯智深又是其中高手。當然,武松自然也不凡。


這個看比試什麼,如果比試佛法,魯智深當然碾壓武松,比試倒拔垂楊柳估計也是魯智深碾壓武松,比試打虎估計武松碾壓魯智深,比試心狠手辣,估計武松也是碾壓魯智深


武松,智商武松是碾壓魯智深的,魯智深雖厲害但神經太大條。


為什麼不去問問神奇海螺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